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兵馬俑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是秦始皇陵中璀璨的明珠。2000年的風雨歷程,讓氣派宏偉的秦始皇陵充滿著太多的秘密,直讓人對其向往不已。可能您聽過不少秦陵未破解的謎團,可您肯定不知道,秦始皇陵中居然還有外國人的尸骨。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秦始皇陵位于中國陜西省西安以東30公里臨潼縣的驪山,是一代帝王秦始皇本人的陵墓。據史料記載,在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曾命李斯在驪山修建自己的陵墓,并且還征調了72萬的勞工,用了幾十年的時間才建設完畢。
1974年出土的秦始皇陵兵馬俑,以其獨特的魅力震撼了世界,可如此雄壯的秦兵馬俑,還只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由此可見秦始皇陵內的豪華與威嚴。歷代王朝對于秦始皇陵都非常重視,曾專門對其大加保護。到了現代,國家還在秦陵所在地修建了專門性的博物館,用于保護與展覽秦陵文物。
2003年的春天,由于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館前環境不規范,館內工作人員決定對其進行改造。可是想要在秦始皇陵附近動土,必須要考慮到避免誤挖文物,因而需要專家們提前對地下進行勘察。
在前期的勘察活動中,專家們并未發現有任何異常,而當他們勘察到館前區西側附近時,突然在地下發現了秦代的陶窯(制作陶器的窯口)。陶窯被發現后,專家們決定對其進行搶救性發掘,并探尋其中是否存在具有價值的珍寶文物。隨著陶窯被逐漸掘開,專家們倒是沒有找到想象中的文物,反而是挖出了很多具人骨,它們被層層埋于土中且造型怪異。經過細致的清點統計,從陶窯中出土的人骨共有121具。
在秦陵陶窯發現人骨,其實并不稀奇,因為據史書記載,秦始皇在修建陵墓時,所用勞工數量巨大,由于長年累月的從事重體力勞動,有不少人都堅持不住而活活累死或病死。一旦有勞工病死,秦兵就會將其隨意丟進死人坑中,用浮土草草掩埋,如此一來就出現了尸骸層層堆疊的現象。
專家們為了探究人骨的秘密,便從121具人骨中隨機抽取了55具人骨樣品,運送到實驗室中進行了檢查。可檢查的結果卻讓在場的專家們為之一驚,55具人骨中居然有1具骨骼特征明顯不同于其它骨骼,屬于歐羅巴人種,換句話說,該骨骼的主人是一個外國人。
此時問題來了,秦始皇陵怎么會出現外國人的遺骨呢?這位秦朝時期的“洋勞工”究竟來自于哪里?對于該問題,專家們也無法做出準確的定論,只能根據史料結合推理,給出了以下三種猜測。
1.專家推測其可能是西域人,華夏早在商朝時期就與西域有貿易往來,當時的和田玉就是其中的鐵證之一。正因如此,該名“洋勞工”可能是由西域入境,最后到達陜西境內的。
2.“洋勞工”可能是地中海沿岸或兩伊地區的白種人。此人也許是由本國逃難而來,或者是在海上行船,遭遇臺風,最后被風推浪卷,這才偶然帶到中原的。
3.“洋勞工”可能并非純種的歐羅巴人,而是一個混血兒。其中有很大可能性是歐羅巴人與亞洲人通婚,生下了他,而他正好因某事犯法被下獄,最終發配至驪山修建皇陵。
專家的三個推測都有理有據,雖然此事還未被徹底定論,但無論是哪種情況,都說明了秦代時期已經有了世界各民族間的融合。“洋勞工”遺骨的出現,直接推翻了中原接觸西域諸國的時間是西漢時期的定論,也為史學界研究中西方交流史提供了寶貴的實物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