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薦讀】洞庭湖畔的文人情懷,南宋詞人張孝祥最美的洞庭湖詞

洞庭湖古稱云夢、九江,位于中國湖南省北部,長江荊江河段以南,是中國第三大湖,也是中國第二大淡水湖,古代曾有“八百里洞庭”的美譽。千百年來,洞庭湖一年四季美麗的景致、洞庭湖美麗的傳說、洞庭湖畔承載著深厚人文記憶的岳陽樓,無不吸引著世人的目光和足跡。

洞庭湖瀲滟的波光與壯麗的景色、恢宏的氣勢與浪漫的柔情也激發起詩人的才思,他們抑或泛舟洞庭,抑或登上岳陽樓鳥瞰洞庭,抑或抒發他們的文人情懷。

寄情洞庭湖光山色的詩人,總是用自己的才情與詩意去點染洞庭湖的風景,還記得“白銀盤里一青螺”這句詩嗎?它就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在洞庭湖寫下的,那平靜的洞庭湖面,明凈、澄澈的洞庭秋月,湖中的君山,都給詩人劉禹錫留下了無比美好的印象,于是他寫下了這首《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元代一位名叫唐珙的詩人乘船經過洞庭湖時,看到這樣的壯美景象后,感慨不已,這景象甚至讓他聯想到了許多與洞庭湖有關的美好神話傳說。于是唐珙寫下了:“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發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的千古名句。

1166年中秋時節,南宋詞人張孝祥在廣西任上被貶謫,他帶著自己可能永遠實現不了的一腔壯志,從水路回家,途經洞庭湖。

中秋時節的洞庭湖,風平浪靜,明亮皎潔的月光與清澈明凈的湖水交相輝映,這明月闊水,與張孝祥的精神世界一拍即合。詞人一時間寵辱皆忘,欣欣然泛舟于湖面之上。在這樣的情景下,張孝祥寫下了一首《念奴嬌》的詞作。這首詞一經傳唱,便好評如潮,被譽為“洞庭所賦,在中最為杰特”、“最為世所稱頌”。

這首《念奴嬌》是張孝祥最負盛名的代表作,也是古往今來無數洞庭湖旅途寄懷之作中的精品佳作,清末詞學評論家王闿運稱張孝祥的這首詞:“飄飄然有凌云之氣,覺東坡《水調》,猶有塵心。”在王闿運眼中,張孝祥的這首詞甚至比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更有意境。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原詞如下: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發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浪空闊。盡吸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為什么張孝祥的這首詞能得到如此高的評價呢?這還得從詞作的內容說起。只有走進詞中,結合詞境和詞人的心境,才能最大程度地一探這首詞的藝術境界

在詞的上片,張孝祥描繪了一幅動中有靜的洞庭秋色圖畫,為詞的下片自白胸臆蓄足了情勢。這首詞作于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因聽信讒言,張孝祥被罷職,他從桂林北歸,途中過洞庭湖。

時近中秋,由于無風,洞庭湖和青草湖也就無浪,成為波瀾不興的“玉鑒”和“瓊田”。青草湖在古時北有沙洲與洞庭湖相隔,水漲時北通洞庭。在古代詩文中,洞庭湖與青草湖常常連用。前文提到的元代詩人唐珙寫的那首詩,題目就叫《題龍陽縣青草湖》。

“洞庭青草,近中秋”,開篇七字點明時間地點:洞庭,中秋。接下來的“更無一點風色”一句,詞人筆鋒一轉,開始寫景,干凈利落毫不拖沓。

首先,詞人用“更無一點風色”為全詞所描寫的情境定下了基調:一個寧靜的洞庭月夜。詞人用“無一點”來形容風,一方面寫出了湖面的寧靜,另一方面,“一點”與“風色”呼應,化觸覺的風為視覺的色,在寧靜之中突出了晶瑩透明的視覺感受。

“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此句人和物在大小上形成強烈對比。描寫湖面時,詞人用“玉”、“瓊”突出湖水之透徹潔凈,用“鑒”、“田”突出湖面的平靜,與前文“無風”呼應,而“三萬頃”則著力描繪洞庭湖的遼闊浩渺。

在這浩渺的湖面上,只有詞人的一葉小舟。此處“一葉”突顯其舟之小。但就是這小小的一點給廣闊的畫面賦予了更深一層的含義:自然因此成為有意味的自然,成為有情有義和可溝通的對象,成為人的精神世界的某種慰藉。

接下來,詞人直筆描繪了洞庭月夜的美麗:“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素月分輝”,是說皎潔的月光照在湖上,湖水的反光十分明亮,好像素月把自己的光輝分給了湖水。“明河共影”,是說天上的銀河投影到湖中,十分清晰,上下兩道銀河同樣地明亮。前兩句明點月華星輝,暗寫波光水色,表現了上下通明的境地,仿佛是一片琉璃世界。

尤其是“表里俱澄澈”一句,可謂是全詞的主旨所在,洞庭秋色美就美在“澄澈”二字上。這是表里如一的美,是光潔透明的美,這已不僅僅是寫景,還寄寓了深意,展示了一種極其高尚的思想境界:光明磊落、胸懷坦蕩、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品行

“表里”二字,詞人著重渲染了洞庭湖的湖水,前面兩則著重句描寫素月與明河都是為襯托湖水,所以第三句直寫水光,表里二字從空中寫至湖面,以至湖水深處。將這三句連貫起來,就會發現原來詞人一氣呵成為我們描繪這樣的洞庭湖夜景:

洞庭湖面,正是中秋已近,浩瀚水面如明鏡,美玉般清澈明凈,作者這一葉小舟,點綴于浩森水面之上,仿佛與整個湖水融為一體。此時,天上沒有一點云彩,水面沒有一絲風兒,月光明亮,照徹湖面,星光,月光,水中天上交相輝映。

這是一幅大自然至臻至美的圖景,它表現了一種空靈的境界。什么是“空靈”呢?南宋學者嚴羽用這樣一段話做了解釋:“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像。”

通俗地說,這種鏡花水月的境界,就是空靈的境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對于空靈有很高的評價,詩歌、繪畫等藝術門類的理論中都有對這種境界的描述。尤其是中國繪畫,講究對空白的運用,置空作虛,使畫中氣韻自由往來,達到“空兮靈兮,元氣氤氳”的空靈境界。而這種空靈在自然美景中常表現為秋夜、月光、澄澈的水等等一系列的事物。

在張孝祥的這首詞中,星光,月光,水光在與張孝祥的洞庭湖之行中,在這樣一個時空中融為一體。詞人一路行來,風塵仆仆,憂憤滿懷,突遇如此清朗的夜色,這不禁讓詞人沉浸在洞庭湖水天一色的美景中,詞人的心靈得到安寧和升華,塵世的煩惱也暫時被安放在了一邊,于是他發出了對洞庭湖美景的贊嘆。

而這種美既是自然的饋贈,也是詞人內心世界的折射。月光灑在微波蕩漾的洞庭湖湖面上,詞人悠悠然地泛舟湖上,他被這天地間的星光,月光,水光縈繞著,這不就是空靈的境界嗎?

上片最后兩句“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大意是說:體會著萬物的空明,這種美妙的體驗卻不知如何道出與君分享。在詞人眼中,洞庭湖是如此的澄澈明凈,詞人的內心也是澄澈的,物境與心境悠然相會。

這難說的妙處是詞人的心境與自然的景物默契融合的美妙體驗。這種美妙的體驗是任何美妙的語言和文字都無法描摹的、無法傳達的,是只能用心去慢慢體會的。

詞人在上片描繪出一片“難與君說”的奇美景象,并非只立意于贊美洞庭湖美景,而旨在借洞庭湖美景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正是借景抒情的妙處。

詞的下片緊承上片之意,是詞人的內心寫照,詞作以縱橫的辭氣將詞人磊落的襟懷與洞庭湖秋夜澄澈明凈的美景貼切的融合在一起,情景交融,渾然天成

“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詞人此番來到洞庭,并非是閑情逸致的游山玩水,而是被罷職北歸。嶺表是五嶺以外的遙遠地區,古來便是遷謫之地,這里指廣西桂林。

此前的乾道元年(1165),張孝祥又一次被彈劾,轉往桂林任廣南西路經略撫使。第二年六月又遭罷免。因此,張孝祥在廣西的時間約一年,也就是“嶺表經年”。在桂林的日子里,張孝祥雖然仕途失意,但仍然恪盡職守。據史料記載,他在廣西期間“治有聲績”。

張孝祥政績卓然,卻仍然因為主戰的立場遭到排擠,被罷免官職,內心無疑是極其孤憤的,因此說“孤光自照”。俗話說“字如其人”,這一“孤”字,如見其人,將張孝祥愛國愛民的情懷以及他不計個人得失榮辱的心態刻畫得淋漓盡致

“肝膽皆冰雪”,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純潔。一個“皆”字,將詞人滿懷的問心無愧和盤托出,而且與上片中“表里俱澄澈”的“俱”字相襯相托,足見“寓詩人句法”的說法不虛。奇思妙語中,詞人的磊落光明之氣破空而來。時人曾評論“張于湖有英姿奇氣”,這副身正心清的如冰雪一樣的襟懷,正是詞人英姿奇氣的自信根源。

詞人一直以來都正直不阿,忠肝義膽,卻被小人進讒言,被罷免。這個時候他所堅守的人生信念讓他感受到了冷意,這種冷意是發自內心的。

接下來,詞人寫到“短發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溟空闊”,大意是說:而此刻的我,身著單薄衣衫,平靜的泛舟在這廣闊浩淼的蒼溟之中。

一個“冷”字,既是詞人從炎熱的領表之地一路往北,衣衫單薄的客觀表述,也是頭發漸少、年華蹉跎、不能建功立業的心境的物化體現。一個“穩”字,又峰回路轉,顯出詞人的曠達。

尤其是“短發蕭騷襟袖冷”一句,曲折幽深地表達出了他內心的冷傲以及寒意。其實不難看出:這一句詞也透露出了詞人的些許失望和難過,但是這種失望和難過又不足以動搖他內心的堅持,不足以撼動他的人生。所以詞人雖歷經滄桑世事,但在這秋天的夜晚,仍然能夠穩穩地泛舟在浩渺的湖面上。

所以這兩句不僅表達出詞人安穩地泛舟于浩渺的洞庭湖上,心神沒有一點動搖的心態,又表達出詞人藐視讒言,堅定地秉持內心理想,享受當下湖湘勝景的喜悅。

不但如此,詞人還有更加雄偉的氣魄:“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這是全詞的高潮。在一氣呵成中凸顯出張孝祥豪放的詞風,這三句也被后來的詞人推崇贊賞。

“盡吸西江”,是說吸盡西江的水以為酒,西江指的是西來的長江;“細斟北斗”,是說舉北斗星當酒器慢慢斟酒來喝,北斗指的是北斗星。這里暗用了《九歌東君》“援北斗兮酌桂漿”的意思,使詩人的自我形象極其宏偉;“萬象為賓客”,是說天地間的自然萬物。

這幾句是詞人大膽的想象,詞人設想自己作主人,請自然萬物作賓客,陪伴詞人縱情豪飲。西江不可謂不大,北斗不可謂不遠,一個“盡”字,一個“細”字,將詞人營造虛幻之境的從容不迫表現得淋漓盡致,令讀者感受到浪漫雄奇的藝術魅力。

這三句也集中體現了豪放詞的特點,而正是因為詞人以博大的心胸接納了世間萬物,便從那一點冷意中走了出來,得到了內心的釋然。試想一下,一個被讒罷官的人,竟有這樣的氣派,該是有多么的自信滿滿,該是有多么的正義凜然。

張孝祥是一位天才橫溢的詞人,楊萬里曾說他“當其得意,詩酒淋漓,醉墨縱橫,思飄月外”,這句“盡吸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便是“思飄月外”之筆。所謂“天地萬物,皆備于我”的自信,不過如是。

詞的最后兩句“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大意是說:我盡情的拍打著我的船舷,獨自的放聲高歌啊,怎能記得此時是何年!

詞義在“今夕”與“何夕”形成的現實與理想的強烈對比中曲終闋盡。詞人敲打著船舷,獨自放聲嘯唱,詞人興之所至,激昂之氣顯露,便有“扣舷”、“獨嘯”的即興之舉。這不僅在藝術上為整幅畫面增添了余音繞梁的聲音之美,更成功地將此前的景物、心境描繪都歸于“不知今夕何夕”的清風朗月中。

張孝祥在中秋節即將到來的一個月夜途經洞庭湖,當他乘船行駛在水波浩渺的湖面時,星光、月光、水光交相輝映,他把自己投放在澄澈空闊的湖光月色之中,那湖水與月色是透明的,自己的心境也是透明的,他覺得自己同大自然融為一體了

看到這美輪美奐的自然美景,詞人心旌搖曳,抑制不住地以洞庭湖的主人自居起來,他邀請自然萬物為賓客,與大自然交朋友。

這首詞在情景交融上的確有獨到之處:天光水色,物境心境,光明澄澈,潔白晶瑩,昨日今夕,全都諧美地融會在一起。張孝祥的這首洞庭湖之作《念奴嬌》,豪放曠達的詞人形象與出神入化的詞意躍然紙上,讀來給人以美的感受與人生啟迪。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讀一首宋詞,看洞庭美景,感受豪放怡然的浪漫主義情懷
名詞賞析:“表里俱澄澈”的意境
120----《浣溪沙·洞庭》閱讀答案及賞析
盡吸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
張孝祥詞選讀(二)
統編版 高中語文必修下冊古詩文誦讀《念奴嬌·過洞庭》 教案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札达县| 永登县| 宁城县| 墨竹工卡县| 阜宁县| 云和县| 永和县| 和顺县| 玉屏| 衡山县| 开鲁县| 长岛县| 绩溪县| 柞水县| 玉山县| 措勤县| 云林县| 建阳市| 水城县| 平陆县| 奈曼旗| 丹东市| 泸定县| 府谷县| 根河市| 海兴县| 老河口市| 元江| 凤阳县| 会同县| 镇远县| 台东县| 富宁县| 赤城县| 靖边县| 古蔺县| 刚察县| 翁牛特旗| 双峰县| 宁阳县| 南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