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一句話:
“真正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單單只是一個方法,而是多年來培養(yǎng)出來的綜合素質。”
現實中,一個人遇到問題時如何處理,除了可以反映出他本身厲害的能力之外,也可以看出他真實的綜合素質。
只有平日里有選擇性地輸出,才能變得越來越優(yōu)秀;只有掌握正確的方法,才能處事不驚、遇事不慌,真正解決遇到生活的各種難題。
具體來說,真正聰明的人遇事最高明的處理方法,九個字:不生氣、懂轉彎、會換位。
1 不生氣,不讓壞情緒讓自己失去理性
拿破侖說過一句話:
“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世事無常,當我們遇到突發(fā)事件或者不如意的事情時,往往第一時間會讓自己情緒失控,整個人變得急躁不安。
可是,如果我們將所有的關注點都放在壞情緒或者只為了發(fā)泄怒氣上,往往會讓自己在失去理智之下做出后悔莫及的事情。
看過一則寓言故事。
一條蛇爬過一條通道的時候,不慎被一把鋸子劃到了,它非常生氣,氣急敗壞地張大嘴使勁咬住了鋸子,結果,自己的嘴也被割破了。
剛才僅僅只是被鋸子劃到了身體,現在因為自己的不理智,還被鋸子割傷后血流不止。
它越想越生氣,于是整個身體開始緊緊纏住鋸子,想要使出渾身的力氣給予報復,結果自己反倒因為遍體鱗傷死掉了。
如果這條蛇最初僅僅只是被劃到之后,能夠放下浮躁與怒氣,可以清楚地認清實際情況,不去計較這點小損失,那么就不會出現因為怒氣失去理智,讓自己失去了所有。
現實中,當我們面對棘手的事情或者復雜的問題時,第一時間不是生氣,而是深呼吸、讓自己回歸平靜,沉著應付當前的問題,才是最明智、最智慧的處理方式。
不生氣,就是不讓壞情緒讓自己失去理性,給自己造成巨大的損失。
畢竟,太多時候僅僅只是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已,根本沒有我們想象得那么嚴重。可是,一旦當你失去理智之后,內心就會刻意將問題無限放大,讓自己沒有辦法準確判斷事情的真相,也沒辦法評估出切合實際的得失。
2 懂轉彎,不鉆牛角尖
詩人蘇軾在《題西林壁》中寫道:“橫看成峰側成嶺,遠近高低各不同。”
同樣一件事、一個問題,很多時候換一個角度、一個立場,那么得到的答案完全就是不一樣的。
所以,太多時候我們圍繞一件事會很不開心,其實是沒有懂得轉彎思維。太多時候,凡事都是有利有弊,不要用鉆牛角尖的方式看待問題,反而更能讓自己收獲成功。
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個小伙子在外打拼多年,感覺到身心疲憊,于是想到了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小伙子當地盛產蘋果,他決定自己培育出更優(yōu)質的蘋果,然后賣到全國各地,最終收獲成功。
他在一邊種植蘋果的過程中,一邊通過視頻記錄分享給網友,希望可以借此塑造自己的成功人設。
可是,事與愿違,自己辛辛苦苦種植出來的蘋果不但個小,而且酸澀,根本不能入口。
這一下子將他擊倒了。
他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什么都做不好,認為自己徹徹底底就是一個失敗者。
可是,有一天他忽然想到,自己的失敗經驗也是一種人生財富,分享出去對其他人也是一種幫助。
沒想到,當他將自己失敗的種植經驗分享出去后,反倒吸引了更多人的認同,讓自己越來越成功。
很多時候,當你覺得自己陷入絕境時,其實只是一直固守一種思路,當你換一種思維,說不定就能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
現實中,從來不缺乏聰明人,少的都是懂轉彎、不鉆牛角尖的人,只有他們才能在一次次失敗中做到東山再起。
3 會換位,真正強者的思維
有句話說:“只有當你真正會換位思考時,也就變得越來越強大了。”
會換位,并不是處處遷就他人、以別人的喜怒哀樂作為處事原則,而是讓我們在人生路上,對別人少一些挑剔、指責,多一些感同身受,真正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反而更能贏得信任。
妻子在廚房做飯,而老公則在她身邊嘮叨不停。
當妻子開始煎魚的時候,老公的嘴巴依然沒有停下來:“你慢點,這樣會把魚煎糊了!哎呀,你放的油太多了,我不是讓你少放一點!”
妻子最終無法忍受,脫口而出:“我知道怎么做魚,你沒必要指手畫腳的。”
老公回答道:“其實,我只是想讓你知道,當我開車的時候,你在我旁邊也是這樣喋喋不休。”
很多時候,當我們去指責別人的時候,首先要考慮一下,如果我們站在對方的立場或者角度,會怎么樣去做?
當你帶著這個問題去思考的時候,自己內心很多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也只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理解對方的難處,知道自己做事的分寸感,更容易獲得對方的信任。
看過一句話:“人生就是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
所以,想要成為一個真正厲害的人,那么就應該具備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那么不生氣、懂轉彎、會換位就是處理這些問題的底層能力,讓我們正確面對人生的突發(fā)事件、人生低谷以及人際交往,只有如此才能在關鍵時刻拿得準、做得穩(wěn),真正成為人生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