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有人說:
出門在外,要多交朋友;結交的朋友多了,最后都會變成你的人脈。
實際上,這種“沒有目標性”的人脈毫無意義。
人脈的本質是什么?是價值互換。
你是賣水果的,隔壁是賣小吃的;你想吃他的菜,他想吃你的水果;你們相互交換,滿足了各自的需求,這樣的人脈才是有意義的。
人脈一定建立在“你有利用價值”,并且能夠為他人提供價值的基礎上。
當你價值足夠高的時候,人脈會主動來找你。
當你沒有價值時,即使你每天給別人送禮,別人也未必愿意幫你。
多數情況下,你的禮物還沒有送到,對方就把你拒之門外了。
為什么說,不要輕易給別人送禮?
1、送禮的成本太高,得不償失
舉個例子:
你剛到新的公司上班,你覺得自己是新人,想要盡快跟上司領導打好關系。
但是,你沒有選擇走“正途”,沒有通過自己的能力獲得上司的青睞,反而選擇“送禮”。
你第一次送禮,對方收了,你覺得有戲。
于是,你第一年給對方送兩次禮物。
送了一年,你發現對自己的工作沒有太大的幫助;于是,第二年你就停止送禮。
可你發現,第二年沒有送禮,你的收入比第一年還要糟糕。
跟你同一批進公司的同事都升職加薪了,只有你沒有升職反而降工資。
這說明了什么?
說明你第二年沒有保持送禮的習慣,上司就對你產生了不滿。
他會想:“你就是看不起我嘍?第一年送,第二年就不送,你是覺得我沒有能力管你了?”
送禮的意義是什么?
還人情,求人辦事。
除此之外,你給能力比你強,社會地位比你高的人送禮;如果中途不送了,不僅你們的關系會到此結束,還容易引起對方的反感。
這叫什么?
這叫“升米恩斗米仇”。
而求人辦事時送禮,一定要選擇恰當的時間,合適的禮物。
送禮要提前,而不是臨時抱佛腳;
禮物要稱心如意,不要隨意敷衍。
在公司也好,社交關系中也好,送禮的目的是維護你們之間的關系。
如果你送禮的行為,不僅不利于你們的關系,反而會給你帶來壓力,那就是無意義的。
2、在社交中,如何跟別人“處好關系”?
第一:關系永遠都是“麻煩出來”的
我們常說“自己人”。
“這是自己人,信得過”
“自己人,沒關系,別緊張,別拘束”
到底什么是自己人?
我麻煩你,你麻煩我;你有事我幫忙,我遇到事情也會想到你。
麻煩多了,相處久了,到后來分不清是誰麻煩誰,這肉都爛在一個鍋里了,就都是自己人了。
就好比:
你倒一碗熱水,你很渴,想要快點讓熱水溫度降下來,你就得用兩個碗來回捯飭。
一來二去,兩碗水的溫度就降下來了。
這就是關系。
如果你總是不愿意麻煩別人,不愿意跟外界有太多的接觸,那你怎么能跟別人處好關系呢?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富蘭克林效應”。
意思是:
那些幫助過我們的人,更愿意再次幫助我們。
因為你的“麻煩”,在對方看來就是你的“示弱行為”。
而懂得示弱服軟的人,不會讓人產生危機感,他們幫你的時候,心中是有成就感的。
第二:舍得投入,才能有回報;及時放棄,才能降低損失
在社交關系里,什么是舍得?
一個潛力股,能夠在不久后就給你幫助的人,千萬不要吝嗇對他的幫扶。
也許他現在不如你,也許他目前過得不好;但只要給他時間,假以時日他一定會成為你的一個貴人。
想要處好關系,想要擁有人脈,想要遇到貴人,首先你要拿出自己的態度。
該幫忙時,不遺余力;
對方遇到困難時,拿出你最大的能力去幫忙,并且讓他感受到你的付出。
在對方落難時幫一把,他會記你一輩子;
在對方功成名就時,你給他添磚加瓦,他根本就不會想起你。
這個邏輯,一定要明白。
如果對方落難的時候,你就在旁邊冷眼旁觀;對方功成名就的時候,你又湊上前攀關系,你說對方會尊重你嗎?
該投入時,就認真投入;該付出時,就不遺余力,這才是舍得。
有舍才有得。
那什么叫止損?
就是跟對方相處,你知道他不會成為你的人脈,不會給你帶來任何有效的幫助;
不僅如此,他還總是拖你后腿,消耗你;這個時候,一定要及時止損。
當斷則斷,才是成年人最大的智慧。
如果你優柔寡斷,不懂取舍,你的社交關系也會是一團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