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是對生活的尊重,對幸福本能的尊重。——題記
一個人,漫無目的地游蕩于車水馬龍的長街。喧囂繁華的都市對我而言,如同一片孤獨的荒漠,沒有依賴的親人,沒有知心的朋友,沒有交流的人群,沒有傾訴的對象——
走了很長一段路,覺得有點口渴,摸出身上僅有的幾元錢,在路邊的水果攤上買了幾個梨,拿一個放在嘴里咬一口,卻嚼不出是苦是甜——
街邊跪著一位老人,灰白的頭發臟兮兮的,如同霜后的枯草蓬亂在頭上,黑黢黢的臉上,布滿歲月煙熏火燎刀刻斧鑿的滄桑,一雙迷茫的眼睛空空的看著前方。
我麻木的從他身邊走過。對于乞丐,我似乎已經失去了施舍的勇氣。走了幾步,我又回轉過來。因為,我看見他面前放著一塊紙牌兒,上面歪歪斜斜寫著幾個字:我太餓了!
也許,這只是乞丐慣用的伎倆而已。但是那句“我太餓了”還是打動了我。
許久沒有施舍的習慣了。也許是從那次給了一個乞丐五毛錢,他嫌太少,以不屑的眼神白戧我之后;也許是從那次看到一個腿殘的乞丐得到錢之后,飛快地跨越路上的欄桿消失于茫茫人海之后;也許——已經記不清了,數次被騙之后,我的心漸漸失去了應有的憐憫與同情。
但我還是忍不住在老人的面前蹲了下來,看著他那張世故與滄桑的臉,期望能讀出點兒什么。靜默了半天,我也沒能從他的臉上看出蛛絲馬跡的破綻。
也許,他真的是一個乞丐。
也許,他真的很餓。
我不由又動了惻隱之心,問他:你真的很餓嗎?
他仍舊茫然的看著我,不言不語。
我以為他耳背,沒聽見我的話,于是又重復了一遍。
他仍舊如此。
至此我才明白:原來他是一個聾啞人。于是,我向他指了指嘴,比劃了一吃東西的動作。
他使勁點了點頭。
于是,我想向他施舍一點兒錢,讓他買點兒吃的。可摸遍全身,硬是沒摸出一個子兒來。我尷尬的站在那里苦笑,不由得想起屠格涅夫那篇《乞丐》里的情景和眼前是多么的相似。無奈之下,我只好將手中的梨遞給了他。
他受寵若驚地接過梨,使勁朝我點了點頭,遞給我一抹苦澀但真摯的笑意。就在我欲轉身離去的那一刻,迎面走來一位風姿卓約的年輕女孩。
于是,我又打消了離去的念頭,想看看這位女孩對老人會有什么樣的舉動。對現在的年輕人,我是不抱什么希望的。在這物欲橫流的時代,利益至上的觀念已深入人心,使人變得冷漠而缺乏愛心甚至靈魂扭曲,為幾分利兄弟姊妹之間都可以情斷義絕,夫妻兒女之間都可以老死不相往來,這人為制造出來的炎涼,讓我倍覺心酸蒼涼。
只見她走到老人面前,毫不猶豫的從包里掏出一張五十元遞給了老人。
她的舉動讓我愕然!出于好意,我忍不住問了她一句:為什么給老人那么多錢?也許他——
女孩笑著說:現在我也覺得他像裝的騙子。可要說騙也不是他騙了我,是你!
女孩的話弄得我一頭霧水,更加的愕然。
看著我一臉的迷惑,女孩笑得更加厲害,有些前俯后仰花枝亂顫。笑畢,女孩說:剛才我看到你給老人梨了。是你的同情心打動了我,我的意思是說——至少——是你善良的舉動欺騙了我!因為,善良是對生活的尊重,對幸福本能的尊重——說完,女孩徑直的走了,姿態那么優雅動人。
一路回味著女孩的話,我有些自嘲與悲哀。當自己善良的時候,總是擔心被別人欺騙。當自己不再容易被欺騙的時候,又擔心自己的心不再善良。用自己的臆測來代替事物真實的情形因而造就了種種的不理解與提防,失去了發自內心深處的寬容與善良。可今天我這微不足道的舉手之勞,竟讓老人感激淋涕,讓女孩感動不已,我被一種幸福感深深的包圍著。
我想,本性中的我雖然多愁善感,總是任自己的思緒悲天憫人,也總是任心情處于一種無法完全開朗的狀態之下,但我骨子里有一種最本質的東西——善良。常言說: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忽以惡小而為之,忽以善小而不為。有些時候,你若多一抹溫和的微笑,我便多一份溫馨的柔情;他若多一縷真摯的目光,,你便多一份親切的信任;我若多一句誠懇的謙讓;他變多一份溫暖的感動——無論何時何地,如果我們都多一點兒善良,多一點兒坦誠相待,多一點兒友好親善,那么,社會會更加的和諧,生活會更加的美好幸福!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