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大劑讓草莓“發福”
膨大劑既能使草莓個頭增大,又可以縮短草莓的生長周期,讓草莓提前上市。
“現在市場上有些草莓個兒特別大,甚至狀若小蘋果,但好看卻不好吃。”最近,有市民向記者反映,市面上有些超大草莓不但吃起來沒什么香甜味,長得也奇形怪狀,懷疑這些草莓是否打了什么藥。4月16日,記者到市內一些超市、水果攤等處走訪發現,不少市民在買草莓時專揀個兒大的,一些賣家也將又大又紅的草莓放在醒目位置吸引顧客,還有賣家將草莓按個頭大小分開來賣,個頭大的賣得貴些。記者看到,不少大草莓可達乒乓球大小,形狀多不規則,有的突出一大塊或長出一個尖,摸起來硬硬的。從顏色上看,這些草莓有的地方非常紅,有的部位卻還泛著青白色。當記者問賣家草莓為什么會長這么大時,他們大多說是品種原因,也有人坦言是噴灑了“藥水”。
市營養學會理事長、東風總醫院營養師張惠琴告訴記者,一些個頭超大的草莓可能是使用了膨大劑的緣故。據了解,膨大劑既能使草莓個頭增大,又可以縮短草莓的生長周期,讓草莓提前上市。張惠琴介紹,草莓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還含有葡萄糖、果糖、檸檬酸、蘋果酸、胡蘿卜素、核黃素等。這些營養素對兒童的生長發育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對老年人的健康亦很有益。但有些種植者為牟取利益,會在種植過程中濫用膨大劑,增進果實的細胞分裂和體積增大達到增產的目的,使得草莓個頭很大,甚至有些還長得奇形怪狀。這種膨大劑噴灑到草莓果上會存在殘留,人吃后就會進入體內。雖然目前尚無科學實驗證明膨大劑會對人體產生哪些具體的危害,但從人體營養學角度來看,顯然是對健康不利的。
關于膨大劑的使用,記者了解到,國家《農藥管理條例》將植物生長調節劑作為農藥進行統一管理。植物生長調節劑是一類能夠調節植物生長發育的農藥,不以殺傷有害生物為目的,所以其毒性一般為低毒或微毒,因此國家允許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也對登記在冊的植物生長調節劑的用量、使用時期等進行了規定。可實際上,一些種植者卻不按規定使用,存在超量使用的情況。如此培育出來的水果,人過多食用是不利于身體健康的。同時,濫用膨大劑,不僅會導致果實外形畸變,品質下降,口感變差,而且也會導致貯藏期和貨架期縮短,爛果率增高。因此,目前國內已有多個地方明令禁止對水果使用膨大劑。比如早在2001年,陜西省農業廳為保護當地獼猴桃種植,專門發文禁止使用膨大劑。“雖然有些草莓天生就是‘大個子’,但要辨認哪些是過量使用膨大劑所致也不難”,張惠琴說,只要看它的大小是否均勻、果實形狀是否正常、色澤是否自然就可以了。過量使用膨大劑的草莓,一般外形有不規則的凸起,顏色青紅分明,且能輕易掰開,掰開后是空心,食用時寡淡無味。
催熟劑讓芒果早熟
為了防止水果腐爛,種植者常會在接近成熟期時將它們提前采摘,等到上市銷售前,再使用催熟劑催熟。
“現在芒果上市變早了,可不少芒果看顏色像是熟透了,可咬一口卻澀嘴得很!”周女士特別愛吃水果,她告訴記者,早在3月中旬,她就發現十堰到處賣有色澤鮮黃的芒果。可等她買回家吃時,卻發現這些精挑細選出來的芒果徒有其表,吃起來一股子澀味。
“像這種看起來已經熟了,吃起來卻還有點澀的水果極可能是用催熟劑催熟的。”張惠琴介紹,國內的芒果一般要到5月中旬才成熟。催熟劑在反季節水果中使用十分普遍,尤其是對于某些在運輸過程中容易腐爛的水果。為了防止這些水果腐爛,種植者常會在接近成熟期時將它們提前采摘,等到上市銷售前,再使用催熟劑催熟。
張惠琴介紹,常用的水果催熟劑包括乙烯、乙烯利等。一些水果中本身就有乙烯,但量不多,不足以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而使用催熟劑處理后附在果皮上的乙烯,量相對較大,會對健康有潛在影響。乙烯利屬低毒農藥,具備一定毒性和腐蝕性,人體攝入過量也會對健康造成一定損害。這些影響可能不會立馬出現,但是吃多了被催熟的水果有可能對呼吸道和腸胃系統造成一定的刺激,引起抽搐、惡心等癥狀。若兒童長期進食,可能影響生長發育。而且從營養角度講,催熟的水果由于沒有經歷一個完整的生長發育過程,當中的糖分、維生素、鈣等各類營養物質,相對于天然成熟的水果都要少一些。
關于催熟劑的使用,記者了解到,根據我國的水果衛生標準,只有像香蕉、芒果等本身去皮食用的水果,才可以進行催熟處理;像葡萄、大棗那種很難去皮食用的水果,是不允許催熟處理的。因其經催熟處理后,催熟劑會附在表皮上,很容易就被人吃下去。同時,我國對乙烯利殘留量作了規定:乙烯利在番茄、熱帶及亞熱帶水果(皮不可食)中的最大殘留量為2毫克/千克。
如何分辨水果是否為催熟的呢?張惠琴指出,除了注意水果是否是應季出現外,還可通過外表和口味來分辨。催熟的水果由于沒有接觸到足夠的陽光,所以在催熟后顏色都非常均勻,表皮較光滑;自然成熟的水果,則顏色深淺不均,摸起來軟硬不一,手感也不太一樣。口感上,大多數被催熟處理過的水果,表皮上都會帶有乙烯或乙烯利等催熟劑所特有的刺鼻氣味;自然成熟的水果由于不需要再另外加化學催熟劑,因此聞起來有一股水果的天然清香,口感上也比較清甜。
染色劑讓橙子更艷麗
用各種染料給水果上色,再打上一層蠟,這樣不僅能吸引顧客眼球,還延長了儲存時間,即使短期內賣不完,果品也不會發干。
一般提起染色劑,市民大多會聯想到其在布料、頭發上的使用,可實際上,染色劑在水果上也常有使用。市民趙女士向記者講述了她的一段經歷:去年過年時,她買了一箱橙子。有天家里來了客人,她給每人發了一個,之后居然發現自己的手被染成了紅色。她隨手拿起一個橙子泡進水里,水很快被染成紅色。拿紙巾擦拭帶有水漬的橙子,紙巾也會被染紅。掉色后的橙子看上去偏黃,完全沒有先前的好賣相。這讓趙女士在客人面前尷尬不已。
張惠琴說,為了讓水果看上去色澤鮮艷、質感光潔,一些賣家會用各種染料給水果上色,再打上一層蠟。這樣不僅能吸引顧客眼球,還延長了儲存時間,即使短期內賣不完,果品也不會發干。但是吃了這些染色的水果,卻有可能對人體健康產生一定不良影響。因為水果表皮上有很多肉眼看不見的小孔,染料很容易滲進內部果肉。由于不清楚小販使用的是食品級染色劑還是工業染色劑,以及使用量的多少,因此很難確定對人體的危害性有多大。不過,如果小販用的是工業染色劑的話,重金屬很可能超標,會導致人體出現中毒癥狀,影響內部臟器功能,嚴重的還可出現昏厥甚至死亡。因此,市民在購買、食用水果前,一定要留意其是否被染色。可先用沾過水的紙巾擦一擦水果表面,若紙的顏色改變的話,水果肯定就有問題。
附:常見瓜果自然成熟期
芒果 5月中旬
櫻桃 5月中旬
草莓 5月中旬—6月中旬
杏 5月下旬至7月中旬
桃 6月中旬—10月初
西瓜 6—8月
西紅柿 6—9月
李子 7—8月
梨 7—10月
香蕉 7月—10月
蘋果 7月中下旬—11月初
葡萄 8—10月
柑橘 8—10月
大棗 9—10月
獼猴桃 9—10月
□小貼士
如何識別催熟水果
香蕉:自然熟的香蕉,皮有明顯的 “梅花點”,催熟的一般沒有“梅花點”。自然熟的香蕉熟得均勻,不光是表皮變黃,香蕉的芯還是軟的。催熟的香蕉芯是硬的,聞起來有化學藥品的味道。
草莓:草莓用了催熟劑或其他激素類藥后,生長周期變短,顏色鮮艷,但果味變淡。那些中間有空心、形狀不規則的大個兒草莓,一般是激素過量。
西瓜:打過針的西瓜拍打時聲音不脆亮,籽小而白,甜味不均勻,靠近瓜蒂處甜度較濃,遠離瓜蒂部位甜度降低。使用催熟劑、膨大劑的西瓜,皮上的條紋不均勻,有異味。而自然熟的西瓜,籽黑而飽滿。
橘子:自然長熟的橘子,顏色呈金黃色并泛著紅點,橘子蒂是青綠色的。催熟的橘子呈亮黃色,顏色不太正,橘子蒂是干的。
荔枝:酸液浸泡過的荔枝,手感潮熱,甚至有燒手的感覺,不僅沒有香味,聞起來反而有點酸,其比重比自然熟的荔枝重一些。而自然長熟的荔枝,聞起來有淡淡的香味。
橙子:進口橙子表面的皮孔比較多,摸起來較為粗糙。假冒的進口橙子表面的皮孔比較少,摸起來相對光滑些。對假冒的進口橙子用紙擦,紙的顏色會變紅,因為在處理的過程中不良商販加了色素。
梨:處理過的梨汁少味淡,有時會伴有異味和腐臭味,易腐爛。
葡萄:青葡萄浸泡乙烯利變成的紫葡萄,顏色不均,含糖量少,汁少味淡。
水果如何吃才健康?張惠琴建議:
1、盡量食用應季水果。
2、吃水果時應首選本地時令產品。
3、洗凈后用淡鹽水泡泡。
4、最好是去皮后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