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嬴政,于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出生于趙國首都邯鄲。十三歲即王位,三十九歲稱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是古今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他在中央創建皇帝制度,實施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又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筑萬里長城。把中國推向了大一統時代,為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開創了新局面,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奠定中國兩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公元前239年,秦始皇親政,秦王政掌權后,任用尉繚和李斯等人,積極推行統一戰略,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大將王翦、王賁的雄師橫掃六國。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滅六國后,他認為過去的這些稱號都不足以顯示自己的尊崇,乃稱皇帝,是為秦始皇。從此以后,“皇帝”就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謂。“皇帝”稱謂的出現,是秦王政神化君權的一個產物。秦始皇做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自稱“始皇帝”。秦始皇又采取了一系列“尊君”的措施:1.取消謚法,不準后代臣子評價自己2.天子自稱曰“朕”。秦始皇限定只有皇帝才能自稱為“朕”。皇帝的命令叫做“制”或“詔”(命曰制,令曰詔,蓋二者效令不同也)。3.文字中不準提及皇帝的名字,要避諱。4.只限皇帝使用的、以玉質雕刻的大印才能稱為“璽”。 為了使皇帝的地位神圣化,突出天子的特殊地位,強調皇帝與眾不同,強化皇權在人們心目中的神秘感。
就在統一天下的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便做出了他的改制中最有決定意義的一項決策:“廢分封,設郡縣。”秦始皇采納李斯的建議廢除分封制,改行郡縣制,建立了一套自中央到地方的郡縣制和官僚制。中央政府最高的官僚是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亦稱“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以下,是分掌具體政務的諸卿。地方行政機構分郡、縣兩級。地方郡的長官為守,縣的長官為令,郡縣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郡縣制初步打破了血緣關系的宗法制,封建制、官僚制則代替了貴族的世襲制。秦王朝建立的這套中央集權機構的政權機構,以后一直被歷代王朝所仿效。其中漢代的“三公九卿”,基本上是照搬秦制。
為了鞏固政權,秦始皇還實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主要是:統一文字, 統一度量衡等,大多是以原秦國實行的為標準,向被征服地區推廣。秦始皇下令統一和簡化文字,是對中國古代文字發展、演變做了一次總結,也是一次大的文字改革,他對中國文化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消滅六國,完成了統一中原的大業之后,就著手制定北討匈奴、南平百越的戰略南征南越,將福建、浙江、兩廣納入中國版圖。北擊匈奴,奪回河套地區,并使該地區永遠成為中國的版圖。為嶺南地區帶來了先進的文化和農業、手工業技術,為嶺南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秦平嶺南的戰爭是秦始皇統一中國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歷史上第一次正式將嶺南納入了中國的版圖,使越族正式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它對促進漢越民族的融合及嶺南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秦始皇兼并六國后,為解除匈奴對秦的威脅,使“匈奴勢慴,不敢南面而望十余年”。這場戰,解除了匈奴奴隸主貴族的侵擾與破壞,“悉收河南地”,使今河套內外,大河南北的廣大地區,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擺脫了兵禍的災難。秦始皇兼并六國后,為開拓西南,由于西南各族人民和內陸有著長期的交往,決定打通西南。棧道開通后,建立了行政機構。并使之納入了郡縣制的行政系統。從此,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不僅密切了與內陸的關系,而且成為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一部分。
秦始皇對東南、嶺南、西南以及北方等邊遠地區的開拓,在這遼闊的疆域里,在一個國家政權的管理下,生活著各族人民,形成為一個統一多民族的大國,這不論是在中國史還是世界史上都具有極為巨大而深遠的意義,至此奠定了中國統一多民族中央集權國家的基本格局。
秦始皇北筑長城。修建長城,是為了保護北部邊境人民的生命財產的安全,其目的也是為了減少人民的負擔;由于匈奴是游牧民族,其騎兵活動范圍很大,沒有長城的話,要很多軍隊來防守,這會給人民增加很大的負擔。萬里長城不是他開創的,他只是把原來秦國,趙國和燕國北邊原有的長城連接起來。漢武帝和光武帝也是修過長城防御體系的,后來的晉,北魏,隋唐,金明也都修過,長城防御體系本身絕對是利大于弊的,這方面北魏將軍刁雍總結的最好,修長城有五利,“罷游防之苦,其利一也,北部游牧,無抄掠之患,其利二也,登城觀敵,以逸待勞,其利三也,省境防之虞,息無時之備,其利四也,歲常游運,永得不匱,其利五也”。
秦始皇是中國2000余年中央集權封建帝制的主要設計者,影響之深廣,是歷史上其他帝王所難以相比的。由于中央集權和忠君思想,在中國,帝王對歷史的影響比其他國家更為深遠,與世界歷史上曾經有過的龐大帝國不同,秦始皇完成的豐功偉業,不僅僅是把分散的諸侯或城邦統一起來。更重要的是,他創造了一種在當時是全新的國家樣式。這個全新的國家樣式,十分地適合當時的國情,符合生產力的發展。把中國推向了大一統時代,為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開創了新局面,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奠定中國兩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使得中國能夠一直以統一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