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高血壓、冠心病非常的普遍,而高血壓又常常會引起冠心病,所以高血壓病程長、控制不好的人大多二者都有。那么,當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時,血壓多少算達標呢?哪類降壓藥最適合呢?在服藥過程中又該注意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希望對這類朋友有所幫助。
2015年,美國心臟學會(AHA)、美國心臟病學會(ACC)、美國高血壓學會(ASH)聯合發布《冠心病患者高血壓治療的科學聲明》,推薦年齡>80歲的伴冠心病的高血壓患者,應將血壓控制在150/90毫米汞柱以下,其他年齡人群應將血壓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包括急性冠脈綜合征、心力衰竭以及心肌梗死后的患者。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推薦<140/90 mmHg 作為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的降壓目標,如能耐受,可降至<130/80 mmHg,應注意舒張壓不宜降得過低。
當高血壓病人合并冠心病時,由于冠心病是比高血壓風險更大的疾病,所以首先需要保障高血壓病人獲得適當的冠心病治療,主要治療藥物有阿司匹林、他汀類藥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β受體阻滯劑(如美托洛爾、比索洛爾等)、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如貝那普利、培哚普利、依那普利等)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如氯沙坦、纈沙坦、厄貝沙坦等)等。
β受體阻滯劑應從小劑量起始,逐漸增加劑量,并要求使安靜狀態下心率達到55~60次/分。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可考慮加用長效地平類降壓藥(如氨氯地平、尼群地平、非洛地平等),心肌梗死后患者可加用普利類降壓藥或沙坦類降壓藥。對于冠狀動脈嚴重狹窄的病人,需謹慎降壓,舒張壓一般不低于60~70毫米汞柱。
①高血壓病人合并冠心病時,應選用地平類的長效制劑,因為短效地平類降壓藥雖然也能降低血壓,但常會加快心率,增加心肌耗氧量。非二氫吡啶類鈣通道阻滯劑在冠狀動脈痙攣的病人中可作為首選用藥(如維拉帕米或地爾硫?),但由于會抑制心臟的收縮和傳導功能,所以,Ⅱ~Ⅲ度房室傳導阻滯以及心力衰竭者禁用,且在使用前應詳細了解病史,進行心電圖檢查,并在用藥2~6周內復查。
②洛爾類降壓藥的常見不良反應包括疲乏、肢體冷感、激動不安、胃腸不適等,還可能影響糖、脂代謝。Ⅱ~Ⅲ度房室傳導阻滯以及哮喘患者禁用。長期應用者突然停藥可發生反跳現象,即“撤藥綜合征”。
③普利類降壓藥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持續性干咳,多見于用藥初期,癥狀較輕者可堅持服藥,不能耐受者可改用沙坦類降壓藥。其他不良反應包括低血壓、皮疹,偶見血管神經性水腫和味覺障礙。因為長期應用普利類降壓藥或沙坦類降壓藥可能導致血鉀升高,所以應定期監測血鉀和血肌酐水平。禁忌證為雙側腎動脈狹窄、高鉀血癥及妊娠期女性。
④應用利尿劑時應監測循環血量,避免利尿導致血容量不足,誘發或加重冠狀動脈灌注不足。
⑤單藥或聯合用藥的目的都是使血壓達標,當血壓未達標時,應從低強度降壓變更至高強度降壓,或多種不同作用機制的藥物聯合使用,以使血壓達標。
通過以上講解,可以看出,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的朋友,除了80歲以上的老人,應控制在140/90以下,如能耐受應控制在130/90以下。治療方面,除了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他汀降血脂外,降壓藥主要是洛爾類、普利類、沙坦類這三大類,對于有穩定型心絞痛的患者,可在3大類中一類的基礎上,考慮加用長效地平類降壓藥,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控釋片、非洛地平等。心肌梗死后患者可考慮洛爾類降壓藥聯合普利類降壓藥或沙坦類降壓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