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今日頭條“成博士陜西旅游”,為大家提供最深度的陜西文化旅游攻略。
2020年5月18日,
是第44個“國際博物館日”
今年的主題是:
“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
Museums for Equality:Diversity and Inclusion。
陜西是中國博物館大省,本公眾號特意整理了一個陜西博物館專輯,希望對愛好者們參觀博物館有所幫助。
國際博物館日定于每年的5月18日是由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發起并創立的。1977年國際博物館協會為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吸引全社會公眾對博物館事業的了解、參與,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為第一個國際博物館日,并每年為國際博物館日確定活動主題。陜西作為歷史文化大省,博物館的數量、質量,在全國排名前列。據不完全統計,陜西目前有國家一級博物館9個,二級博物館13個,還有其他一些未掛級的地方博物館,博物館的質量和密度,在全國均居前列。趁著博物館日的機會,請大家跟隨小編的腳步,一起去陜西各地的博物館去看看吧。
想必大家對“陜西歷史博物館”這個名字并不陌生,也可能已經去過很多次,但不得不說,它是百看不厭的那種。都說中國上下三千年的文明看陜西,而陜西歷史博物館,我認為當屬這三千年文明傳承的"C位"。陜西歷史博物館于1991年落成開放,是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也是國內四大博物館之一。館藏文物極為豐富,數量之多、等級之高堪稱全國一流。陜西歷史博物館的頂級文物,在陜西是絕對的第一。放眼全國,也是毫無爭議的第一流。陜西歷史博物館的館藏文物達到171.795萬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762件,國寶級文物多達18件。陜西的博物館共有23件禁止出境展覽的文物,陜歷博占據了接近一半的數量。前年(2018年),陜歷博也帶著三件“國寶”走入央視的《國家寶藏》欄目,一時間更是吸粉無數。陜歷博的鎮館之寶,主要是18件國寶級文物。例如“皇后之璽”玉印、鎏金舞馬銜杯紋仿皮囊銀壺、五祀衛鼎等。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官網了解。其中最珍貴的,應該是鑲金瑪瑙獸首杯,民間的說法是值半個香港,雖然是夸張的說法,但足以說明該文物的地位。西安博物院,位于西安友誼西路,也是一座國家一級博物館。它是于2007年正式對外開放,其內珍藏從西周到明清時期超過11萬件文物,其中不乏珍貴的國寶級文物。不過,它的獨特之處在于它由小雁塔、薦福寺古建筑群和博物館三部分組成,在國內博物館里算是獨樹一幟。
(圖片來自網絡)
西安博物院的鎮館之寶,是西漢彩繪人物車馬鏡。這是西安博物院唯一一件禁止出境展覽的文物。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于2008年獲評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目前也是陜西省僅有的幾個5A級博物館之一。1979年10月01日,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建成開放。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是在秦兵馬俑陪葬坑遺址上建立的,主要參觀點包括秦兵馬俑一、二、三號坑、銅車馬陳列廳及相關臨時展覽,其知名度、美譽度享譽世界。
兵馬俑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首先就是兵馬俑了。兵馬俑數量比較龐大,不好說哪個價值比別的高。但是二號館的跪射俑、將軍俑應該是其中的頂級代表。尤其是跪射俑因為酷似陜西地圖,得到了廣泛的關注。
除了兵馬俑以外,博物館還有一件禁止出境展覽的文物,就是銅車馬。
延安革命紀念館于1950年7月建成開放,是新中國成立后建成的最早的革命紀念館之一。延安革命紀念館現有館藏文物3.5萬多件,歷史照片1萬余張,圖書3萬余冊,調查訪問資料百余卷;延安革命紀念館開放有《延安革命史》和《鑄魂——延安時期的從嚴治黨》兩個基本陳列,是融收藏、研究、宣傳于一體的革命紀念館。1997年,延安革命紀念館被列入百個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008年3月,被國家文物局評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目前為5A景區"延安革命紀念地"的組成部分。漢陽陵博物館是一座建筑風格獨特、裝飾精美、陳列手段先進的現代化綜合博物館。其建筑采用下沉式結構,充分保護了陵園的整體環境風貌(陽陵是漢景帝劉啟及其皇后王氏同塋異穴的合葬陵園)。在1600平方米的展室內陳列著近多年來考古發掘出土的1800件文物精品,琳瑯滿目,美不勝收,主要的展品是以隨葬的陶俑為主。碑林博物館是陜西創建最早的博物館,它以收藏、陳列和研究歷代碑刻、墓志及石刻造像為主,成為在中國獨樹一幟的藝術博物館,目前為5A景區。現有館藏文物11000余件,其中國寶級文物19個號134件,一級文物535件。著名的"昭陵六駿"就有四駿藏于本館。陳列由碑林、石刻藝術和其它文物展覽三部分組成,共12個展室。現有7座碑室、8座碑廊、8座碑亭,加上石刻藝術室和4座文物陳列,陳列面積達到4900平米。西安碑林博物館的珍貴文物也比較多。其中有3件禁止出境展覽的文物,屬于鎮館之寶。包括昭陵六駿中的四駿,景云鐘、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西安半坡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史前遺址博物館。半坡遺址是黃河流域一處典型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遺址,距今5600—6700年之間。該遺址1953年發現,共發掘房屋遺址45座、圈欄2處、洞穴200多處、陶窯6座、各類墓葬250座(其中成人墓葬174座、幼兒甕棺73座)以及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約近萬件文物,分出土文物陳列、遺址大廳和輔助陳列三部分。4A級景區。
大唐西市博物館是建于唐長安西市遺址上的中國首座民營遺址類博物館,占地面積15畝,館藏文物兩萬余件,以西市遺址出土文物和博物館創辦人二十年來精藏文物為主,上起商周,下迄明清,跨越綿綿三千余載。精美神秘的青銅器,絢麗多彩的陶瓷器,千姿百態的陶俑,璀璨奪目的金銀器,精美絕倫的絲綢,巧奪天工的玉器,還有大量的貨幣、墓志、宗教、建筑類文物充盈庫藏,為精彩紛呈的陳列展覽奠定了堅實基礎。青銅器博物館是陜西為數不多的專題式博物館之一,也是中國最大的青銅器博物館。始建于1956年,新館于2010年落成,位于寶雞市濱河南路石鼓山上的中華石鼓園內。新館館舍用青銅器出土的場景作為建筑造型,建筑面積3.48萬平方米,館藏文物12000余件(組),其中一級文物120余件,包括何尊、折觥、厲王胡簋、墻盤、秦公镈等禁止出境文物。2017年5月18日,晉級第三批國家一級博物館授牌。寶雞青銅器博物館有4件禁止出境展覽的青銅器,在陜西僅次于陜西歷史博物館。其中何尊是毫無爭議的鎮館之寶。國家一級博物館對設施設備、開放時間、觀眾數量都有一定要求。所以評上一級博物館的,大部分位于省會西安。其實陜西還有一批二級博物館,因為一些原因沒有列入一級,但是文物收藏其實是非常可觀的。
該館成立于1958年11月9日,是漢中市一座綜合性地方歷史博物館,被列為陜西省十大博物館之一。館內設有石門漢魏十三品、古褒斜棧道、漢中漢代史跡、漢中宋墓出土文物、古代名人字畫、館藏宗教造像藝術、漢中近代革命史跡專題陳列。3A景區。漢中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石門十三品。專門有一個展廳。
咸陽博物館位于咸陽市古文化一條街--中山街中段,創建于1962年,是國家著名的中型博物館之一。館址以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所建文廟改造而成,整體建筑規模宏大,巍峨壯觀。以收藏、研究、展示秦漢歷史文物為主。館藏文物 1萬余件。國家AAA級旅游景點。咸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西漢三千兵馬俑。雖然沒有秦始皇兵馬俑高大,但全部是彩色的,放在一起陣容也很強大。乾陵博物館是中國陵墓博物館,4A級景點。位于陜西省乾縣乾陵東南方的永泰公主墓處,1978年建立。它的前身是1960年成立的乾陵文物管理所。乾陵是唐高宗李治(628-683)與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624-705)的合葬之地,是全國乃至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夫婦皇帝合葬陵。昭陵博物館是國家3A級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陜西省咸陽市禮泉縣煙霞鎮西側,距離禮泉縣17公里。是一所展示初唐文化及歷史的專題性博物館。昭陵是唐代第二任皇帝唐太宗李世民與長孫皇后的陵墓。昭陵博物館內,除李勃墓外,包括兩個碑石陳列室和出土文物、雕刻繪畫展廳。茂陵博物館,國家4A級景區,位于陜西省咸陽與興平之間的五陵塬上,距西安約40公里,是一座以漢武帝茂陵、霍去病墓及大型石刻群而蜚聲海內外的西漢斷代史博物館。現有文物陳列室2座,漢武帝故事造像藝術展一座,石刻廊房6座。法門寺,國家5A級景區,又稱法云寺,位于中國陜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地宮內出土大量的稀世珍寶(包括2499件大唐國寶重器,以及佛祖真身指骨舍利),不論在中國社會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中外交流史、美術史等方面的研究上,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法門寺地宮的發現是繼半坡、秦兵馬俑之后我國又一次重大考古新發現,是世界文化史上一件幸事。法門寺博物館擁有釋迦摩尼指骨舍利,不能以文物等級來衡量它,因為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圣物。除了舍利,法門寺地宮出土大量珍貴文物,其中3件禁止出境展覽。包括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八重寶函、銅浮屠,是法門寺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耀州窯博物館位于陜西省銅川市王益區黃堡鎮之南,是中國規模最大,并集遺址遺跡展示、文物標本陳列、模擬古代制瓷工藝演示、三位一體的古陶瓷遺址專題博物館。是國家AAA級景區。西安事變紀念館是以"西安事變"重要舊址張學良公館、楊虎城止園別墅為基礎而建立的遺址性博物館。1982年2月23日,西安事變舊址被國務院命名為第二批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10月,成立西安事變紀念館籌建處。1986年12月,在紀念西安事變五十周年之際正式建成西安事變紀念館,并對外開放。目前為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