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化標準
儒家文化,進取文化
道家文化,規律文化
佛家文化,奉獻文化
二、做人標準
儒家文化,仁、義、禮、智、信。
道家文化,領悟道、修養德、求自然、守本分、淡名利。
佛家文化,不做惡,做善事、遵守十戒、心靈安定、運用智慧。
三、人生觀
儒家文化,積極進取、建功立業。
道家文化,順其自然、自我完善。
佛家文化,慈愛眾生、無私奉獻。
四、世界觀
儒家文化,追求功名利祿,世界是展現才華的舞臺。
道家文化,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天人合一境界。
佛家文化,相由心生,世界就在自己心中,一念之差,便可創造地獄或者極樂。
五、價值觀
儒家文化,在創造物質財富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
道家文化,以快樂的自我,帶動和諧的社會。
佛家文化,在為他人獻愛心、為社會作貢獻的過程中實現個人價值最大化。
六、哲學觀
儒家文化,入世哲學。
道家文化,出世哲學。
佛家文化:以出世的思想,修入世的事業。
1,儒家文化的核心命脈
建立團隊的次序,規范團隊的禮儀,建立所有人對領袖的尊重體系,用來穩定領袖的權利地位
2,道家文化的核心命脈
本質來講,就是內心怎么快樂,老子就怎么做的學問,適合已經解決物質生活,
或者已經解決一部分物質生活的人,小嘗一下自由自在的逍遙人間。
3,佛家文化的命脈
明知人性本惡,而教化人性向善,人與人合作的最高境界是善良。
如果每個人都善良,人與人之間的合作才能利益最大化,快樂最大化。
如果我要變惡,只有一個原因,就是對方先破壞了我們約定的善良,不得已而為之。
我們想像一個不可能的世界,如果每個人都善良,世界會很美好,我們做不到讓每個人善良,但可以做到讓更多的人善良。
學習人性之惡的目的,不是變壞,而是修煉看透惡之后的善良。
一個企業的核心層,它的相處一定是極致的善良,只要有一點惡存在,最終都會讓企業爛成蛆。
關注我,帶你用高維視野看世界。
深度學習,掃碼加微,回復:學習,限時免費領取7天人性大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