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NASA官網宣布,他們的TESS(系外行星測量衛星)發現了一顆極小的系外行星,僅有地球的80%,比它之前發現的最小的系外行星還要小10%。
經常關注天文的朋友們會知道,目前科學家發現的系外行星普遍都比地球大,其中尤以熱木星、熱海王星等氣體巨星居多,即使是巖石行星,也都普遍要比地球大一點。
這也是很好理解的,不論是通過凌日法還是其他方法,越大的系外行星都越容易被發現。因此,很多體積比較小的系外行星,對于人類來說還是很難發現的。
這一次TESS發現的系外行星被命名為L98-59b,根據常見的系外行星命名規則大家就能知道,這是一顆圍繞著被命名為L98-59的恒星公轉。這是一顆距離我們35光年的M型紅矮星,質量是太陽的1/3左右。
圍繞著它公轉的,除了我們說到的這顆小天體之外,還有L98-59c 和L98-59d ,大小分別是地球的1.4倍和1.6倍。
科學家介紹,L98-59b圍繞其宿主恒星的公轉周期僅2.2天。它距離宿主恒星如此之近,以至于接收到的恒星輻射能量達到了地球的22倍。它的“兄弟”L98-59c 公轉周期為3.7天,接收到的輻射能量也是地球的11倍。而“老三”L98-59d 還好一點,公轉周期7.5天,接收的恒星輻射能量是地球的4倍。
顯然,“老三”也沒好到哪里去。
科學家介紹說,這三顆系外行星都位于“金星區”內。所謂的金星區,指的是距離恒星比較近的一段區域,在這個區域內,擁有類似早期地球大氣層的行星會出現無法控制的溫室效應,最終變成像金星一樣,變成地獄一般炎熱的死寂世界。
也就是說,這次發現的三顆行星,恐怕都不適合生命的存活。
這篇論文的作者之一,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天體物理學家Joshua Schlieder表示:盡管我們知道金星上的環境不可能孕育生命,但是金星到底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這步田地的,依然是一個謎。按照理論上來說,地球和金星都是具有孕育生命的可能性的,但偏偏金星卻“走了一條歪路”。或許,這次發現的系外行星,可以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通過觀測它們,來推測金星的命運變化,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
另外,有些對數據比較感興趣的小伙伴會好奇,這次發現的系外行星是目前人類發現的最小的一個嗎?
嚴謹地說,這只是TESS發現的最小的系外行星,而人類發現的所有系外行星中最小的一個,是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發現的開普勒 37 b,其尺寸只比月球大10%。
因此,有些網絡文章形容L98-59b是最小的系外行星,其實是有誤差的。小編特意在NASA官網上進行了查詢,特此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