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老子的意思很簡單,可惜很多人都誤解了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道德經》老子
中國人對“上善若水”并不陌生,但是很多人對其真正含義卻一知半解,大多數只停留在字面意思,卻不知道其內在含義,甚至還有許多人誤解的其真正的意義。在普通人眼中,“上善若水”就是希望人們的善行善心像水一樣,而水是源源不斷不求回報的,因此鼓勵人們行善積德也不要想著回報。
《道德經》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span>
上面的一整句都是在討論,為什么要擁有像水一樣的品質。水是萬物之母,可以養育萬物卻不要求別人給它回報。都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們都遠離低洼的坑地,水卻偏偏停留在洼地中,這讓的本質讓他更接近道家追求的大道。
只有一切都像水看齊,才會擁有水一般的品質。除此之外最要學習的,還是水不爭的品德,只有不爭才沒有煩惱。關于這一點老子還在《道德經》的第二十二章做了新解釋:“夫唯不爭,事故莫能與之爭?!敝挥胁蝗ヅc人爭斗,天下就沒有人能和他向爭者。
事實上老子的弟子也不太理解“上善若水”,于是他向老子表達了自己的疑惑。老子則以身說法,他詢問弟子什么是身體最堅韌的部位。弟子表示不解,老子則張開嘴巴,用手指了指嘴。
由此可見“上善若水”,重點是學習水的品質,而不是一味地勸人行善。如果執著于行善積德,就陷入了執念。老子希望的是人人培養出水一樣的品質,擁有了這樣的品質,行善就成為常態,而不是有意為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