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胡辣湯”——2010年第二碗
一日,兒子拿著書本說:“這篇課文我讀了五遍,老師讓家長簽字?!蔽医舆^書本一看是課文“父子騎驢”,因原來沒有讀過,也為了檢驗兒子讀五遍的的效果,就說“你給我復述一遍”。兒子邊復述我邊看課文,驚奇的發現,這篇文章寓意太深刻了,八歲小兒難以懂之,故讓其背會,以備將來懂之。
現將吾之感受奉獻大家分享:
啟示:
(1) 他人的建議批評都是根據各自的感受情況而來,所以遇到不同意見和批評時,無需生氣強辯。
(2) 同時“觀其言而知其心”也。
(3) 自己給別人提建議看法亦如是,故切勿強迫之。
(4) 各個階段的側重點和任務各有不同,必須區別對待。
(5) 自己要有主見,借鑒與否應結合自己的情況而定。
……
原文順序:
1,老頭子——“年老體弱”之心態、實情。
2,老太太——“家有不孝子”之環境,感受。
3,年輕母親——“小孩子需要照顧”之階段、心理。
4,小朋友——“承受力弱”之階段、感受。
5,父子——“根據自己情況”決定,各有特色。慎作墻上草。
此篇文章選入小學三年級課文,學生不會懂得的(許多大人也不會全懂的)。待長大了,到高年級有可能懂其義時,又不學了,故終歸無大用處,可惜了。
附:原文大義
有對父子牽著一頭驢趕路,遇一老頭嘆曰:“怎麼有頭驢也不知道騎?真笨!”于是爸爸牽驢,兒子騎驢。又遇一老太太,皺起眉頭:“這個兒子怎麼這麼不孝順?”父子倆趕快交換位置,爸爸騎驢,兒子牽驢。未行多遠,遇一年輕母親懷抱嬰兒,大聲說:“這個爸爸怎麼這麼不愛護小朋友?”于是父子一起騎上驢。一群小朋友看到,大叫:“這兩人好狠心呀,快把小毛驢給壓死了。”父子兩人趕快下來商量:“咱們牽著驢走,誰累了誰就騎上去休息一會。”這樣兩人高高興興地到了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