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抗生,國際儒學聯合會顧問,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儒家思想與道家思想的比較研究。
中國固有的傳統文化是儒道互補的文化
儒佛道三教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三大組成部分。儒道兩家是固有的文化,佛教則是從古印度傳來的文化。儒佛道三教,互相紛爭,又互相吸取融合,從而推動著我國傳統文化的不斷發展。就我國固有文化而言,儒道(道包括道家與道教)兩家是我國社會上影響最大的兩大派。兩千多年來,儒家在政治、倫理道德、哲學人性論和教育學等方面具有主導的地位。而道家則在哲學的宇宙生成論、本體論、古代科學,尤其在古代醫學和養生學等方面,起著主導的作用。如果說,我國哲學具有真、善、美三方面的內容,那么從某種意義上說,老子求真、孔子求善、莊子求美,在他們思想影響下,構成了中國哲學的主要內容。可見,中國固有的傳統文化,是儒道互補的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儒學在中國歷史上長期占據主導地位,有精華也有糟粕,對其精華部分,要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未來的“新儒學”絕不是原封不動的傳統儒學,而是經過了現代詮釋和改造之后的,符合當今時代所需要的新的儒學。科學技術高度發達、市場經濟高度發達是當今社會的兩大特點。市場經濟導致人們物欲膨脹、道德滑坡,為了使社會健康發展,需要結合時代特點,擯棄儒家觀念中的等級思想、家長專制思想等,以現代平等的理念重新對其進行詮釋,充分發揮儒家思想中的倫理思想的作用,建立起新的倫理道德規范和價值學說。
世界上不同的文化要對話、共融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人民都面臨著共同的問題,如環境問題、恐怖主義、貧富差距擴大、個人主義膨脹等,這些問題不是依靠某一個國家的力量可以解決的。不同國家對這些問題的看法不同,中國要提出自己的觀點。比如說反恐,需要所有國家聯合起來,但何為恐怖主義,美國與中國的定義標準卻不同。我們要建立統一的標準,才能共同討論和解決這些問題。
關于世界多元文化共融的問題,首先就要找到各個文化思想上的共同之處。我們可以找出不同宗教的共同點,如伊斯蘭教、基督教、印度教、佛教、以及儒家思想的共同點。另外,不同民族的優秀文化能不能提供給整個世界所用呢?儒家可以提供哪些?伊斯蘭教可以提供哪些?印度教可以提供哪些?佛教可以提供哪些?這就要認真地討論。各種文化之間要進行對話,各自吸收不同文化的精華。亞洲文化也是多元的,不可能是以儒家為獨尊的。各個國家、各個民族的文化都有精華,可以互學互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