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我去給一家機構輔導學生學習。在輔導中,學生問我:老師,怎么可以快速記住新學的古詩詞呢?
我一看那些古詩詞并不難,在完成其他作業后,我分享一招高效記憶古詩詞的方法給他們。方法就是字頭歌訣法。沒想到,方法一分享,同學們瞬間就覺得古詩詞好記多了。而且方法很好玩,很有趣。
什么是字頭歌訣法呢?
字頭歌訣法是將要記憶的內容里取第一個字或者其中一個字(也可以是諧音),組成一句有意義的話,從而方便我們的記憶。
字頭歌訣法:
針對比較熟悉,但需要按順序記憶的信息;
挑選第一個字,或者關鍵字;
將其串成一句有意義的話或歌訣。
如:“出門之前,伸手要錢”(身份證、手機、鑰匙、錢包)
蘇東坡在背誦《漢書》時,只要別人提起書中一段話的前幾個字,他就能夠將后面的內容背通,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原來他有一個習慣,就是在看書的時候會抄寫每段的前三個字,再讀的時候,就只抄前兩個字,最后讀時,只抄第一個字就可以背出來。反復地強化記憶,讓我們可以借由一個字將整句想起來,這也是我們能夠使用字頭歌訣法的原因。
接下來,我以東盟10國為例來分享一下字頭歌訣法的使用。
首先,我們要知道,東盟10國是東南亞十個國家的聯盟,他們分別是:
老撾 馬來西亞 新加坡 菲律賓 越南
泰國 柬埔寨 印度尼西亞 文萊 緬甸
第一步:熟悉理解;
第二步:挑取字頭組歌訣;
第三步:意義化(押韻更好);
第四步:嘗試回憶;
第五步:復習強化。
我們記憶的第一步還是要先熟悉這些國家,看看提取字頭能不能想到國家名,比如“老”可不可以想到“老撾”,“印”注意這個是“印度尼西亞”,而不是“印度”,“文萊”不清楚的話就聯想記一下:“蚊子來啦”。如果覺得有一些其他字比字頭更好的話,也可以換成這個字。比如“文萊”和“緬甸”,如果抽出來是“萊”和“甸”的話,就變成“來電”了,好玩又好記。
現在我們先把字頭單獨抽出來:老馬新菲越,泰柬印文緬。這樣抽字出來后,看起來沒有什么印象,是嗎?那我們接下來朗讀一下,感受聽起來的諧音像什么。我們在記憶中,要學會通過諧音換字,如,“老馬新菲越”讀讀看,聽起來你想到了什么,是不是很有意思的諧音:“老馬新飛越”,一匹老的馬有了新的飛越;“泰柬印文緬”比較長,我們可以分開來琢磨一下,“泰柬”可以通過諧音想到“太監”,“印文緬”可以聯想成“印文件去面試”。這樣,無意義的字頭就變成了有意義的畫面或情景了,對比一下,就發現是不是比較好記了。
記下歌訣的內容之后,要嘗試著還原一下,看能否回想起這些國家來。我們不是為了串聯而去串聯,目的是通過運用方法達到記憶。
一般想好了字頭歌訣之后,可以把它寫在課本上或筆記本上,定期來復習一下,檢測自己看到某個字能否想到相應的內容,如果想不到可以再去看看原來的內容。另外,還可以嘗試把它們錄音,在空余時間反復聽。
字頭歌訣法的方法使用起來比較靈活,只要三點以上的信息都可以使用。比如《江雪》這首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可以挑選字頭歌訣成“千萬孤獨”,你只要想象自己在江中釣魚有一種千萬孤獨的感覺,在忘記時就可以提醒我們下一句是什么開頭。
再比如,我國的四大石窟—云岡石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和莫高窟石窟,第一步就是提取字頭編成是“云龍賣饃”,可以想象《亮劍》里的李云龍在石窟里叫賣饃饃。
字頭歌訣法一般由自己編寫比較容易記憶,雖然需要花一點時間,費一點腦筋,但是你將對記憶的材料印象非常深刻,會保持很長時間的記憶,在考試時可以提筆就寫,這種感覺非常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