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一旦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是不是就不能停?作為一名臨床藥師,主要參與心腦血管疾病的臨床合理用藥工作,我來講講我的觀點。首先我們來講講吃藥這件事,為什么要吃阿司匹林和他汀,目的是什么?是不是所有老年人都需要吃?如果停了會有什么危害?
阿司匹林,最早屬于解熱、鎮痛、抗炎藥,通過抑制環氧酶的合成,作用于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和痛覺中樞,用于發熱性疾病的退熱、鎮痛,最常見的就是感冒藥阿咖酚散(頭痛粉),其中的阿就是阿司匹林,大劑量時還有抗炎作用,比如用于風濕性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炎等。
后來人們發現,小劑量的阿司匹林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即能夠預防血栓的形成。我們都知道人的血管內皮在長期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有害因素的作用下,會出現損傷,而一旦出現損傷,血液中的血小板就會聚集,再加上高血脂等物質,就會在血管內皮上形成血栓。血栓可能堵塞血管,也可能脫落,形成栓子隨血液流動,堵塞人體的重要器官,如心、腦、腎等,最終引起心梗、腦梗、腎衰竭等。
阿司匹林通過抑制環氧酶,減少血栓素A2的生成,最終抑制血小板聚集,預防血栓的形成。而他汀類藥,如常見的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通過抑制膽固醇合成酶,減少膽固醇的生成,同時還能夠穩定斑塊、抗炎等。因此,二者在防治心腦血管疾病,例如心梗、腦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無論是心血管疾病的治療,還是一級預防或是二級預防,都功不可沒。
那么,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吃阿司匹林和他汀類預防,或者說所有的人都能吃。因為我們知道阿司匹林抑制了血小板聚集,而血小板是凝血的,也就間接地延長了出血時間,所以對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容易出血的病人是不能長期吃的。其次,做了心臟瓣膜術后,正在吃華法林抗凝治療的患者,再吃阿司匹林時也要相當謹慎,因為二者都容易引起出血。
再次,他汀類的副作用也是存在的,長期服用有可能引起轉氨酶升高,當轉氨酶升高到正常上限的3倍以上時,就需要暫停使用了。另外他汀類還會引起肌酸激酶升高,當肌酸激酶升高到正常上限的5倍以上時,并伴有明顯的肌酸肌痛時,也應該暫時停用他汀類藥。因為這類藥還有一個明顯的副作用就是會引起橫紋肌溶解。因此,并不是說老年人一旦吃上了阿司匹林和他汀就不能停藥,當出現這些嚴重不良反應時該停還得停。
最后,我們再來看看,到底哪些人才需要吃阿司匹林和他汀?一般來說吃阿司匹林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只針對40歲——70歲的人,小于40歲或大于70歲的人專家共識并不推薦,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評估。并且還要未來10年發生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風險≥10%,并且經過積極干預后仍然有大于3個高危因素存在。
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肥胖、家族中有小于50歲的人早發心血管疾病、吸煙、冠狀動脈鈣化等,只有滿足這些條件的人才需要吃阿司匹林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并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需要吃。滿足這些條件的人,一般來說是需要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的。而本身就有動脈硬化斑塊的人,如頸動脈斑塊、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等情況的人,是需要長期服用他汀類,以穩定斑塊,甚至逆轉斑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