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看過《三十而已》吧,劇中講述了三十歲的年輕人在人生重要節點所經歷的重重壓力。三十歲的年齡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紀。
都說三十歲是一個人的分水嶺,三十歲以前,年輕就是資本,可以盡情地玩。三十歲后,玩也玩夠了,也該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了。
有一個老師曾說過,快速改變自己的命運的唯一辦法,就是換圈子。
《三十而已》的顧佳一心想要進入富太太們的上流社會,為了自己能夠入圈,拼命湊信用卡額度,也要刷出一個愛馬仕的限量款,就是為了躋身富太太圈。
世俗的流行說法是:圈子就是人脈,人脈就是資源。會利用資源,你就會立馬翻身。
顧佳顯然早已洞悉這一切,為了緩解老公生意的窘境,也為了老公的生意拉攏資源。她不僅斥巨資花5萬購入名牌包包~愛馬仕,還設法靠近于太太、繼而又開甜品屋籠絡各位闊太太,以期獲得更有利的商業資源。
顧佳很有野心,但野心終會被有心人識破,并加以利用。劇中的李太太就看穿顧佳的野心,于是故意給顧佳設下了一個圈套,把瀕臨破產的茶廠賣給了顧佳。為了茶廠,顧佳處心積慮,為了籌錢,把自己的甜品店轉手了,甚至拋棄尊嚴,到處籌錢。
終于茶廠到手了,結果最后發現自己中了李太太的圈套了。她有些懵,以前總覺得太太圈的人多金明朗,誰知道背地里還會耍手段。其實,這些都是富太太圈瞧不起顧佳的窮酸,在她們眼里,怎么可能讓你這個一個窮酸妹子隨便躋身她們的圈子呢?
有句話說得真好:融不進的圈子,別硬擠,那有可能是個圈套!
每個人都想實現階層躍遷,所以,我們會想要拼命抓住,在我們金字塔上方的人際圈。就好比《三十而已》里的顧佳,然而一切的人際關系都是建立在實力均衡的前提下,可惜她的財富實力在上流社會格格不入。
大家各自有各自的圈子,圈子不同,不必強融。找到適合我們自己的朋友圈,才是有效社交的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