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感冒的中成藥 ![]() 一、 二 三、 四、 五、 原則上講,無論是用中藥湯劑還是成藥,都要依據辨證的結果進行施治,這就需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但是,如果了解下面一些家庭常備中成藥,一般感冒就可自己選用,不必到醫院去請教醫生了。 ( 1 )銀翹解毒丸(片):此藥可謂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銀花、連翹解毒,解的是風熱之毒。本藥是治療風熱感冒的。如發熱較重,稍有些怕冷,基本上不出汗,即便有汗也不多,頭脹痛,全身不適,四肢疫懶,口渴思飲,咽喉腫痛等才可以服用。每次1--2 丸或4 一6 片,每日2 次。 ( 2 )感冒清熱沖劑:用于體內蘊熱、外受風寒之邪,覺得身上發熱、怕冷、頭痛、全身不舒服、流清鼻涕,還帶點兒咳嗽、口苦、嗓子干等,可選用此藥,可以清除熱邪、解除表證。每次1 袋或2 袋,每日2 次。 ( 3 )表里雙解的防風通圣丸:傷風感冒沒有及時治療,遷延日久,以致外邪不解,發熱、怕冷、頭痛、口苦、咽干、鼻塞不通氣等:又內有積熱,大便秘結、小便發黃,用之有效,每服6 克,每日2 次。 ( 4 )九味羌活丸:主治風寒感冒,具有解表散寒、祛風濕止疼痛等作用。外感風寒、風濕疼痛、并兼有汗等,每次服6 --9 克,每日2 一3 次,姜蔥湯或溫開水送服。 ( 5 )專治時行感冒咳嗽的桑菊感冒片:外受風熱之邪,全身微有發熱、稍有惡寒、鼻塞不通氣、頭痛、口渴、咽痛,并有明顯咳嗽等,如流感、支氣管炎、咽炎等,可用之,以疏風散熱、宣肺止咳。每次4 片,每日2 次。 ( 6 )暑天感冒需服蕾香正氣水:暑熱季節,外受風寒,內有濕濁,出現發熱、怕冷、頭痛、胸悶不舒、肚子疼痛、惡心嘔吐、腸鳴腹瀉、口淡無味,治宜辛散風寒、祛濕化濁。每次10 毫升,每日2 次。亦可服藿香正氣丸,每次l-2 丸,溫開水或姜湯送下,每日2 次。 用中成藥治感冒須辨證 依據病因,祖國醫學對感冒分為風寒型、風熱型和暑熱型3種(有時還可分得更多),在病癥和用藥上也有區別。 風寒型感冒特點是惡寒重,發熱輕,頭痛、關節疼痛明顯,鼻塞聲重,流清鼻涕,口不渴,咳嗽時吐白稀痰,咽喉疼痛不明顯,或僅見咽癢,舌不紅,苔薄白。宜宣肺散寒,辛溫解表。國家非處方藥目錄中的中成藥如風寒感冒沖劑、感冒清熱顆粒(口服液)、羚翹解毒丸、參蘇丸(膠囊、片)、午時茶顆粒(茶)可以選用。居家還可用連須蔥白30克、淡豆豉9克、生姜9克煎服。 風熱型感冒發熱重,惡寒輕,或微惡風,咽干而疼痛,甚至咽喉、扁桃體紅腫疼痛,鼻塞、流黃鼻涕,口渴,咳嗽吐黏痰,舌邊舌尖色紅,苔薄黃。宜辛溫解表,可選用風熱感冒沖劑、羚翹解毒丸、羚羊感冒片或板藍根、桑菊感冒片(沖劑、感冒丸)、銀翹解毒顆粒(片、丸、沖劑、膠囊)、雙黃連口服液、銀柴顆粒口服。 暑熱型感冒多因受暑濕引起,頭暈、煩渴、嘔吐或腹瀉,可伴有發熱、惡寒、頭痛或全身疼痛,不思飲食,舌苔白膩。宜清熱祛暑、清氣分熱、芳香化濁,可選用藿香正氣水(顆粒、膠囊、合劑、濃縮丸)、六合定中丸、十滴水,或口服仁丹,外用清涼油、薄荷錠。 淺談中成藥治感冒 感冒病一般分“傷風感冒”(即普通感冒)、“時行感冒”(即流行性感冒),四季皆有,所以又叫“四時感冒”,但以冬、春為多見。以怕冷(惡寒)、發燒、頭痛、鼻塞、流涕、噴嚏、甚至周身酸痛為主要臨床表現。這些癥狀有輕有重,輕者,稱為“傷風”;重者,多在一個時期內廣泛流行,不分男女老少,癥狀多相類似的,即是“時行感冒”。 冬天的感冒是因外感風寒之氣所引起,但由于人的平素體質、飲食、起居、勞逸等多方面的差異,雖然同樣是感受風寒,其所出現的癥狀也有不同之處。一般分為風寒與風熱兩大類型。 風寒型感冒:惡寒、無汗、頭痛、鼻塞涕如清水、打噴嚏、咽喉不疼、不發熱或發低熱(38℃以下),或有咳嗽、痰白稀,或見周身酸痛等癥。可服用感冒軟膠囊,一次2-4粒,一日三次。喝熱粥或熱掛面湯,多喝點熱開水,得汗后(不僅頭部有汗,全身都要有汗出),臥床蓋被休息,避免再受風寒;如果風寒感冒咳嗽較重,氣促聲濁,鼻流清涕,怕冷無汗,發熱不重,四肢酸懶的,可服用通宣理肺丸,每服1-2丸,日服二次。用淡姜湯或溫開水送下。咳嗽較重,痰多的,可用梨湯或白蘿卜湯送下。 在風寒感冒型中,如果患者肺胃有熱,證兼有咽喉干疼而發熱,少有汗出的,可服用:感冒清熱沖劑(有無糖型)、板蘭根沖劑各一袋,開水沖服,一日三次。 風熱型感冒(并非感受風熱之邪,而是因體質等多因素的個性差異,在感受風寒之后,旋即出現發熱,發熱在38.5℃以下)、微惡風寒,或有汗出、頭痛、鼻塞、流濁涕、口干微渴、咽喉疼痛,或見咳嗽、痰稠或黃,周身酸懶的,可服用銀翹解毒丸(片)、羚翹解毒丸(片),每次1-2丸(或4-8片),日服三次;如發熱不重,咳嗽較多,口干咽痛的,可服用桑菊感冒片,一次4-8片,日服2-3次,溫開水送下。口干咽痛重的,加服板蘭根沖劑一袋,開水沖服。 在風熱感冒型中,如患者肺胃熱盛,咳嗽較重,痰多黃稠,口干舌燥,咽喉腫痛的,可用羚羊清肺丸,每服二丸,日服二次,溫開水送下。 以上所談“傷風感冒”、“時行感冒”的兩大類型,都是屬于單純的感冒病,如果因感冒引起其它病變,如高熱不退的“肺炎”,或嘔吐、便泄等胃腸癥狀的,則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不要耽誤。 如何選用中成藥治感冒 中醫將感冒分成為風寒、風熱和暑濕等。治療感冒的關鍵在于辨清感冒的性質。由于疾病類型的不同 ,治療的方法也就大不一樣。 風寒型感冒 :癥狀惡寒 ,頭痛 ,四肢關節疼 ,鼻塞聲重 ,打噴嚏 ,流清鼻涕 ,咯痰清稀 ,舌苔薄白而潤。治療應予以辛溫解表及宣肺散寒。可選用感冒清熱顆粒、正柴胡飲顆粒、風寒感冒沖劑、解熱感冒片、感冒退燒片、參蘇感冒片、感冒軟膠囊、傷風感冒沖劑、杏蘇感冒沖劑、荊防敗毒丸等。 風熱型感冒 :癥狀發熱 ,頭痛、口渴 ,鼻塞 ,流黃稠鼻涕 ,咽喉紅腫疼痛 ,苔薄黃。治療時 ,應予以辛涼清解及肅肺瀉熱。可選用銀翹解毒顆粒、桑菊感冒沖劑、風熱感冒沖劑、羚翹解毒丸、復方感冒靈片、感冒清膠囊、清熱感冒沖劑、復方穿心蓮片、清熱解毒顆粒、雙黃連口服液、抗病毒膠囊等。 暑濕型感冒 ,一般多發于夏季。 另外 ,對于感冒的各種兼夾癥狀也需留意。如冬春季的感冒一般為里有積熱 ,外感風寒 ,因此病人多會出現咽喉腫痛等上火的表現。這樣在服用感冒清熱顆粒的同時 ,也可適當配合一些板藍根沖劑、牛黃上清丸等清除在里的積熱。如果感冒的同時伴有胃脘脹悶 ,食欲不振 ,惡心欲吐 ,腹脹便溏 ,舌苔厚膩等食積內停癥狀 ,則可配合使用加味保和丸、健胃消食片等以消導化積 ,如果感冒表現為咳嗽聲重 ,甚至連聲嗆咳 ,晝輕夜重 ,則可配合通宣理肺丸、止咳寧嗽膠囊等以宣肺解表 ,鎮咳祛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