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還在吃豬油?我十幾年沒吃過了”
“豬油脂肪多,吃了得心血管疾病”
“隔壁老張以前多愛吃豬油啊,后來不久得了冠心病,再也沒碰了。”
豬油的頭上,也頂著好幾朵帽子,有人說“一勺豬油等于五副藥”,有人說是心血管疾病的禍根。
以前的人經常吃豬油,特別是豬油拌飯,太好吃了。現代人大多排斥豬油,或者不再吃豬油,那豬油真是心血管病的元兇嗎?為什么以前的人沒事呢?
五六十年代,人們的生活不如現在富裕,能過果腹的食物少之又少。雖然買不起豬肉,但還是能夠買點豬肥膘,慢慢炸成豬油和豬油渣,不僅可以解饞,也能為身體提供能量以及營養。
但是,那時候的心血管疾病并沒有現在多。一方面,那個年代的人多靠勞動力吃飯,運動量也普遍較大,雖然經常吃豬油,但是每日能量消耗也大。
另外,有說法認為我們體內有一種“節約基因”,以前,它可以最大程度地在米飯、咸菜中吸收營養。如今,攝入高營養食物之后,仍然進行充分吸收,但是現代人的活動量下降,導致營養過剩,于是增加了疾病風險。
而且,以前的醫療水平低下,有些疾病可能難及時診斷出來,也沒有醫治,所以以前的人吃豬油,也沒有很多人得心血管疾病。
大眾認為豬油不健康,是基于豬油含有飽和脂肪這一點,飽和脂肪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究竟有何關系?
2017年,一篇發表在《柳葉刀》雜志中的研究指出,總脂肪、不飽和脂肪、飽和脂肪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心梗風險無顯著聯系,而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是高碳水化合物的攝入。
另外,2020年美國心臟協會對多篇研究進行分析后,也沒有發現飽和脂肪的攝入,與心臟病風險有聯系。
豬油中約有40%飽和脂肪,可像黃油,不飽和脂肪酸甚至高過豬油,所以人造黃油制作的甜品對身體的危害才是最大的。
來自黑龍江雞西雞礦醫院主任醫師謝新輝表示,心血管疾病高發不能只讓豬油背鍋,畢竟心腦血管疾病并非某一個危險因素的結果,而是多個危險因素共同導致的,比如高血壓、高鹽飲食、吸煙飲酒等。
謝新輝醫生提醒,如果已確診心腦血管疾病,那豬油這類食物的攝入量應該減少,如果血脂異常,也應該減少食用飽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但對于健康人,生活中偶爾吃一次豬油,其實并不會有太大風險。
豬油成分比較豐富,包括脂肪酸、礦物質和維生素等,其中不飽和脂肪在黃油、橄欖油之間,并且豬油維生素D含量僅次于魚肝油,維生素A、維生素B的含量也較高。
與其他植物油相比,豬油的熱穩定性會更高一些,烹飪豬油時煙點高,不易分解反式脂肪等有害物質。
那一勺豬油等于五副藥?其實豬油99.6%都是油脂,從營養上來看,的確可以解決能量或脂肪攝入不足問題,但,豬油的調味意義可能遠大于營養意義。
雖然豬油含有維生素A,但在眾多食物中并不突出,而對于營養不良的人來說,可以靠吃豬油來增加食欲,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營養不良者蛋白質不足的問題。
豬油只是一種食用油脂,靠它來治病是不可能的,還是要理智對待。
所以說,健康人偶爾吃一次豬油其實并無不妥,而真正對健康不利的,其實是這四種油,最好少吃少吃再少吃。
·人造黃油
人造黃油中的反式脂肪酸,具有不易變質、耐高溫以及能增加食物口感、延長食物保質期等特點,因此常被用來制作餅干糕點,但反式脂肪酸并非人體所必需的脂肪酸,《Neurology》中研究指出,攝入過量反式脂肪酸或會增加癡呆、阿爾茲海默病的風險。另外,反式脂肪酸也會增加血液粘稠度,是動脈粥樣硬化、血栓的危險因素。
·反復油炸油
反復高溫油炸的油,容易出現苯并芘、雜環胺以及丙烯酰胺等致癌物,并且油炸時產生的反式脂肪酸也對健康無益處,會增加壞膽固醇水平,增加血液粘稠度,威脅心血管健康。
·酸敗油
開封后的食用油,易受到多方面的影響而開始變質酸敗,中性油脂氧化分解過后產生哈喇味,不僅會降低營養價值,食用后還會引起腹瀉腹痛等不適,長期食用酸敗油,也有增加心血管疾病、腫瘤的發病風險的可能。
·自榨油
自榨油因為實惠而深受老一輩的喜愛,但如果自榨油設備陳舊,榨油環境臟亂,就難以保證自榨油的食品安全。加之有些自榨油并沒有進行提煉,很可能出現芥酸等成分超標問題,而芥酸就是危害心血管健康的兇手之一。
看完今天的內容,不要再讓豬油背黑鍋啦。豬油可以吃,把握住量就行,健康人偶爾吃吃,沒有什么問題。但本就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那就注意點少吃。
參考資料:
[1]《都說“豬油是心血管殺手”,為啥老一輩人常吃卻沒事?背后原因,看完瞬間醒悟》.健康全說.2022-09-03
[2]《為什么老一輩天天吃豬油,很少得心血管疾病?現在吃得少了,病卻多了?》.健康時報.2021-11-12
[3]《豬油是心血管“殺手”,還致癌?這3種油比它更危險,但你可能經常吃!》.我是大醫生官微.2022-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