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昆侖的原型是蒙古草原南部的陰山

文/逯宏

摘要:以雁門山、鐘山、恒山為主要參照,以河水、赤水、洋水和黑水為輔助證明,可以初步判定,上古神話名山昆侖的原型在蒙古草原南部的陰山山脈;近年來,陰山人面巖畫研究及周邊地區的田野考古成果,可以進一步強化“昆侖原型陰山說”。

昆侖,是中國古代神話特別是《楚辭》中最重要的神境。有關它的原型,歷來聚訟紛紜。有人認為它是今日青藏高原上的昆侖山;有人分別推斷它是巴顏喀喇山、岡底斯山、祁連山、岷山、賀蘭山、秦嶺、泰山、王屋山、浮丘山;有人分別考定它的位置在內蒙古鄂爾多斯、青海湟水源頭地區;也有人猜測它在西亞的兩河流域、印度境內;還有人認為它不是自然的高山,而是一座人工建筑物。昆侖雖是古代神話中的概念,但地理上必有原型。下面對昆侖原型的地理位置略作考證,以求教于方家。

—、三山證昆侖

在中國早期文獻中,昆侖的位置偏西;但它在遠西還是近西卻有分歧。《史記》載:“漢使窮河源,河源出于實,其山多玉石,采來,天子案古圖書,名河所出山曰昆侖云。”故昆侖在西域諸說往往出自漢武帝以后。實際上,漢武帝只是對當時地理新發現進行了“命名”,這并不是對古圖書的“考實”,因此其說不足據。至于昆侖在西亞的兩河流域、印度境內等說,更是脫離中國文獻遠矣。

《禹貢》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地理書,其中已經出現“昆侖”一詞:“黑水、西河惟雍州。……織皮昆侖、析支、渠搜,西戎即敘。”昆侖、析支、渠搜三地并列,都以毛織品和獸皮為衣服,彼此應當相距不遠。《漢書·地理志》載,朔方郡有渠搜縣,其地在今內蒙古包頭附近,故昆侖離此地也不會太遠。鄭玄發現《禹貢》與漢代流行的有關昆侖之說不同,指出:“另有昆侖之山,非河所出者也。”(孔穎達《尚書正義》引)李炳海先生根據鄭玄的論斷,并參以其他文獻記載,認為:“昆侖的地望是在今內蒙境內黃河南岸的鄂爾多斯地區。”愚以為,李炳海先生據文獻得出來的結論非常有價值,參校近年來的考古新發現,昆侖地望應在與鄂爾多斯毗鄰的黃河北岸陰山地區。

《山海經》有關昆侖的記載豐富,許多地名都可以作為昆侖的參照物。根據已知位置明確的參照物來推斷昆侖地望,無疑是簡便可行的方法。

首先,最便于確定昆侖地望的是雁門山。《海內西經》載:“昆侖南淵深三百仞。開明獸身大類虎而九首,皆人面,東向立昆侖上。……開明東有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夾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藥以距之。窫窳者,蛇身人面,貳負臣所殺也。”而《北山經》載:“少咸之山,無草木,多青碧。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赤身、人面、馬足,名曰窫窳,其音如嬰兒,是食人。敦水出焉,東流注于雁門之水。”這說明,昆侖以東有少咸山(上有窫窳),少咸山以東有雁門山。雁門山在山西北部的代縣,此地正西方向是黃河南岸的鄂爾多斯地區。但是,這一地區除西部靠近寧夏的桌子山外,巖層基本水平,地貌以高地、沙地、丘陵為主,與“方八百里,高萬仞”(《海內西經》語)的昆侖相去甚遠。與鄂爾多斯隔河相望的陰山山脈,卻完全符合昆侖“南淵深三百仞”(《海內西經》語)的地貌特征——陰山山體南北形態不對稱,北坡較緩,逐漸過渡到內蒙古高原;南坡陡峭,高差甚大,形成天然屏障,以巨大斷層與河套平原絕然分開,留給人的印象深刻。

其次,最接近昆侖的是鐘山,也可以作為參照。《海內西經》載:“流沙出鐘山,西行又南行昆侖之虛。”這表明,昆侖位于鐘山西南,鐘山處在昆侖東北。如果能確定鐘山的位置,昆侖的地望就清楚了。《海外北經》載:“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在無啓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而《淮南子·墜形訓》載:“燭龍在雁門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見日,其神人面龍身而無足。”據此,鐘山即是委羽之山,應在雁門之北。雁門山之北,廣義上均屬于陰山山脈東段,但東部偏北的大馬群山與中部的大青山有明顯的斷裂。據此,鐘山當指大馬群山,而昆侖指大青山


第三,北岳恒山也是重要的參照物。《西山經》描述槐江之山時寫道:“南望昆侖,其光熊熊,其氣魂魂。西望大澤,后稷所潛也;其中多玉,其陰多榣木之有若。北望諸毗,槐鬼離侖居之,鷹鹯之所宅也。東望恒山四成,有窮鬼居之,各在一搏。”據此,昆侖應在恒山之西。恒山同緯度正西方,是鄂爾多斯高原東北的準格爾旗一帶。正如上文所述,鄂爾多斯地貌不符合昆侖的特征,與此地隔黃河相望地大青山(陰山東段)才具有昆侖“南淵深三百仞”的特征。另外,今陰山山脈西段為狼山,中段為烏拉山,東段為大青山、大馬群山,而在狼山與烏拉山之間的河套地區,有一大片被今人稱為“烏梁素海”的水域。烏梁素海很可能就是《西山經》中講到的西方“大澤”。據此,西有大澤(烏梁素海),東有恒山,中間的“昆侖”只能在陰山山脈的烏拉山、大青山一帶。

二、四水明地望

上古神話中昆侖的地望,除了雁門山、鐘山、恒山可以參照外,還有四條水可以輔助證明,這就是河水、赤水、洋水和黑水。《西山經》載:“昆侖之丘,是實惟帝之下都……河水出焉,而南流東注于無達。赤水出焉,而東南流注于汜天之水。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丑涂之水。黑水出焉,而西流于大杅。”

河水,特指黃河,古今基本無疑義。“河出昆侖”是昆侖地望西域諸說的重要依據,這是否與“昆侖地望陰山說”相矛盾呢?愚以為,兩者不僅沒有矛盾,而且“河出昆侖”還是此說的鐵證。陰山南麓有很多河流,它們絕大多數都匯入黃河了。在遠古先民看來,這些來自陰山的黃河支流與發源于青藏高原的最長的支流(即所謂干流)沒有多少區別。這是因為,遠古先民的地理經驗主要來自直覺觀察,他們還沒有上升到精確勘測、準確定義的理性高度。另外,《西山經》說河水出昆侖以后,“南流東注于無達”,這“南流”“東注”與“向東南流”意思不同,而黃河主道的全部走勢中,只有從陰山南麓到陜西華山這一段是自北向南流的。所以,說“河出昆侖而南流”,這“昆侖”不是陰山又能是哪座山呢?

赤水,《山海經》中多次提到過。據“赤水出焉而東南流注于汜天之水”(《西山經》語),此河應在陰山東段的東南。又《大荒北經》載:“有鐘山者。有女子衣青衣,名曰赤水女子(獻)[魃]。……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這里的“海”指渤海,“西北海之外”是指渤海西北,也就是陰山山脈的東南部。前文提到,“燭龍”是鐘山之神,故章尾山就是鐘山,即今天的大馬群山。此山南面現為赤城縣,其地歷史甚久,因境內山石色赤而得名。《水經注》載:“趙建武年,并州刺史王霸為燕所敗,退保此城。城在山阜之上,下枕深隍,溪水之名,藉以變稱,故河有赤城之號矣。”赤城縣境內有條河,今名為紅河,“因其流經鐵礦,河水呈紅色而得名”。另外,此地距傳說中黃帝戰蚩尤的涿鹿地區不足70公里,而《讀史方輿紀要》載:“赤城堡,……其地有古赤城,相傳蚩尤所居。”又,《莊子·天地》載:“黃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侖之丘而南望,還歸,遺其玄珠。”所以,綜合相關文獻與當地水文、地貌特征來看,赤城縣境內的紅河,即是《山海經》中的古赤水。

洋水,當是今張家口地區的洋河。洋河古稱延水或延河,發源于內蒙古自治區興和縣的東洋河,匯合南洋河,西洋河后稱洋河,自西南方流經宣化,而后折向東南,至懷來雙樹村附近,與桑干河匯合為永定河。《水經注》弓I《魏土地記》曰:“下洛城東北三十里有延河東流,北有鳴雞山。”另外,《水經注》又載:“《魏土地記》曰:下洛城東南六十里,有涿鹿城,城東一里有阪泉,泉上有黃帝祠。《晉太康地理記》曰:阪泉亦地名也。泉水東北流與蚩尤泉會,水出蚩尤城,城無東面。《魏土地記》稱,涿鹿城東南六里有蚩尤城。泉水淵而不流,霖雨并則流注阪泉,亂流東北入涿水。”綜上,洋河、延河、延水與《西山經》的“洋水”音近可通,其地域又極接近黃帝戰蚩尤的古戰場——阪泉和涿鹿,而黃帝正是昆侖神話的主神之一,所以,《西山經》的洋水即今日張家口地區的洋河。

黑水,當是呼和浩特地區的大黑河。此河將山區的腐殖層沖刷而下,致使河水渾濁而色黑,故被稱為大黑河。《歸綏縣志》載:“大黑河,在城南二十里,即《水經注》之荒干水(一作芒干)。有二源,一出武川東南速力兔、甲拉兔二村之西山,一出武川上高速太之北山。自東北而西南,至下拐角鋪合流,繞縣南,復納眾水,至北園子,經托克托縣入黃河。”歷史上,此河并未直接流入黃河,《水經注》載:“芒干水又西南注沙陵湖,湖水西南入于河。”愚以為,《西山經》所謂“黑水出焉而西流于大杅”,即是指此河西流注入大湖之中。所以,從水文特征、河名、流向來看,《山海經》記載發源于昆侖的黑水,當是今天呼和浩特地區的大黑河。

三、巖畫透玄機

在人類文明史上,種植業在金屬農具出現前發展水平極低。相比之下,通過狩獵和游牧等方式獲取生活資料更為方便、快捷。距今約6000~4000年,東亞文明正處于狩獵經濟的鼎盛時期。東西綿延千里的陰山山脈橫亙于蒙古草原的中南部,這里是中國古代北方游牧部落繁衍生息的沃土,也是先民寄托原始宗教信仰的精神家園。幾千年的光陰過去了,漫漫荒草早已掩蓋住先民的歷史足跡,但是,鑿刻于懸崖峭壁上的陰山巖畫,依舊無聲地訴說著往昔的繁榮。

研究巖畫的著名學者宋耀良先生認為:“中國人面形巖畫主要出現在三條分布帶上,一是北部草原與平原交界處,二是東部沿海地區,三是中部溯內蒙古、寧夏境內的黃河而南下[⑴。”其中,北部草原與平原交界帶的人面巖畫分布最為密集。這條分布帶位于北緯40-42度之間,東起內蒙古赤峰地區的克什克騰旗,中經陰山山脈,西至內蒙西部巴丹吉林沙漠的弱水流域。愚以為,陰山巖畫透露了三點玄機:

一是分布范圍與《山海經》中的昆侖吻合。宋耀良指出:“這一有著茁壯生命力的巖畫符式(陰山人面巖畫),未能渡過一條半干涸的沙漠河流——弱水。在弱水的西岸,存在著眾多的動物和狩獵巖畫,卻沒有人面形巖畫;再往西到新疆境內的天山一帶,巖畫多達數萬計,可至今未有一幅人面形巖畫被發現,那兒只存在中亞的阿爾泰系統的巖畫。”而《大荒西經》載:“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侖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弱水是昆侖神境內外的邊界,這與陰山人面巖畫以弱水為限相一致。


二是陰山上古文化與遼西紅山文化關聯密切。陰山山脈與赤峰地區兩地間的人面巖畫具有相同的因素,屬于同一條巖畫分布帶。而赤峰地區,正是二十世紀考古發現的紅山文化腹地。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認為:“五帝時代以距今5000年為界可以分為前后兩大階段,以黃帝為代表的前半段主要活動中心在燕山南北,紅山文化的時空框架,可以與之對應。”黃帝是昆侖神話的主神之一,而陰山東段大青山與大馬群山之間,正是傳說中黃帝戰炎帝和蚩尤的古戰場——阪泉與涿鹿。另外,《海內北經》載:“帝堯臺、帝嚳臺、帝丹朱臺、帝舜臺,各二臺,臺四方,在昆侖東北。”如果昆侖主峰在陰山山脈東段,其東北正是內蒙赤峰、遼寧朝陽等紅山文化的核心地域。紅山文化牛河梁遺址發現多座規模巨大的方形積石家,而“帝堯臺、帝嚳臺、帝丹朱臺、帝舜臺”無疑也應當是人工建筑,考古發現的四方形積石家與《山海經》所載的諸帝四方臺在時間、空間、形狀方面都是吻合的。

三是陰山巖畫與中原上古文化關系密切。研究巖畫的學者蓋山林指出:狩獵的鼎盛時期,距今約6000-4000年。陰山的大批狩獵巖畫應多數屬于這一時期。反映獵人原始宗教信仰的人(獸)面像,薩滿師的祈禱場面,自娛和娛神的舞蹈場面,都應歸于此期。……人面像、獸面像是這一時期的主要題材。陰山各地磨刻的人(獸)面像,風蝕較甚。此類題材,無論在中原或邊遠省區,均屬于新石器時代至青銅時代,比如在陜、甘、青、豫、魯、浙等省新石器時代遺趾岀土的彩陶、陶塑、骨雕、陶器或玉飾上,均發現有人面像。河南偃師二里頭大約屬于夏文化遺址,在淺刻花紋陶器上也有人面像。到商代,安陽殷墟、鄭州上街、湖南寧鄉等地出土有人頭范、陶人頭和人面方鼎,直到西周末年,河南三門峽出土銅器上,還有人頭形,不過春秋之后便戛然而止了。

在陰山山脈的懸崖峭壁上鑿刻數以萬計的巖畫并非易事,驅動上古先民完成這項壯舉的無疑是原始宗教的力量。滕海鍵指出:“巖畫和巫術雖然是兩種不同的文化現象,但作為原始的藝術與原始的宗教,兩者又有其一致性,它們在人類早期的精神生活中有著密切的聯系。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我們可以說巖畫是巫術的產物和表現形式,另一方面,巫文化也通過巖畫這一載體保存下來并留給后人去解讀和破譯。”從存在大量的人面巖畫來看,陰山是青銅時代以前的原始宗教名山,而早期文獻中的昆侖也是這樣的名山。

現代田野考古早已證明,在中華文明起源初期,以紅山文化為代表的北方文明“先走一步”。隨著青銅時代到來,黃河流域農耕部族迅速崛起,中華文明重心由北方草原地區南移到中原農耕區。這樣,原始宗教名山昆侖(陰山)就由早期文明中心(紅山文化區)的西部,轉換到后期文明中心(中原文化區)的北部。但是,在先民口頭傳承的神話中,昆侖依舊在西部。于是,神話名山昆侖“迷失”了。不過,原型的迷失卻打開了“昆侖”被進一步神化的大門:在后世傳說尤其是《楚辭》等文學作品中,昆侖呈現出神密化、宮廷化、富貴化的趨勢。剝離世代累積于昆侖山上的迷霧,綜合文獻與考古新發現,可知昆侖的原型是蒙古草原南部的陰山。

簡史專欄

上古史話 | 考古發現 | 分子人類學 | 人物志 

古代神話 | 姓氏尋宗 | 農業史話 | 民俗志 

說文解字 | 地理志 | 古族古國 | 氣候簡史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山海經》繪圖本6
石破天驚重見昆侖
舂山考/任乃宏
《山海經》地名考二:流沙
《穆天子傳》辨真------《山海經》系列研究
西游:凡人不可逾越的流沙河弱水三千與西行之路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莫力| 夏河县| 汨罗市| 梅州市| 威海市| 灯塔市| 五华县| 平罗县| 威远县| 阿拉善盟| 读书| 平远县| 临夏市| 池州市| 南涧| 黄大仙区| 家居| 宜丰县| 江达县| 昭平县| 莲花县| 陇川县| 内丘县| 建始县| 眉山市| 广汉市| 汉源县| 延安市| 高雄县| 仲巴县| 宁强县| 册亨县| 兴仁县| 红安县| 沐川县| 内黄县| 炎陵县| 延吉市| 孝感市| 青岛市| 土默特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