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的時候,鄂爾多斯的草原之上,存在著一種特殊的狩獵神器,它號稱是“狼的克星”,名字叫作“布魯”。不過,牧民手中的布魯,果真如傳說般的神奇嗎?它的外形和威力又會怎樣?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鄂爾多斯大草原,是內蒙古中西部草原地區的代表之地,被譽為是“騎射之地,游牧之所”,此處風景優美天高云淡,可謂是一處絕佳的草原勝景。如今的鄂爾多斯大草原,早已經成為我國著名的旅游景點,更是內蒙古地區旅游區的代表性地域,頗受各地游客歡迎。可是您也許并不知道,其實早在一百多年前,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們,生活卻苦不堪言。
眾所周知,牧民們主要以放牧為業,牛羊騾馬成群,可以在草原上盡情的馳騁覓食,稱得上是天生天養。不過牧民們也擁有屬于自己的煩惱,因為在鄂爾多斯廣闊的田野上,還居住著一群可怕的“惡魔”,它們專門盯著牛羊群,偶爾還會將其作為食物掠走,這群惡魔便是草原狼。
狼是一種可怕的動物,無論在任何地方,它都能對人類構成威脅,故此,在任何文學作品中,狼的形象基本上都是反面角色。在鄂爾多斯大草原上也是如此,草原狼體格健碩且善于奔跑,它們覬覦羊群,更是對牧民的生命造成嚴重的威脅。對付草原狼最好的方式,就是將其徹底殺死,雖然當時并沒有法律對野生動物加以保護,可是在清朝,牧民們是被禁止攜帶長刀具的,所以面對兇狠的狼群,赤手空拳的牧民們占據了劣勢。
不過幸運的是,人類的智慧是無窮的,在與草原狼斗智斗勇的過程中,鄂爾多斯牧民們學會了使用鞭子和石頭擊斃它們。可是相比于刀劍而言,鞭子與石頭的威力確實小了不少,并且其使用難度系數極高,一旦失手,就很有可能被狼撲倒,成為畜生們的腹中餐。此時,一個嚴峻的問題擺在了鄂爾多斯牧民們的眼前,該如何更加有效快速的殺死草原狼呢?直至最后,才有聰明牧民發明出一種獨特的獵狼工具,徹底扭轉了人對戰草原狼時的劣勢。
鄂爾多斯發明的獵狼工具,其實是一種尤為奇怪的器物,它被稱作是“布魯”,意思是“沉重的飛錘”。布魯形態特殊,其本身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為半直半曲的木桿,另外一部分是可以穿系的銅錘。在木桿的向外彎曲的一端,由粗繩子栓系一個小而重的銅錘,使得銅錘可以自由活動,如此便是布魯的完整形態。
此時肯定會有讀者感到好奇,布魯的威力究竟如何?其使用方法又會是怎樣?其實,鄂爾多斯牧民使用布魯的方法很簡單,就是錘擊狼鼻。牧民在放牧的過程中,如果發現狼群,便會手持布魯前往追趕,直至草原狼被追的困獸猶斗,才會不假思索的咬住牧民的衣服,而就在此時,牧民便會揚起手中的布魯,直接向狼的鼻子砸去。
如果狼鼻被布魯砸中,輕則門牙盡毀,重則當場斃命。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草原狼被打掉了門牙,也絕對沒有生還的可能,因為無論是在種群斗爭還是狩獵中,草原狼若是失去了牙齒,就徹底失去了競爭力,所以等待它的命運必定是死亡。
與此同時,鄂爾多斯牧民們本身還有一項特殊的技能,就是遠距離投擲飛石,本來該項技能是用來驅趕羊群練就的技術,可是在布魯發明之后,投擲布魯便代替了投擲石塊,布魯就成為了有效擊殺草原狼的最主要手段之一。靠著勢大力沉以及精準異常,鄂爾多斯牧民們殺死了許多殘暴的草原狼,維護了牛羊群的安全。
更加有趣的是,相比于刀砍斧劈,布魯在擊殺草原狼的時候,會有一個巨大的優點,就是其本身屬于鈍器擊殺,故此被擊斃的草原狼往往都會毛皮干凈,不受到一點損傷,而剝下來的狼皮,無疑會成為牧民們的另外一項收入。
由此可見,在人與自然的斗爭中,人類的聰明才智一直發揮著作用,這正是人類能夠成為世界主宰的重要原因。
參考資料:《歷史故事》 李峰著 東北出版社出版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