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文導報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了《2023年世界衛生統計》中的2023年版世界健康壽命排名),按國家和地區劃分了健康壽命排名。
這個排名涵蓋了全球198個國家和地區,其中15個國家和地區因數據缺失而未被列入,因此共有183個國家和地區排座次。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排名參考了《2023年世界衛生統計》的統計數據,但該統計數據是基于2019年各國和地區的健康壽命,且不區分性別,是男女總和的健康壽命。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公告,平均壽命最長的國家是日本。
2024年3月18日,日本厚生労働副大臣濱地為了了解外國人技能實習制度的實際情況,訪問了護理老人保健設施。來源:厚生勞動省網頁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2022年簡易生命表》,2022年日本的平均壽命為84.07歲,男性平均壽命為81.05歲,女性為87.09歲,男女都超過了80歲。
雖然日本的平均壽命很長,但其健康壽命如何呢?
健康壽命是世界衛生組織在2000年首次提出的指標,指的是人們在“沒有因健康問題而限制日常生活”的情況下的壽命,與平均壽命不同,平均壽命是指“0歲嬰兒的平均預期壽命”。
而健康壽命則是從平均壽命中減去因健康問題而限制日常生活的時間后的數值,因此不僅要延長平均壽命,還要關注如何延長健康壽命,這是全世界的重大關注點。
健康壽命必然比平均壽命短。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在2023年發布的數據,按國家和地區劃分的健康壽命排名如下:
相反,健康壽命較短的國家包括:
新加坡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第16次健康日本21(第二次)推進專家委員會資料》顯示,2019年日本的健康壽命與平均壽命之間的差距為男性8.73年,女性12.06年。2010年的健康壽命與平均壽命之間的差距為男性9.13年,女性12.68年,因此健康壽命與平均壽命之間的差距呈現縮小趨勢。日本的健康壽命逐年增長,可以說是世界上健康長壽的國家之一。
全球平均壽命為73.3歲,全球健康壽命平均為63.7歲,因此,比較健康壽命和平均壽命可以發現,健康壽命比平均壽命短約10歲。
這意味著,人們在一生中大約有10年時間因傷害或疾病等原因,無法“完全健康”地度過。
韓國延世大學醫療院
身體健康可以延長壽命。延長壽命所帶來的機會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健康老齡化,在以健康的身體度過這些老后歲月并繼續參與和成為家庭與社區組成部分的人們將對社會做出貢獻,但是,如果延長的壽命主要是在健康狀況低下、孤立或依賴于護理的情況下度過的,那么對老年人和社會的影響都將是很不利的。
影響人們健康壽命的因素大約有如下幾點
影響人們健康壽命的因素有很多,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研究研究結果提示:個人的健康和壽命有60%取決于自己;15%取決于遺傳;10%取決于社會因素;8%取決于醫療條件;7%取決于氣候的影響。
遺傳因素:一些遺傳性的疾病會導致人發育畸形、代謝障礙、身體殘疾,嚴重影響身體的健康。在研究人壽命遺傳因素的時候,科學家們通常使用壽命相關的基因研究,以找出可能影響壽命的基因。據統計,大約有20%~25%的人壽命長短與遺傳因素有關。這意味著遺傳因素只是人壽命長短的一個因素,其他因素同樣重要。父母遺傳占健康和壽命的15%。
心理因素:保持樂觀積極的心理是增進健康的必要條件。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對20世紀90年代中期到2011年間的12424名成年加拿大人進行跟蹤研究后發現,研究開始時心理健康狀況欠佳的人要比精神狀態良好的同齡人壽命短4.7個月,研究發現,那些最樂觀的人,無論男女,他們平均壽命要比那些最悲觀的人高出11-15%。如果長期壓抑、低落的心理,會造成抑郁、焦慮等精神類疾病,損害健康。
環境因素: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當所處在生態被破壞、污染的環境中,身體也會受到影響。而社會環境,包括住房條件、基礎衛生設施等,都會影響人們身體健康。加拿大安大略省公共衛生局(PHO)和臨床評估科學研究所(ICES)的科學家們研究發現,生活在人流和車流密集路段50米范圍內的居民,相較于遠離繁忙路段300米以上的居民,患癡呆癥的可能性要高出7%。自然環境占健康和壽命的7%,社會環境占10%2。
2023年12月18日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的《健康問題社會決定因素關于衛生公平的社會決定因素的世界報告進展總干事的報告》中指出:
2008 年,世衛組織健康問題社會決定因素委員會制定了一項改革議程,其中提出了三項總體建議:改善日常生活條件;解決權力、金錢和資源分配不公問題;衡量和了解問題并評估行動的影響。該議程還提出了到2040年要實現的三個指導性目標:將國家之間和國家內部社會群體之間的預期壽命差距減半、將所有國家的成人死亡率減半,以及將兒童和孕產婦死亡率分別降低90%和95%。
在所有三個目標上都取得了進展,但目前的改進速度不足以在 2040 年之前實現這些目標。在國家之間,不公平現象依然存在,在國家內部,根據現有數據,這種趨勢往往令人不安。弱勢人群亞組(例如社會經濟地位和教育水平較低的群體以及受種族歧視影響的群體)壽命較短、健康狀況較差。
醫療條件:醫療條件占健康和壽命的8%。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對老年人健康具有顯著正向影響,人均預期壽命是聯合國提出的人類發展指數三大核心指標之一,其增長依賴于社會的全面進步,尤其是衛生健康工作的良好開展。
生活方式:有一些不良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嚴重影響了人的健康,例如不規律的睡眠、吃垃圾食品、不運動等。生活方式占健康和壽命的60%,幾乎起了決定作用。
以上因素都會影響人們的健康壽命,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給予足夠的關注。
抱團取暖,共度時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