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周朝都城東移至洛陽,秦人越過隴山,進入了關中盆地西部邊緣。在今天的寶雞一帶,建立了幾個都邑。到公元前677年,定都于雍城,位于今天的鳳翔縣城南郊。
此后,19位秦公在這里經營了294年,是秦公帝王諸都城中延續時間最長、執政國君最多的一座都城,是秦國走向帝國的重要里程碑。
在這里,秦人由諸侯瞧不起的養馬人,在秦穆公時期變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雍城遺址分為城址區、秦公陵園區和國人墓葬區。城址區位于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城南,雍水河之北,當前已發現的建筑基址有20多處,包括宗廟、朝庭等建筑遺址。
從鳳翔縣城往南,有一大片空地就是了,不過除了文物保護單位牌子以外,什么也看不到。為了保護雍城遺址,鳳翔縣城城市建設已經停止往南建設,改為往西發展。
鳳翔城南的大片土地,都是雍城遺址范圍。
秦公陵園距離都城三四公里,當前已發現14座分陵園,其中秦公一號大墓創造了五個“世界第一”,目前建有博物館對外展示。在秦公陵園區和雍城城址區之間為國人墓葬區。
今天去鳳翔,尋找雍城遺址,主要就是參觀秦公一號墓,開發比較成熟。還有一個秦穆公墓,在鳳翔博物館旁邊。
秦公一號大墓主人是秦景公,秦始皇的爺爺的爺爺的爺爺的爺爺的爺爺的爺爺。位于南指揮鎮,距離鳳翔縣城七八公里。目前官方名稱叫先秦陵園博物館。
大門。
秦景公。
占據了中國考古學史上五個之最:
1.是迄今中國發掘最大的先秦墓葬(當然,我相信秦始皇的陵發掘出來,會打破這個記錄);
地宮。
2.墓內186具殉人是中國自西周以來發現殉人最多的墓葬(好殘忍!);
3.槨室的柏木“黃腸題湊”槨具,是中國迄今發掘周、秦時代最高等級的葬具;
黃腸題湊復原。長14.4米,寬5.6米,80個平方的外棺,今天的兩室一廳面積。
黃腸題湊內部。
4.槨室兩壁外側的木碑是中國墓葬史上最早的墓碑實物;
黃腸題湊模擬,游客可以自己拼。
5.墓中出土的石磬是中國發現最早刻有銘文的石磬,石磬上的文字多達180多個。
除了秦公一號墓,鳳翔縣城還有一個秦穆公墓,圍墻圍起來不開放,門口有一塊新中國之后立的碑,居然是繁體字,很有年代感。
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在雍城給后代打好了基礎。
大門緊閉,一輛垃圾車。
繁體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可能剛建國立的碑。
秦人在雍城經營了300年,國力逐漸強盛,但仍然沒有顯現出超一流實力。由于雍城距離中原太遠,公元前383年秦獻公在櫟邑修筑了櫟陽城(今天西安閻良區武屯鎮)。
商鞅變法,就是從櫟陽城開始的。使貧弱的秦國一躍成為諸國中最先進、最富有的國家,為后來秦始皇統一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公元前350年,商鞅在櫟陽第二次頒布變法令,將國都由櫟陽遷往咸陽。櫟陽作為秦國的都城只有34年,這一時期秦國正處在由弱變強的時期,所以櫟陽在我國都城史上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古櫟陽也因商鞅變法聞名遐爾。
櫟陽城遺址位于陜西省西安市閻良區武屯鎮關莊村一帶。現存南墻殘長1640,西墻殘長1420米。發現城內居址15處,其中有2座大型夯土基址。城外東北是秦漢大型墓葬區,東南是戰國至東漢墓群。
2016年1月,考古學家在秦漢櫟陽城遺址內首次出土了清晰的“櫟陽”陶文,從而首次確認發現了“商鞅變法”發生地的著名“秦都”櫟陽。
從閻良區,沿著關中環線往東南方向,不用擔心走錯,公路上有路牌,寫著“櫟陽城遺址,商鞅變法地”,不久到武屯鎮。
武屯鎮有商鞅雕塑。
向旁邊的大嫂問路,怎么去櫟陽城遺址?
大嫂說“咋不知道?考古專家在我家地里挖了很久,出土很多文物。但是現在已經回填了”。
武屯鎮。
櫟陽城遺址碑。但據說已經回填,什么也看不到。
這一帶都是櫟陽城遺址。
櫟陽應該記住這個人:商鞅。
現在櫟陽城遺址考古工作在緩慢進行中,今天還沒有任何可參觀的景點。
公元前350年,商鞅在櫟陽第二次頒布變法令,將國都由櫟陽遷往咸陽。
商鞅首先在城內營筑宮闕,以后歷代秦王又增建了許多宮殿。秦始皇統一全國的過程中,吸收了關東六國的宮殿建筑模式,在咸陽塬上仿建了六國的宮室,擴建了皇宮。
咸陽作為秦都歷經七世144年,是當時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軍事上統一六國的指揮中心。
秦咸陽城遺址位于今天陜西省咸陽市東15公里的咸陽塬上、渭河的北岸。解放后劃給了咸陽秦都區。
秦末項羽入咸陽,屠城縱火,咸陽宮夷為廢墟。
1959年以來勘察發掘秦都咸陽遺址。發現十多處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已經發掘的主要是1號基址,它東西長60米、南北寬45米,高出地面6米,專家認為是一座以多層夯土高臺為基礎、憑臺重疊高起的樓閣建筑。
在遺址基礎上,建有一個秦咸陽宮遺址博物館,門票只要20元。
秦始皇統一全國后,國力日益強盛,國都咸陽人口增多。在渭河以南開始營造阿房宮。由于工程浩大,始皇在位時只建成一座前殿。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繼續修建。
唐代詩人杜牧的《阿房宮賦》寫道:“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可見阿房宮確為當時非常宏大的建筑群。后來,據說被項羽一把火燒掉了。
據說90年代陜西有個民營企業家曾經在附近造了一個山寨的仿古阿旁宮景區,后來因為違章建筑,被拆了。
今天可以探訪的所謂阿旁宮遺址,主要是一個上天臺遺址。我去尋找的時候,用的手機導航。找啊找,大街上沒有看到。反復在一條街走了幾個來回,最后發現:如果地圖沒錯的話,應該在大秦溫泉養生苑的院子里面。壯著膽子走進去,沒人攔我。
還真在這個溫泉酒店里面找到了阿旁宮的上天臺遺址,被鐵絲網圍起來保護著。進不去,只能遠遠拍張照片。
阿旁宮遺址上天臺在這個酒店院子里面。
鐵絲網保護起來。
邊上這塊地,據說是以前的仿古山寨版阿旁宮景區,現在已經拆了。
秦直道始修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自陜西淳化(古云陽)北部的秦林光宮(即漢甘泉宮)北門始,向北,經旬邑、黃陵、富縣、甘泉、志丹、安塞、榆林等地,再經內蒙古伊金霍洛旗、東勝、達拉特旗至包頭。
道路全程直線距離約700公里。秦直道是中國古代唯一沿山脊和高地選線的國家級交通大道。修成的直道線形順直,彎道很大,道路標準很高,被譽為中國高速公路之祖。
目前陜西的秦直道遺址列為景區的有好幾處,淳化、旬邑、富縣都有。
秦直道起點目前是在咸陽的淳化。和漢甘泉宮遺址在一起,距離市區較遠,交通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