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喜燥惡濕。
脾虛的人容易生濕,濕重的人容易困脾。
所以我們常見的健脾藥時,或多或少都會兼顧化濕。
還有一個中藥叫白術,功效與蒼術比較相近,但白術是健脾兼有化濕的中藥,我們以后再來說。
蒼術最早記載于《神農本草經》,是蒼術的根莖,有南蒼術與北蒼術之分,南蒼術主要產自江蘇、湖北、河南等地,北蒼術主要產自內蒙古、山西、遼寧等地。
其味苦、辛,性溫。歸脾、胃、肺三經。具有燥濕健脾,祛風濕,解表的功效。
具體怎么運用這些功效呢?
濕濁重就會阻滯在脾胃,影響脾的運化吸收的功能,出現胃脘部的脹滿,困倦乏力,沒胃口,吃不下飯,惡心嘔吐,拉肚子等癥狀,一般這種情況的舌苔是白膩的。
蒼術苦溫辛香,既能芳化濕濁,苦燥脾濕,以除中焦穢濁之氣,又能健運脾胃,促進運化,為燥濕健脾要藥。
蒼術與厚樸組成一個常用的組合,能增強化濕的效果,而且厚樸重在理氣,所以可以行氣消脹滿。《和劑局方》中有個方子叫平胃散,就是由蒼術,厚樸,陳皮,甘草,生姜,大棗組成的。
對于濕濁中阻導致的拉稀、水樣便,可以運用蒼術來燥濕運脾,使濕邪得去,中焦得運,泄瀉得止,可以配上其他的運脾利濕的中藥,比如茯苓、豬苓、澤瀉。
脾虛濕氣重,脾就沒辦法運化水濕,就會出現四肢水腫,水濕聚集在一起,化為了痰,所以對于水腫、痰多的情況,可以運用蒼術來除濕健脾,則濕邪痰飲可化,一般配上其他利水健脾的藥,比如白術、茯苓。
對于寒濕困脾,身重肢冷,嘴巴沒味道,脘悶胸脹的表現,除了用蒼術,還可以宜加用溫中的中藥,更好的化掉濕濁,比如肉桂、干姜。
蒼術還可以用于濕熱生瘡生疹,或濕熱腳氣腫痛的情況,但因為蒼術偏溫,所以要加上清熱燥濕或者清熱利濕的中藥一起,比如黃連、黃柏、木通。
風寒濕或風濕熱侵襲人體日久,就會出現風濕病,蒼術辛溫苦燥,能祛風散寒除,可用于風濕痹證。常配上其他祛風濕藥同用,比如薏苡仁、獨活、羌活。
如果是濕熱痹痛,可以配上清熱的藥一起,比如石膏、知母。
蒼術有解表的作用,尤其是夾雜有濕邪的表證。多用于風寒表證而夾濕的惡寒發熱,頭痛身疼,無汗的情況。常配上辛溫解表的中藥,比如羌活、防風、白芷。
這個功效比較少見,明目的功效使它可以用于夜盲、眼睛昏花干澀。《圣惠方》中記載用傖俗煮羊肝來吃以治療目疾。
《藥品化義》中記載:蒼術,味辛主散,性溫而燥,燥可去濕,專入脾胃,主治風寒濕痹,山嵐瘴氣,皮膚水腫,皆辛烈逐邪之功也。統治三部之濕,若濕在上焦,易生痰濕,以此燥濕行痰;濕在中焦、滯氣作瀉,以此寬中健脾;濕在下部,足膝痿軟,以此同黃柏治痿,能令足膝有力;取其辛散氣雄,用之散邪發汗,極其暢快。
《玉藥解》中記載說:白術守而不走,蒼術走而不守,故白術善補,蒼術善行。其消食納谷,止嘔止泄亦同白術;而泄水開郁,蒼術獨長。
蒼術含有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為蒼術醇,尚含蒼術、維生素A樣物質、維生素B及菊糖等。
蒼術揮發油對實驗性動物有健胃、鎮靜、降糖、排鉀、排鈉及抑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