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大佛位于今山西太原晉源區,唐朝有史記載其高二百尺,轉換成今天的尺寸約合63米高。蒙山大佛雖說是現今世界第二大佛,卻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可是您知道嗎?就是這樣一尊龐然大物,曾在歷史的年輪里“消失”了600年之久。它是怎樣消失,又是怎樣真身重現的呢?快隨小編一起探個究竟吧: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蒙山大佛開鑿于北齊天保年間,原是蒙山開化寺后的摩崖佛像。何為摩崖佛像?就是直接鑿刻在山崖石壁之上的佛像。由于唐高祖李淵身為隋朝的太原留守起兵于晉陽,后推翻了隋朝統治建立了大唐江山。所以唐代皇帝對位于太原的蒙山大佛格外尊崇。李淵本人、唐高宗李治及皇后武則天以及后唐武皇帝李克用等,都曾來此禮佛。蒙山大佛也因此享譽海內外。
據說蒙山大佛系北齊文宣帝高洋建于天保二年(公元559年)。高洋之所以要鑿刻蒙山大佛,還與他的父親——把持東魏政權16年之久的高歡有關。
當時高歡的大丞相府就設在晉陽,他常常策馬去晉陽城外的蒙山游賞。有好多次正在賞玩期間,他突然從馬上滾落下來,跪地就拜,磕頭不止。仆從們都驚訝不已。高歡卻指著高聳的蒙山說,你們沒看到嗎?那里有尊大佛正端坐在山頂。可是眾人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卻什么也沒看到。但高歡卻深信不疑,以后再登蒙山都是徒步,連馬也不騎了,以示虔誠。
高歡是否真的看到了別人都看不到的大佛?這只有他自己才能知道。但作為一代梟雄,高歡自然有他獨到的御眾秘訣和套路,不是咱們常人所能理解的。不過高歡雖然專擅東魏政權16年,卻至死都沒有僭越稱帝。后來他的兒子高洋篡位建立北齊,追尊高歡為神武皇帝。
大約是受到父親高歡的影響,高洋登基伊始就下令集全國工匠,舉全國之力在蒙山鑿修大佛。據《北齊書》記載:“鑿晉陽西(蒙)山大佛像,一夜燃油萬盆,光照山內。”當時蒙山腳下直到半山腰到處都是工棚,工匠更是不可勝數,夜以繼日的伐樹搭架,開山鑿石,鐵鑿之聲,傳數十里不絕于耳,盛況空前。
史書記載,自開國皇帝高洋開始,北齊后續的五任皇帝一直把佛教視為國教,并且修鑿蒙山大佛不止。直到北齊的末代皇帝齊后主高緯時代,蒙山大佛才雕鑿完工。自此,蒙山大佛迎來送往無數朝覲者,有帝王將相,有達官貴人,還有平民百姓……
但是到了元朝末年,由于朝代更替,戰亂不息,飽受戰火摧殘和自然侵蝕的蒙山大佛,佛頭崩坍,佛身也漸漸被亂石和塵土所掩埋。顯赫800余年的蒙山大佛,也就此銷聲匿跡隱身于野草荊棘之中,塵世間再也沒人見到過它的身影。
時光荏苒,光陰似箭,轉眼來到1983年。當時太原市正在進行地名調查,工作人員在太原晉源區寺底村附近調查時,發現這里有很多帶寺的地名。并且還有一處地名叫大肚崖,覺得很是奇怪。于是經過深入調查和實地走訪,他們發現所謂的“大肚崖”,竟然就是消失了600年之久的蒙山大佛殘跡。
因為蒙山大佛是摩崖大佛,它的身體是突出山崖之外的,經過歲月的侵蝕和戰火的摧殘,早已面目全非。這讓蒙山大佛從遠處看起來,就像是從山崖上突出來的“大肚子”。所以當地居民根據這一特點,很形象地稱此處為大肚崖。
其實大肚崖就是蒙山大佛的胸部。經測量,大佛露出的胸部僅為17.75米高,其余部分全都深埋在厚達數十米的亂石之中。再加上佛頭缺失,所以誰也沒把它與曾經顯赫無比的蒙山大佛聯系起來。導致蒙山大佛在世人的視野里“消失”了600年之久。大佛的殘跡雖然被發現,但讓人遺憾的是,雖經多方尋找和探究,依然不見佛頭的蹤跡。有人說,元朝末年,它被亂軍毀壞;還有人說佛頭毀于炮火之中……
為傳承歷史,進一步弘揚佛文化精神,2006年太原市政府為佛像修補了佛頭。新修的佛頭高12米,直徑8米,風格參考了當地出土的北齊佛像,最大化的還原了蒙山大佛的原貌。
如今的蒙山大佛,依然盤坐在蒙山崖壁之上,雖歷經千年風霜洗禮,卻愈加顯得神采奕奕,好像從來就不曾在人們視野里消失過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