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秦始皇兵馬俑是秦陵的地下軍團,而秦兵馬俑的發現也為專家們研究秦陵,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在兩千多年間,雖然秦陵遭遇過多次的破壞,但每次都毫發無損,比如項羽只燒毀了秦陵的地面建筑,而陵寢卻不敢動其分毫,據說這背后還有一個秘密……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古人“事死如事生”,因此在生前有修建陵墓的習慣,尤其古代帝王更是如此。根據史料記載,公元前247年,年僅13歲的秦始皇嬴政繼任秦王,而此時他就已經開始著手規劃陵寢,一直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秦朝,他的修陵工作也一直持續進行,并且在此后還召集了70多萬勞工修陵,在歷史上也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舉措。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駕崩西去,但陵寢還依然沒有完工,因此在秦始皇入葬后又修了三年多,前前后后共計39年。兩千多年來,歷代帝王修陵無數,但都無法和秦陵相比,因此秦陵成了眾矢之的。
考古發現可知,幾乎歷朝歷代都有人想盜挖秦陵,比如最早的項羽,漢代赤眉軍,唐末黃巢起義軍,五代的溫韜和明清時期的民間盜賊,以及民國時期的各路軍閥等等。《漢書·卷三十六·楚元王傳第六》中記載,秦朝覆滅之后劉邦和項羽爭雄奪霸,后來項羽先攻入了關中,一方面他對暴君秦始皇恨之入骨,另一面也惦記著秦始皇陵的寶貝,于是就下令攻入秦陵大肆破壞。據記載,項羽有30萬士兵,但洗劫的也只是秦陵的地面建筑,如宮殿和閣樓之類,最后還放了一把火。因此,有人就好奇了,為什么項羽不挖開秦陵?
據史料記載,秦始皇修建陵寢的時候,也很擔心后世會被盜掘,于是處心積慮設置了大量的機關,并且還找了許多能工巧匠進行設計,設計完成后,還將工匠殺害在陵墓中,這樣一來設置什么機關,以及如何破解機關就成了謎團。雖然秦陵沒有被打開,機關也不得而知,但考古專家們經過研究,推測出幾類機關。
比如弓弩類機關,也是當時最常見的機關,即在墓道中設置弓弩觸發點,一旦有人不小心碰到觸發點,將面對的則是如雨點般的弩箭;還有陷阱類機關,比如在墓室內挖出幾座地穴,然后在地穴中插入尖銳的暗器,一步走錯就會落入地穴中被刺死;還有一種最厲害的水銀機關,據記載修建秦陵使用了大量水銀,而水銀蒸發后有劇毒,因此專家們推測整個墓室內都充滿水銀蒸汽,人一旦進去輕輕吸入一口就會當場斃命。
機關固然可怕,但項羽可是楚霸王,這些機關他根本都不放在眼里,而真正讓他不敢挖秦陵的卻是一個傳說。在秦陵驪山一帶,流傳著三千守陵人的傳說,是當年秦始皇專門培養的一些武林高手,他們各個身懷絕技勇猛異常,白天這三千人都喬裝成當地農民讓人發現不了,一到晚上有一部分人就會在山里巡視,如果發現有盜挖陵墓的人就殺無赦,而且還不留尸體。據說,有些挖陵墓的人都無緣無故消失了,推測就是被這些神出鬼沒的守陵人殺害,因此這讓就項羽感到十分害怕,畢竟敵暗我明,在優勢上就已經輸了一半。
歷史學家們推測,守陵人傳說是一方面,不過項羽有30萬雄兵,也不至于嚇得不敢動,否則他們怎么燒毀了秦陵的宮殿建筑呢?專家們表示,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劉邦。當時,項羽攻入關中只取得了初步勝利,而劉邦和其他各路諸侯都在虎視眈眈的看著他,如果他一旦動用大軍去挖秦陵,就等于給了劉邦進攻關中的機會,到時候如果各路諸侯再一起抱團,最后的下場就會輸的很慘,因此項羽決定將挖秦陵的計劃后延了。
項羽本以為他是最終勝利者,然后再找時間慢慢挖秦陵,但結果我們都知道楚霸王最終烏江自刎,劉邦成為了最后的勝利者,而秦始皇陵也因此才得以保全。或許,這就是天命吧,一起在冥冥之中自有安排,而秦始皇陵能保存兩千多年到現在都依然完好,也不是沒有原因的,而且即使在將來,秦陵也不會被打開。
參考資料:
《秦陵——塵封的帝國》作者:段清波,出版社: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