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江西吉州廬陵人,南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也是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后世人將文天祥與陸秀夫,張世杰并稱為“宋末三杰”,而文天祥居首。后人之所以給文天祥如此高的評價,就是因為文天祥的忠烈。文天祥被俘后,元朝皇帝曾使出大招對文天祥招降,可是,文天祥卻只說了四個字。元朝皇帝對文天祥使出怎樣的大招呢,文天祥又是如何回答的呢?接下來,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即使放在今天,文天祥也絕對是個全民偶像。首先,文天祥是個大帥哥,不僅身材魁偉,而且皮膚白美,眉清目秀,相貌堂堂。其次,文天祥寫得一手好文章,二十歲就孝取了進士,在集英殿答對論策時,不打草稿,一口氣寫下了一萬多字的文章,被宋理宗親選為第一名。還有一點,就是文天祥剛直不阿。對朝廷中的弊端,文天祥一不放過,二不手軟,實名上奏,毫不客氣。剛正的性格,讓文天祥在反戰中,一直堅持作戰,簡直成了元朝的眼中釘,肉中刺。可文天祥偏偏還很有軍事天才,他和元朝苦戰多年,直到景炎三年十二月,才被元軍俘獲。
照理說,心頭大患終于抓住了,元朝皇帝忽必烈應該高興。可是,他根本就高興不起來。此時的文天祥,已經官居南宋朝廷的右丞相,在南宋朝廷中的地位舉足輕重。重要的是,文天祥多年的抗元,已經在民間成為一個符號。這個符號,代表著反抗,也代表著氣節。
重要的是,不管什么樣的朝代,都需要忠臣。忽必烈不僅需要忠臣,更需要敬重忠臣。所以,首先不能殺文天祥,而對于忽必烈來說,最好的結局,是讓文天祥投降。可文天祥卻天生剛烈,于是,在勸降文天祥的路上,忽必烈很是費了一番功夫。
第一番勸降,忽必烈從文天祥的家人下手。一天,文天祥在獄中收到了女兒的來信。信中說,文天祥的妻子和兩個女兒現在都在宮中,被當成奴隸,過著囚徒般的生活。言外之意很明顯:家人之所以受到這樣的待遇,全是因為文天祥。而只要文天祥投降,家人團聚,過上幸福生活絕對不是問題。可是呢,文天祥回信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里,于義當死……爹爹管不得。
忽必烈見文天祥家人的賬不買,又找來了一個說客,開始第二番勸降。這位說客本是文天祥的同事,原南宋左丞相留夢炎。留夢炎來了個現身說法:順應大勢吧,你看我現在不挺好的嗎,已經當上禮部尚書,翰林學士了。干嘛跟自己過不去呢?這樣一來,文天祥連問候都省了,當場怒發沖冠,對留夢炎一頓痛斥。結果是留夢炎羞愧難當,抱頭鼠竄回去,據說,至死心里都留有文天祥的陰影。
真的就沒有辦法了嗎?忽必烈最后不得不使出一個大招,你文天祥不是死了心地忠于南宋嗎,那就叫已經降元的南宋黃帝宋恭帝出面。這一招很有深意:一來告訴文天祥,你的皇帝都投降了,你還等什么?二來,你最忠心的皇帝讓你投降,看你怎么說。
可想不到的是,文天祥又一次不按套路出牌。見到宋恭帝,文天祥二話不說,先是北跪在地,隨即放聲大哭。最后,只回了趙恭帝四個字:“圣駕請回”。
文天祥北面跪拜,就是告訴宋恭帝,自己絕不忘家國,絕不忘舊主。而簡單的“圣駕請回”四個字,即有身為臣子的有禮有節,又堅定地表達了自己寧死不屈,甚至決心以身殉國的決死之心。宋恭帝見文天祥如此堅決,也就什么都明白了,便再沒說什么。
經過三番勸降,忽必烈也算是終于明白了文天祥“忠臣不事二主”的信念。最終,文天祥英勇就義,在歷史上永遠為我們留下了一位忠臣的范本。而在他就義后,忽必烈還感慨再三:“好男子不為吾用,殺之誠可惜也!”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張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