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 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20)
桂枝(去皮)三兩 芍藥三兩 甘草(炙)三兩 生姜(切) 三兩 大棗(擘)十二枚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以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本云桂枝 湯,今加附子。將息如前法。
其實本條也是一個誤治后變證的證治。太陽病發汗是正治法,但出現了遂漏不止,說明發汗太過,或者不得法。太陽病有中風,有傷寒,文中只說太陽病,未提及中風還是傷寒,如果是中風誤用麻黃湯,會造成漏汗不止;或即使是傷寒用麻黃湯,發汗太過,傷及陽氣,也會造成此癥。“遂漏不止”,后人稱漏汗,《南陽活人書》稱漏風證。“遂”是于是的意思,表因果關系;“漏”是不可控制的汗出。“惡風”是因為表陽虛;“小便難”是由于汗多亡失津液;“四 肢微急”,四肢為諸陽之本,過汗亡陽傷津液。《針經》曰:“液脫者,骨屬屈伸不利。”即亡陽又傷津液,四肢陽微得不到津液的濡養,故屈伸不利。條文中用“微急”,說明津液不足,四肢筋脈失養才“微急”,區別于雜病中風實證的四肢微急。用桂枝加附子湯扶陽固密,調和營衛,達到止汗的目的,汗止了,津液不外泄,加之桂枝湯能和營衛生津液,以上諸癥自然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