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嫁給了賈寶玉,薛寶釵嫁給了賈雨村。
這樣的結局是他們的歸宿嗎?
如果真是這樣,那曹雪芹說的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豈不是有了不一樣的解釋。
在紅樓夢中,很多群芳的命運和結局都來自于每個人的判詞,也就是說紅樓夢中的每一個人都有判詞,寥寥幾句就概括了一個人的一生,誰都無法擺脫,可林黛玉和薛寶釵合二為一,二人共用一個判詞,從這一點來看,似乎二人嫁給了一個丈夫,最后的命運是悲傷的。
玉帶在林中掛,說明玉帶掛在了林中,意味著朝廷的皇帝在逃往,在一片陌生的樹林中,遇到了冤家,被逼無奈,上吊身亡,臨死的時候多想了一下紅塵美人,這里的真寶玉是亡國之君,顯然不是出家之徒。
金簪雪里埋,這句話顯得更加狼狽,俗話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忠,錢財這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走,人為錢死,鳥為食亡,一個即將上路的末路皇帝,曹雪芹的這句話更加體現了他的無助和金錢的無用,z縱然是丟棄在雪中也無人過問,并不是有錢能使鬼推磨,戰亂年代,生命誠可貴,錢乃身外之物,一個時代的高層建筑不復存在,對錢和經濟不感興趣,這就是曹雪芹所說的末世。
紅樓未完讓后世之人嘆息,也有無數之人挽救,從乾隆時期開始,就陸續有很多的人為之續寫,可始終未能寫出精華,高鶚整理的殘文暫露頭角,成為續寫紅樓夢的先祖,截至目前,唯一和紅樓夢前八十回合本的就是程高本。
前八十回里,林黛玉和薛寶釵都健在,共同經歷著人世間的愛恨纏綿,縱享富貴溫柔,后四十回,林黛玉和薛寶釵在同一天各走一邊,林黛玉成了相思鬼,魂丟良辰美景,奈何天,薛寶釵金玉良緣,洞房花燭,良辰美景奈何天。
那么為何說賈雨村的一副對聯,寫出林黛玉和薛寶釵的結局,后四十回全部顛倒,這個紅樓中的文化分子到底寫了一首什么對聯呢?
這兩句對聯是,玉在匱中求善價,釵于奩內待時飛。
這句話本不是賈雨村的佳作,是古人的名言,賈雨村在貧落野廟,望京入夢的狀態下,面對蒼天和明月,用語言抒發自己的情感,表示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和仕途的期盼,此話恰恰被甄老爺子聽見,覺得賈雨村抱負不淺,于是資助賈雨村進京趕考,走向了仕途之路。
紅樓夢中的對聯,那可是紅學文化藝術中的精華,濃縮著自然規律和人生哲理,給后世之人無限遐想和苦念,滿紙荒唐言,不解其中味。
這句對聯原本是杜撰的,《論語》中曰有美玉于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
這就是說,適當的時候,物價就會上漲,這是一種通貨膨脹,可惜曹雪芹無法用這樣的話術表達,只能說這款寶玉等著伯樂,天和地利人和的時候,能夠賣個好價格。
這句話寫的是賈雨村的理想和壯志,和林黛玉、薛寶釵的命運沒有什么樣的關系呢?
這一切都源自于紅樓夢諧音和臆測,覺得玉在匱中求善價,釵于奩內待時飛這句話。
其中的玉就是林黛玉,林黛玉居住在賈府,就是為了嫁給賈寶玉,求善價臆測成了求善嫁。
其中的釵就是薛寶釵,薛寶釵和賈雨村都是有追求的人,對仕途名望比較熱衷,而且飽讀詩書,總有一天會施展才華,正因為這樣的理想,二人心有靈犀一點通,憑借著賈府的牽線,薛寶釵嫁給了賈雨村。
這樣的說法并不是子虛烏有,畢竟這句話中有玉和釵,判詞中也有玉和金簪,這一切都是曹雪芹的伏筆,可惜后四十回不了了之,沒有了精彩的故事和續集。
后四十回應該是由悲劇轉向喜劇,最后又走向悲劇,有一場林黛玉和賈寶玉的婚禮現場,這是紅樓走向結束的一次輝煌,賈府的衰落是從秦可卿的葬禮開始的,而紅樓愛情的悲劇是從林黛玉的婚禮開始的,真真假假,假假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