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談一談經方治療糖尿病(消渴癥)的臨床...
中醫談一談經方治療糖尿?。ㄏ拾Y)的臨床辯證和加減化裁(一)
#糖尿病# #消渴癥# )1、白虎加人參湯
白虎加人參湯,《傷寒論》用于治療陽明胃熱熾盛,津氣兩傷
故本證可見發熱、口渴汗出,舌紅苔黃,脈滑數等癥。其中以口渴引飲為辨證要點?!秱摗分杏小按罂?,舌上干燥而煩,欲飲水數升”的論述?!督饏T要略·消渴病》篇亦有:“渴欲飲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的明文。
糖尿病初起之際或血糖控制不良時,病人常出現煩渴多飲,多食易饑,口干舌燥,舌紅苔黃等癥,此為陽明胃腑燥熱熾盛,熱盛傷津耗氣所致。故聊城大德中醫臨床每用白虎加人參清熱瀉火潤燥,益氣生津止渴。方中石膏、知母,清泄胃熱為主藥,粳米一藥,常用淮山代之,人參多用太子參或西洋參,并合玉泉散之意,常加天花粉、葛根、生地、玄參等藥,療效甚佳。饑餓感甚者,胃火熾盛,加黃連與生地、玄參相配,仿清胃散法,既清胃火,又滋胃陰,則消谷善饑自除??诳噬跽?,上焦燥熱,灼傷肺陰,加黃芩配石膏,知母,清瀉肺熱,使熱清肺宣津布而煩渴自止。
2、桃核承氣湯
桃核承氣湯是《傷寒論》中瀉熱逐瘀的代表方劑,用于治療血熱互結的蓄血證。
故結合《內經》“二陽結謂之消”,《金匱要略·消渴》“跌陽脈浮而數,浮即為氣,數即消谷而大堅,氣盛則溲數,溲數則堅,堅數相搏,即為消渴”,以及《金匱·瘀血》“病人胸滿,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無寒熱,脈微大來遲,腹不滿,其人言我滿,為有瘀血”等論述,故通過臨床觀察,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或高血糖未控制時,常有多飲、多食,多尿,大便干燥,便秘等癥狀,所以大德路氏中醫認為本證的病機為胃熱腸燥所致,而且胃燥熱,灼傷陰血,血脈澀滯不行,絡脈瘀阻,以致瘀血燥熱相互搏結。瘀血即是糖尿病病理產物,又是其致病因素。
因此,所以我認為“瘀熱互結”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機之一,臨床見三多之癥,便干便秘,以及口唇紫暗,舌質暗紅,邊有瘀斑,舌下靜脈青紫,脈沉而澀,即辨為瘀熱互結,治用桃核承氣湯,方中桃仁活血化瘀,桂枝通經活血,大黃、芒硝、甘草、即調胃承氣湯,攻下陽明燥熱內結,全方配伍,共奏瀉熱通下,逐瘀活血之功。便秘嚴重者,大黃、芒硝后下,便秘較輕者,大黃同煎,并去芒硝。然胃腸燥熱,每易灼傷陰津,加之消渴之病,陰虛為本,燥熱為標,故臨證仿增液湯之意,常加養陰清熱之生地,玄參兼顧其陰虛之本,既可除“三多”之癥及便秘之苦,又可針對陰虛燥熱病機。
2型糖尿病中晚期,如血糖控制較好,其“三多”癥狀不明顯,但神疲乏力表現突出,伴大便困難,多為氣陰兩虛,瘀熱互結所致,可在上方基礎上重用黃芪再加麥冬,以益氣養陰。
3、真武湯
《傷寒論》真武湯,仲景用其治療少陰腎陽虛衰,水氣泛濫之證。本證可見形寒肢冷,神疲乏力,腰膝酸軟,全身浮腫,頭眩心悸,小便不利,舌淡苔白或白滑,脈沉遲弱。但以全身浮腫,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脈沉遲弱為辨證要點。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常見的微血管并發癥,起病隱匿,一旦病人出現相應的癥狀,則疾病已進入臨床的中晚期。其癥狀主要表現為下肢或全身浮腫,故糖尿病腎病屬中醫“水腫”范疇,正如《雜病源流犀燭》所說:“有消渴后身腫者,有消渴而目足膝腫,小便少者。”
所以認為糖尿病腎病乃糖尿病日久,陰損及陽,導致腎陽虛衰,不能溫蒸化氣行水,水飲內停,泛濫周身。也就是《圣濟總錄》所說:“消渴病久,腎氣受傷,腎主水,腎氣虛衰,氣化失常,開闔不利?!彼壕塾隗w內而出現水腫。臨證遇此病證,主以真武湯,溫陽化氣行水,
方中附子溫腎助陽以消陰翳,使水有所主,白術燥濕健脾,使水有所制。生姜宣散、佐白術健脾,于制水之中有利水之用。芍藥活血脈,利小便,又可斂陰和營,以制姜附剛燥之性。糖尿病腎病為慢性終身疾病,久病多瘀,加之陽虛不能推動血行,水飲內停阻滯脈道,所以糖尿病腎病中醫辨證往往兼有瘀血阻滯。故常在常在真武湯中加丹參、益母草、桂枝通陽活血;若氣虛明顯,癥見神疲倦怠,四肢乏力,肢體酸軟者,重加黃芪,再加白參另燉兌服;糖尿病腎病合并高血壓者,加鉤藤、天麻平肝熄風;
若下焦陽虛,水飲內停,又兼有上焦燥熱津傷者,宗《金匱要略》消渴篇“小便不利者,有水氣,其人若渴,栝蔞瞿麥丸主之。”方中栝蔞根、淮山生津潤燥,瞿麥、茯苓淡滲利水,炮附子溫陽化氣,共奏溫陽化氣利水,生津潤燥止渴之功。
以上方劑其實都是歷史上醫學大家治療糖尿?。ㄏ拾Y的經典方劑,但是為醫者習慣不同,醫學稟賦有所差距,所以辯證是關鍵,辯證精準知其病機病因所在,方可取用經方,這時需要臨癥加減化裁,而不可機械搬用?;眉訙p中用藥習慣各異,此時考驗的是對于藥物疾病癥狀的理解和臨床經驗,高下之別即在于此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