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黃煌經方言論一整理版十分實用

1 舌苔不必過于在意。在雜病中,舌質比舌苔重要;體型體貌比脈象重要;精神狀態比主訴重要。 ­

­2 本人研究經方的著眼點,可能更重視整體,重視的感受. ­

­3 經方是中醫學的一支流派,是一支重實證、重實效、重臨床、具有鮮明學術個性的流派。 ­

­4 中醫非常重視保護和利用機體自身的抗病能力,因勢利導,這個勢,就是抗病的趨向,或汗,或吐,或下,或進食,或睡眠,等等。如果壓制或替代機體的抗病能力,逆向而治,就是誤治。 ­

­5   光讀書不實踐,光臨床而不觀察總結,對中醫均無濟于事。學中醫的過程,是研究的過程,是總結經驗積累經驗的過程,所以,要有科研的頭腦,每個案例都是科研課題。 ­

­6   學真正的中醫其實不難,難在選擇,難在鑒別。換句話說,學中醫關鍵是學眼光,學思路,學方法。沒有挑剔的目光,沒有科學的方法,沒有實事求是的態度,是學不到真正的中醫的。用學文的方法,用信教的態度,用經商的手段,用理政的標準,均不能得到實實在在的能看病的中醫。 ­

­7 古方助我此病安康度晚年 錢汝益   (孤立腎病案) ­

面容清癯,比較消瘦,臉色黃暗,皮膚也很干燥,腰腿痛,步履乏力,就判定錢老是四味健步湯證和黃芪桂枝五物湯證。腎病一般不用甘草的。桂枝加黃芪湯與黃芪桂枝五物湯兩方的區別,就在甘草有無上。從體質上來說,患者可以不用黃芪,但考慮他患有腎病、糖尿病,同時皮膚黃暗較松,經常疲憊感,已有黃芪證出現的趨向,故用了少量黃芪。 ­

­8   現在有些人經方用量過大,麻黃有用40克者,但從臨床看,根本不需要如此大量。有5克,就有作用了。用經方,關鍵是找準靶點,對證了,四兩能撥千斤。 ­

­9 小青龍湯起效是很快的。其證是水樣的鼻涕水樣的痰。許多患者床前有大量插鼻涕的衛生紙,有的吐出的痰液入地即化。還有,患者多怕冷,面色發青。 ­

­10 白芍對腹痛便秘者,或大便干結如栗者才有效。 ­

­11 腫瘤是喜歡吃葷的。你不吃肉,它就吃你的肉;你不加強營養,它就吸你的血!我的臨床經驗也提示,對于腫瘤患者必須鼓勵其大膽地吃!吃豬蹄,吃牛筋,吃…… ­

­12 關于經方應用中的加減度和關注點的問題是值得重視的:一個方要不要加減,如何加減,要說清楚確實比較困難,這里面有太多的經驗性的東西在里面。以前,我是認為每方必須加減,否則不能體現辨證論治的精神。后來,臨床漸多,才發現有很多情況下是不要加減的。原方的效果更好。就是加減,也只摸索到僅有的幾種套路。 ­

比如治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我必用三黃瀉心湯。但體質不同,可以配合阿膠、生地;也可以配合附子、干姜。又比如對大柴胡湯證患者,我多用大柴胡湯,但其中類型很多,如是支氣管哮喘,我要加桂枝茯苓丸,如痰粘,還要加桔梗;如是胰膽感染,見舌紅、脈滑,我要加黃連;如是乳腺疾病,要加青皮、陳皮;如是高血壓、高脂血癥、動脈硬化,見面潮紅、便秘者,要加桂枝茯苓丸。 ­

經方中,有的是對病的方,只要病對,就用是方,但根據體質的不同,適當加減。有的經方,是對人的方,也就是調理體質的方,只要是這種體質,就用這張經方,根據疾病的不同,適當加減。所以,弄清經方的方證,特別是弄清該方方證是哪一種疾病或哪一類疾病?還是哪一種體質狀態,十分關鍵。 ­

由于中藥配伍的內在機制十分復雜,我們無法弄清其加減后的藥理藥效變化,所以,簡單地根據單味中藥藥理來加減也有很大的盲目性。惟一可以作為依據的是前人的實踐經驗,比如經方原有的配伍規則就很重要,比如黃連配黃芩,大黃配桂枝,白術配茯苓等等,這就需要從張仲景原文中去探尋;也可以借鑒前人經方應用的經驗,然后再在實踐中檢驗。 ­

   總的一句話,經方加減難,用經方要慎加減。 ­

­13、有毒藥物的使用是提高中醫臨床療效的重要途徑之一。大凡名中醫,均能用好毒藥,也就是說,名中醫是在安全有效地使用有毒藥物上具有獨特經驗的醫生。張仲景就是使用麻黃附子烏頭甘遂的高手。如果只能用點菊花枸杞太子參麥芽山楂雞內金,如何去應對臨床大病重癥? ­

­14、李東垣陰火的原型可能是燥熱、口瘡等癥狀或癥候群,虛者有之,實者也有之,所以,其治療也不僅僅是補中益氣湯。后世將其作為一個特有的病機來看待,便可能脫離臨床實際。 ­

­15、臨床療效的評價確實需要中西醫結合,不能僅僅用西醫的標準來評價中醫的療效。不少疾病,中醫比較強調生活質量,強調食欲睡眠,這非常實用,不能忽略。西醫以診病治病勝出,中醫則識人治人見長,兩者都有優勢和特色,所以,當今為醫者,不能拘泥于中西論爭,更應取兩者之長,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臨床醫療體系。 ­

­16、中醫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生活經驗和生活方式的組合。 ­

­17、從許多教科書看,舌象的診斷價值被夸大了! ­

­18、有瘀血,也有陽虛,(桂枝茯苓丸外)葛根湯證、真武湯證都可以見下肢皮膚干燥。 ­

­19、長期服用黃連、山梔、黃柏等苦寒藥,常常導致面色發青。一般服用2月以上可以出現眼圈發青。 ­

­20、除煩湯其實是梔子厚樸湯的加味方。梔子、厚樸、枳實、黃芩、連翹、半夏、茯苓、蘇梗,基本藥物僅八味,所以又名八味除煩湯。對消除焦慮,改善睡眠,特別是治療春天的夜汗身熱最有效果。如果有尿黃尿痛者,加入六一散。如果有心下痞痛者,加黃連。梔子厚樸湯是經典除煩方,《傷寒論》用于治療心煩腹滿,臥起不安,許多焦慮癥、抑郁癥患者常常有胸悶腹脹等軀體癥狀,用此方能寬胸膈,除腹脹,常常讓患者神情氣順。 ­

­21、黃連溫膽湯多用于高血壓、精神分裂癥、應激障礙、驚恐障礙、癲癇、抽動穢語綜合征等,而除煩湯多用于神經癥、焦慮癥、抑郁癥、哮喘、胃炎、腸道易激綜合征等、特別是發熱性疾病過程中的煩躁失眠最有效果。也就是說,兩方在主治疾病譜上有所不同。 ­

­22、芍藥可以通大便。我用大劑量芍藥時,常常詢問患者的大便是否干結。芍藥對大便干結如栗者,最為適合。 ­

­23、半夏重用可安眠。臀部癤腫可以加赤芍20克。 ­

­24、關于竹葉石膏湯:津傷氣逆的氣逆,就是咳嗽;麥門冬湯所治療的大氣上逆,也包括咳嗽。日本漢方提到了疾病,但其人的體質特點和整體狀況談得不多。依我經驗,患者消瘦、汗出、食欲不振、脈虛數等是著眼點。 ­

­25、 葛根湯治療感冒甚靈驗,此方也是日本人常用的感冒藥,可謂婦孺皆曉。葛根湯對發熱無汗、皮膚干燥、身體困重、肌肉酸痛者大多可一汗而愈。其人多壯實,用之很安全。可惜,國人已經將前人這張好方束之高閣,一有傷風感冒,即大驚小怪,不是掛水,就是抗生素疊進,非得花數百上千方心安。倘若仲景天上有靈,見當今中國此現象不知會作何感想? ­

­26、只有經過黑暗摸索的人才知道光明的可貴,只有在學習中醫過程中苦悶的人才能感受經方醫學的清新與簡潔!學中醫如同當年紅軍過草地,稍有不慎即會陷入泥沼而難以自拔。 ­

­27、王曉軍八味除煩湯立愈吞咽困難案黃教授評議:好案!此方對干咳、嗆咳、聲嘶、喑啞、咽痛等均有效果。” ­

­28黃老師評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治療遺尿案: 此案好!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可以治療遺尿、陽痿,也可以治療脫發。千古良方!(本案中)其人體格壯實、精神苦惱是著眼點。 ­

­29、有是證,用是藥!寒熱夾雜證,就用寒熱互用方。我臨床遇寒熱夾雜的胃病,四逆湯合三黃瀉心湯是常用方;遇寒熱夾雜的關節炎,麻黃附子細辛湯合黃連解毒湯是常用方。 ­

­30、麻黃體質日的提法挺新鮮!確實,入冬以來麻黃證增多,或配葛根桂枝,或配石膏杏仁,或配山梔子、連翹,或配大黃厚樸,效果很好!前不久,網上有一西醫為其幼兒咳喘急求中藥方,我用麻黃、石膏、甘草與萊陽梨同煎,據說一劑而愈。據說美國、澳洲禁止使用麻黃,我不禁竊笑,笑其管理部門之無知;也為之嘆息,嘆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衰微! ­

­31、我們用麻黃時配伍石膏、黃連、甘草等,也能防止心悸、不眠的副反應。 ­

­32、個案的總結是訓練中醫臨床家的基本功。治療的過程、識證的要點、用方的思路要清楚。按語或討論是分析,是總結,是探索,需要多花筆墨。 ­

­33、中藥的用量問題最為復雜,涉及到的因素很多。用仲景方,用量可按一兩等于5克的標準換算。 ­

­34、半夏體質的病情易于反復,調理的原則一是靠修養,二是靠體育鍛煉,三是服藥。藥方不能變化太大,只要酌情增減藥量即可,可隔天服用,也可隔兩天服用,還有有癥狀就服用,癥狀消失或減輕即可不服。你的感覺靈敏,一般口感會告訴你的。有病時藥挺適口,而病好了就苦澀難以下咽了。 ­

­35、蕪湖的朋友江厚萬醫師來訪,兩人大談臨床。他這幾年治療肝病較多,在講到退黃好藥時,我們都提到芍藥。大量的赤芍對黃疸不消者常常有驚人的療效。此經驗,我最早是從北京汪承柏先生那里得到的,我曾用多例,效果不錯。有位患有膽汁淤積型肝炎肝硬化的女患者,用赤芍白芍甘草,寥寥三味藥,竟然使黃疸大退,肝功能好轉。江厚萬醫師也有類似經驗,但他用量甚大,達250克!值得重視。 ­

­36、經典中的一個癥就是一種病或一種體質,如煩、痞、利、汗、渴等,如黃腫、但欲寐、口不渴,如身重、不得臥、少腹急結等。那種將方證相應理解為對癥狀用藥的想法是不利于經方今用的。 ­

­37、排痰散中用的是白芍,哮喘病人的胸悶是可以用白芍的。小青龍湯中也有芍藥。后世有用芍藥甘草湯治療支氣管哮喘的報道。 ­

­38、舌淡,不一定是虛寒,瘀血、陽郁均有可能,桂枝茯苓丸證多見。 ­

­39、關節痛不一定就是風寒濕,熱痹很多。有時我用黃連解毒湯合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止痛效果明顯。 ­

­40、黃師議方證辨證中怎樣抓主癥貼中痰瘀濕熱凝滯經絡肩周炎案:患者可能是大黃體質。對于體質壯實、大便不通、腹部按之硬滿或少腹急結的肩頸痛,大柴胡湯加黃連、葛根芩連湯加大黃、葛根湯合三黃瀉心湯,或者如本案的桃核承氣湯加味等俱有可能治愈。 ­

­41、每個人的經歷是無法復制的,旁人也無法模仿,初學中醫也未必要重走我的路。回過頭看,我的路并不是筆直的,彎路還不少。不過,走彎路也未必是壞事,因為中醫的東西如果沒有比較是不容是認識的。還有,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其出發點是為了臨床,終結點也在臨床。而這個臨床就是用中藥治病。中醫世界很大,入口出口很多,因此,有關的發展的思路不少。我的思路僅僅是其中之一。 ­

­42、教科書好比導游圖,紙上的圖案與湖光山色是兩碼事,讀導游圖與自己實地賞景的感覺是絕然不同的。所以,如果以為教科書就是中醫的全部,讀教科書就能掌握中醫臨床技術的想法是幼稚的。特別是有些教科書還編得太差,就如劣質的導游圖,景點的比例方位都不準!如果按圖旅游,說不定還會迷路。學中醫,好比旅游,有一張正確的導游圖是必要的,但還是要親臨實地,不惜勞苦,才能看到真正的風景,才能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

­43、構建經方醫學體系是我們經方團隊的理想和奮斗目標,其中經方各家學說的整理和研究是基礎性工作之一。小土豆提出的關于經方各家學說研究的內容與研究方法思路是可行的!希望大家多多提出寶貴意見以及提供線索和資料! ­

­44、溫經湯可以取2030劑藥,加上桂圓肉、冰糖等熬膏服用更方便。 ­

­45、個案的總結是訓練中醫臨床家的基本功。治療的過程、識證的要點、用方的思路要清楚。按語或討論是分析,是總結,是探索,需要多花筆墨。 ­

­46、黃師答大柴胡湯原方抑或加減:還是要看疾病,如有胰腺膽道病、哮喘、高血壓者,用大柴胡湯原方即可;如是神經癥,可用柴胡桂枝干姜湯。牡蠣一般用生牡蠣。” ­

­47、方證的識別需要更多客觀性強的指征,眼睛與全身息息相關,與方證之間肯定有許多聯系。我們用自己的眼睛多觀察,多記錄,反復比較,一定能找到其中的規律。錄元好問詩一首:眼處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終非真,畫圖臨出秦川景,親到長安有幾人? ­

­48、黃師答網上咨詢案:一股郁熱。用梔子15克、厚樸15克、枳殼15克。 ­

­49、郭秀梅老師對傳播森立之先生的學術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深表敬意!她孤身一人在日本,甘于寂寞,其精神可嘉! ­

日本不僅在中藥的現代化研究上先我們一步,也不僅在經方的研究上別有心法,就是在中醫文獻的研究上也遠遠勝于我國,其嚴謹細致的程度讓人贊嘆!我國歷史上在中醫文獻研究上超過森立之的學者恐怕不多。當今我國中醫界不能成為夜郎國啊! ­

­50、許多中醫都是在經方應用中找到中醫的感覺的,在摸索的中醫也是在經方應用中看到光明的 ­

­51、在人體經絡圖上繪出的經方腹證示意圖,是一個很好的創意!圖式診斷這一方法有利于醫生的眼光注重患者實體,是方證客觀化的重要途徑。 ­

­52、大師在基層很多,中醫的頂級人才應該在臨床第一線,尋找大師的視線不能總是盯著那幾個地方。江山代有人才出。我認識的許多年輕的基層中醫,其中醫的理論功底和臨床水平,絕對不輸于那些教授、專家!國家要不拘一格降人才,中醫的振興才有希望! ­

­53、《經方100首》是一本資料性較強的經方學習用書。經方流傳數千年,其間不斷有許多醫家的發展補充和解釋,了解這些,對經方的學習研究是有幫助的。所以,書中附錄了各家的方論注解。我想這沒有什么不妥,更不會影響我們研究經方。凡是純而精的東西,都是從粗雜中提煉出來的,不經過廣搜博覽的過程,就不可能發現經方這塊醫學瑰寶。我希望廣大的經方愛好者,所讀的書要多一些,知識面要寬一些。張仲景的書要精讀,后世各家的書也要瀏覽,經方美,時方中也有絢麗者。 ­

­54、體質是經方醫學的基本理論,也是中醫學的根本特色。 ­

­55、經方與截拳道在思想方法上有相似之處。實用、簡潔、快捷、開放、兼容、不追求形式,以無法為有法,平淡中顯神奇。 ­

­56、吳咸中先生說的太好了!如果中醫的東西,說出來都是讓現代人聽不懂,那如何能與時俱進? ­

­57、中醫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生活經驗和生活方式的組合。 ­

­58學術無國界,治病在療效,這是我的啟蒙老師葉秉仁先生的行醫格言。 ­

­59、中醫的證,就是用藥用方的證據,而這個證據,不是癥狀,而是病名與體質。就病名來說,中醫固有的病名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吸收利用現代的診斷,這是沒有異議的。 ­

­60、方證的表述有古今兩種。古代的表述是不完全性的表述,一般使用自然語言,包括古代的方言等,并帶有醫家主觀性的,如傷寒論就是這種表述方式。大家都應該明白,方證的表述如果僅僅停留在古代這個層次是不夠的,所以,后世的醫家也不斷在完善、更新古代的表述。我們也在摸索方證的現代表述方式。我認為方證的現代表述方式,是力求完整的、用規范語言的,盡量要客觀而有證據的那種表述方式。基于以上的考慮,所以,古代的文獻特別是經典文獻是我們研究方證的基礎和前提,但不能成為我們研究方證的終結。 ­

­61、經方的研究目前惟有立足臨床,可惜現在經方的臨床基地太少太少!經方研究一定要與專科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弄清經方的主治疾病譜以及經方療效評價的標準。 ­

­62、宋元以來,許多醫家對《傷寒雜病論》進行了艱苦的理論闡釋,經絡、六經等等是其中常用的理論,這些理論對理解和應用經方是有用的,特別對擴大經方的應用范圍有一定作用。但是,由于各家的學說常常受到時代地域宗傳的影響,其概念往往不一,導致各家有各家的傷寒,一家又一家的仲景。后人要通過各家的學說去破譯各家的用方心得是比較費力的,不經過較長時間的讀書和臨證,要弄懂是幾乎不可能的。特別是對初學者來說,對當今的青年中醫來說,更是件難事。所以,我們在討論經方時,要尋找一種更快捷的方法,同時,也要在中醫提倡一種更直白的、更規范的、更實證的表述方法及現代中醫語言,要讓青年們一聽就懂,一用就會,對錯一試就明,而且能不斷充實,不斷發展,不斷修正。 ­

­63、老人便秘,可以先用些麻仁丸,有成藥。如果不行,也可以用芍藥甘草牛膝石斛丹參等。 ­

­64、臨床療效的評價確實需要中西醫結合,不能僅僅用西醫的標準來評價中醫的療效。不少疾病,中醫比較強調生活質量,強調食欲睡眠,這非常實用,不能忽略。西醫以診病治病勝出,中醫則識人治人見長,兩者都有優勢和特色,所以,當今為醫者,不能拘泥于中西論爭,更應取兩者之長,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臨床醫療體系。 ­

­65、三黃(瀉心湯)也能治療心下痞,特別是有高血壓、有胃出血、有便秘的胃病患者,在半夏瀉心湯的基礎上加少量制大黃,效果更好。 ­

­66、中醫是中國人傳統的生活經驗和生活方式,與現代科學意義的醫學還有很大的差別。兩者之間進行的辯論與決斗是沒有多少意義的,相互補充,共同發展才是正確的選擇。從史學的角度看,中醫學的科學研究還僅僅是開始。有些知名人士不理解這一點,而對中醫妄加指責,欲置中醫于死地,這不得不讓人感到痛心和憤慨。 ­

­67、經方研究最缺乏的就是資料。輔行訣無所謂是否為古經方的分枝,它展示了古代經方的另一角。 ­

­68、在市場經濟中,觀念就是金錢; 在醫學領域里,觀念就是療效。 ­

­69、體質的確定是用方的重要參照系,同樣的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現的性質可能完全相反。 ­

一眼望出的體質,是強調將識體的經驗高度凝練,并以十分通俗的表述方式讓人明白,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工作,當然,難度也很大。 ­

體質的望診,關鍵是特征,體型體貌的特征以及行為心理的特征。 ­

­70小金方談出了經方臨床研究的苦與樂。這苦是在困惑中的苦,是樂之前奏。對與經方家來說,每個病人都是一個新的課題,具體情況需要具體分析,等這具體分析有時真不容易,好像以前的經驗在這里沒有用了,這說明這個病人有新的情況,我們還應該再細細觀察和分析。有時,需要琢磨幾天,或幾個月!等到方證相應了,效果出來了,就能嘗到樂的味道。這時,學問又上了一個臺階,我們的經驗又積累了一分。搞經方就是這樣在苦與樂的交替中不斷前進著的。祝你不斷進步! ­

­71、現在有些人經方用量過大,麻黃有用40克者,但從臨床看,根本不需要如此大量。有5克,就有作用了。用經方,關鍵是找準靶點,對證了,四兩能撥千斤! ­

­72、對方證藥證的觀察,就是要有客觀具體的指征;對經方的應用,就是需要切切實實的證據。 ­

­73、中醫到今天如此地步,也不是幾個老中醫的事情。中醫問題十分復雜,要解決不是靠驅趕幾個老人就能解決的。本論壇提倡心平氣和的心態,提倡實事求是的態度,提倡百家爭鳴的氛圍,立足臨床,著眼未來,緊扣經方現代應用主題,為的是推廣經方學術,為的是影響更多的年輕學子,也為的是我國傳統醫學的精華不被淹沒。 ­

­74、桔梗湯、半夏瀉心湯就是對病之方,只要是咽痛,只要是熱痞,就可以用。但有些方就要講求體質,比如炙甘草湯、桂枝茯苓丸等。 ­

­75、神農派的精神可嘉!我們有不少的中醫大學生,臨畢業了,自己竟然從來沒有服用過中藥,也沒有煎煮過湯藥!這未免讓我抽口涼氣。作中醫,必須多實踐,而且在實踐中要不斷體會,不斷總結。如果僅僅是在課堂里聽講中醫,那是無論如何也成不了好中醫的。 ­

神農派通過自身的實踐體會,得出了中醫的治法是盡量將身體受到的傷害減少到最低程度的結論,這也是對的,但不全面,應該說,中醫非常重視保護和利用機體自身的抗病能力,因勢利導,這個勢,就是抗病的趨向,或汗,或吐,或下,或進食,或睡眠,等等。如果壓制或替代機體的抗病能力,逆向而治,就是誤治。 ­

­76、我今天又看了以上的帖子,為神農派、秋千媽等人敢于實踐的精神所感動,也為他們細致觀察實事求是的態度所擊掌,歷代名中醫就是這樣過來的。光讀書不實踐,光臨床而不觀察總結,對中醫均無濟于事。學中醫的過程,是研究的過程,是總結經驗積累經驗的過程,所以,要有科研的頭腦,每個案例都是科研課題。但是,現在的臨床上,中藥西藥一起上,成藥湯藥共下肚,即便是用湯藥,也加減變化讓人眼花潦亂,這樣的臨床,最大的困難是無法總結經驗,由此導致臨床信心缺失,醫生的成就感缺失,學術的規范缺失,最終導致中醫學術的萎縮!所以,我說,目前的市場化給中醫帶來的沖擊,可能是致命的。 ­

­77、推想當年仲景用此方救治那些經過劇烈吐下以后的休克病人,脫水、缺氧,全身重要臟器處在衰竭狀態,能救人危急存亡之際者,唯有四逆加人參湯。如今,霍亂病人雖不多見,但這種狀態者,依然可以在ICU病房見到。可惜,現代醫學對此古法已經不感興趣了。 ­

­78、八味除煩湯最初是有半夏、茯苓、厚樸、蘇梗、黃芩、連翹、山梔子、甘草組成,后來有了變化,甘草改為枳殼。效果更好。 ­

­79、能用于出血的中藥很多,皆各有所主。如阿膠、生地止子宮出血、便血和咳血,色多鮮紅或淡紅,其人色白神疲,舌淡紅;黃連、黃芩、大黃是止吐血、衄血,大部分是上部的出血,其人必煩熱、舌紅、心下痞;石膏能止血,其人必煩渴而多汗;附子能止血,但其人必聲低氣餒,脈微畏寒;龍骨、牡蠣能止血,但其人必胸腹動悸、多汗失寐且脈浮大。從經方中很多止血藥方,不僅僅是見血治血,而是因病因人而治。 ­

如果說是比較純的止血藥,當推阿膠。阿膠與黃連黃芩芍藥配,治療心煩不寐的便血子宮出血;阿膠與當歸艾葉芍藥川芎地黃配,治療崩漏;阿膠與附子白術黃芩配,治療便血;阿膠與滑石茯苓豬苓澤瀉配,可治療尿血;阿膠與地黃人參麥冬甘草桂枝配,治療出血過多心動悸脈結代;阿膠與當歸芍藥丹皮桂枝吳茱萸川芎等配,治療女性月經過期不來或漏下不止。 ­

從經方用藥規律看,芍藥確實可以用于出血,而且以子宮出血、便血為多。不過還有幾個問題需要繼續觀察。第一,芍藥有赤白之分。芍藥用于止血究竟哪種芍藥比較好?據傳統用法,赤芍用于血證較多,白芍用于腹痛攣急較多。第二,白芍所用的出血到底是何種出血?特別是現代哪種疾病?第三,用芍藥止血,是否要看整體情況,患者的體質狀態如何?有何參照指標?第四,芍藥止血的量效關系。 ­

­80、中醫的很多配方對劑型是有嚴格要求的,特別是經方。小青龍湯是湯劑,如用丸散則要慎重。 ­

­81、對graydragon深厚的史學功底以及優良的思維品質深表敬意!經方的研究,需要從各個角度去深入。經方的歷史淵源、經方的哲學、經方與醫經的關系等等均需要討論。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思想更堅定,研究的眼光更敏銳,在當今紛繁的中醫世界才能清醒地走好自己的路。讓我們振奮的,不僅僅是《傷寒雜病論前東漢醫學透視》這篇文章中所洋溢出的豐富的想象力和別開生面的觀點,還有graydragon 先生的那種不盲從,不守舊,敢于求證,敢于否定的學風!搞經方需要那份自信和從容,需要不斷地懷疑和創新。 ­

­82、李東垣陰火的原型可能是燥熱、口瘡等癥狀或癥候群,虛者有之,實者也有之,所以,其治療也不僅僅是補中益氣湯。后世將其作為一個特有的病機來看待,便可能脫離臨床實際。 ­

­83、治病必求其本,你那些雜七雜八的不適感屬于枝節問題,是不能糾纏在里面的。而且,中醫治病也不能糾纏原因,其實很多疾病的原因是不容易搞清楚的,但搞不清楚原因并不意味著不能治療,中國的傳統醫學就有這個本領,雖不清楚病因,但可以治療疾病,能夠改善體質。 ­

病人最希望的是什么?不是與醫生一樣去找原因,而是希望痛苦不再纏身,而有些病人希望搞清自己的原因在哪里,結果由于搞不清楚,反而陷入更大的痛苦之中。所以,我希望這樣的病人不要角色錯位,你不必當醫生,還是專注你的工作和生活為好。這樣才有利于健康。 ­

­84、我用桂枝肉桂,要看人的唇舌,其色暗淡者,最有效,最安全。 ­

­85、我非常贊同xiaozheng文中所透出的觀點:創新。中醫學之所以能發展至今而不絕,是因為歷代的醫家努力創新;而中醫學之所以陷入當今窘境,原因當然非常多,但從學術層面看,還是中醫學術創新不足。 ­

­86、學真正的中醫其實不難,難在選擇,難在鑒別。換句話說,學中醫關鍵是學眼光,學思路,學方法。沒有挑剔的目光,沒有科學的方法,沒有實事求是的態度,是學不到真正的中醫的。用學文的方法,用信教的態度,用經商的手段,用理政的標準,均不能得到實實在在的能看病的中醫。學中醫關鍵是學思路,學方法,學眼光。中醫內容太多,如果什么都要弄懂弄通,幾乎是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我所關心的,就是經方如何在現代臨床上發揮應有的作用。所以,我看中醫,有自己的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 ­

­87、我也沒有弄清當歸四逆湯中的通草為何物,目前我是不用通草的。 ­

張仲景方中枳實均可以用枳殼替代,大柴胡湯、大承氣湯也是如此。大承氣湯我用的不多,但我經常使用的大柴胡湯常用枳殼20克,或枳實枳殼同用,效果很好。 ­
 
88、毋意,就是不憑空揣測;毋必,就是不必過高期望;毋固,就是不固執己見,看問題要有變化發展的觀點;毋我,就是不要自以為是,要學會換位思考。 ­

­

89、小青龍湯證的臉色發青發白,無紅光,有全身的惡寒感,無渴感。痰涕如水;小柴胡湯證的臉色發黃或發紅,口苦咽干,胸脅苦滿,痰涕多粘也有初如水繼而黏黃者;小青龍湯對喘息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應用最多,小柴胡湯對變態反應性鼻炎、鼻竇炎、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應用較多。前者的體質狀態較差,老年人多見;后者的體質狀態較好,青年人多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經方醫家經驗談
黃煌經方醫學言論 ( 4 )
中醫十大名方
黃煌經方言論120條
黃煌經方醫學言論678
名醫經方醫案8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桦甸市| 通州市| 枝江市| 石林| 丹东市| 封开县| 岳西县| 曲水县| 兴国县| 丹棱县| 隆子县| 伊春市| 长宁县| 炎陵县| 黔西县| 太仓市| 汾阳市| 武强县| 玉树县| 大石桥市| 长顺县| 巫山县| 扶绥县| 临湘市| 乌兰县| 库伦旗| 兰溪市| 隆化县| 清原| 得荣县| 武宁县| 东辽县| 夹江县| 无棣县| 房产| 全州县| 岱山县| 秦安县| 新余市| 富平县| 靖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