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飛速發展的同時,全球氣候也在不斷的惡化,現今全球氣候變暖問題日益凸顯,兩極冰川的融化正在加劇,科學家觀測到冰凍地區的面積正在不斷縮小,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縮小的速度也變得越來越快。
在20世紀90年代,世界每年損失約8000億公噸冰。今天,這個數字已經上升到大約1.2萬億噸。
據統計,在1994年至2017年期間,地球總共損失了高達28萬億噸的冰。通過簡單的計算可以發現,若將這28萬億噸的冰放在中國的國土上,可以使中國的平均海拔上升約3米。
這個數據來源于發表在《冰凍圈》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該研究計算了過去幾十年來全球所有融化成液體的冰。
這篇文章的作者認為,這是人們第一次對全球性的冰川融化進行詳細的統計計算。該統計數據包含了格陵蘭島和南極冰蓋,北極和南極海冰以及世界各地的山地冰川。
該研究的數據數據來源包含多宗測量結果,其中主要以衛星拍攝的圖像分析數據為主,其次結合了各種現場觀測的數據和數值模型推算的結果。
該調查結果直觀地讓人們感受到了全球氣候變暖,冰川融化的嚴峻性,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的冰川都在消融,其中大部分損失是由氣候變化造成的。
全球氣候變暖不僅使地球兩級的冰川消融,同時山地冰川也是重災區。
氣溫上升導致山地冰川不斷萎縮,從歐洲阿爾卑斯山到亞洲的喜馬拉雅山脈,再到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的山地冰川都在融化。
該研究表明,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全球山地冰川已經失去了近10萬億噸的冰,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損失速度還在不斷加快。
僅自1990年代以來,就有近6萬億噸冰消失了。同時格陵蘭島和南極洲的冰蓋也損失了大量的冰川。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南極洲損失了2.6萬多億噸冰,而數據顯示格陵蘭島的受災情況比南極洲還嚴重,格陵蘭島損失了近4萬億噸。
在南極洲,冰川融化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海洋正在變得越來越暖,海洋不斷上升的溫度導致冰川融化。
最近的研究發現,溫暖的洋流正不斷侵蝕著這些冰川,從下而上不斷摧毀融化這些冰川,使得越來越多的冰山脫離冰蓋飄入大海。
目前科學家們仍在調查暖洋的來源,其中一些專家認為是氣候變化改變了洋流的溫度和運動。但是格陵蘭島受溫暖洋流的影響較小。
其冰川融化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空氣溫度的升高,空氣溫度的升高導致冰蓋頂部的冰層消融,據統計格陵蘭島超過一半的冰川損失來自地表融化。
結合這些數據發現山地冰川和兩級冰蓋的消融是全球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根據這項新研究估計,我們發現自1994年以來,這些消融的冰川已經使海平面上升了34毫米以上。
該研究還研究了南極洲的冰架,即從冰蓋伸入海洋的漂浮冰壁架。這些冰架可以有效防止冰川脫離冰蓋流入大海,可以理解為南極冰川的定川神針。
除了冰蓋的冰川消融外,自1990年代以來,南極洲冰架的質量損失超過了8.6萬億噸。
由于冰架原本就深處海洋之中,所以冰架的消融不會使海平面,同時也因為本就漂浮在海洋里的特點,冰架更容易受到海洋暖流的影響。
隨著冰架的消融,冰蓋的冰川也正在失去這穩定的冰川架,致使更多的冰山脫離冰蓋流進大海。
和冰架相似,海冰在融化時也不會使海平面上升。但海冰的消融也會影響海洋生態環境。海冰是野生動物的重要棲息地,比如北極熊和海象。
并且海冰的融化可能會加劇全球變暖的速度。因為冰光潔的表面對光具有反射作用,可以阻斷一部分的太陽光進入大海。
該研究使用衛星數據和海洋模型發現,自1980年以來,北極海冰每年減少約2300億噸。另一方面,自1980年代以來,南極海冰實際上每年增長約430億噸。
因此目前科學家們對于冰川消融的原因還存在一些分歧。一些專家認為,主要是因為南極臭氧空洞的逐漸恢復,使得大氣環流發生變化。其他人則認為,海冰的增加要用全球氣候的自然變化來解釋的。
而筆者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原本與南極冰蓋相連的冰山掉入大海,才使得南極的海冰在增加,這只是筆者的猜測。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自己的想法。
然而,隨著氣候繼續變暖,科學家們預計這一趨勢將逆轉,認為南極海冰最終會不斷變少。
事實上,科學家認為這可能已經發生了。最近的研究表明,南極海冰在幾年前開始下降;專家們仍在努力尋找其中的原因。
總而言之,研究發現,僅自1990年代以來,全世界的冰損失就至少增加了57%。同時科學家表示,這些冰川消融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全球氣候變暖。
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地表空氣升溫,同時使海洋的溫度也在不斷上升,溫暖的洋流正在侵蝕支撐南極冰蓋的冰架以及漂浮在海面之上的海冰。
此刻,唯有世界各國團結一心,共同面對尋找解決全球氣候變暖的方法,才能扭轉全球氣候變暖冰川消融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