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劉建,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印度歷史。在上一講中,我們了解了印度歷史上孔雀帝國君主阿育王是如何放下屠刀,成為一代傳奇式偉大帝王的。今天,我們將了解印度歷史上的一個黃金時代——笈多王朝。
在笈多王朝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下印度當時長達五個世紀的南北對峙。
阿育王去世后,在約半個世紀的時間內,孔雀帝國逐漸解體,被巽伽王朝取代。弒君篡位的布舍密陀羅在宗教政策方面一反前朝做法,大力支持婆羅門教,反對佛教,國勢江河日下。巽伽王朝一共10個國王,統治112年,末代君主同樣被大臣殺害,王朝滅亡。
從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3世紀,也就是從阿育王之死(公元前231年)到笈多王朝建立(公元320年)的約5個世紀里,印度呈現政治分裂的局面。在此期間,來自今天阿富汗的大夏希臘人、來自中亞的塞種人和大月氏(支)人,乘虛而入。公元紀元初,在大月氏五個分支中,貴霜最為強大。貴霜王消滅異己勢力,建立貴霜帝國,領有印度西北部。在迦膩色伽王統治時期,貴霜帝國成為當時四大帝國之一,公元2世紀后期開始衰落。大月氏人的西遷對中亞及印度歷史影響很大,也引起了漢武帝的注目,于是派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絲綢之路。就在北印度為異族統治之時,南印度古國安度羅國持續存在了400余年。安度羅國是在孔雀帝國衰落時宣告獨立的,在中印度和南印度形成較大的統一國家,經濟繁榮,海外貿易發達。
印度這段歷史比較復雜,也比較混沌不清,最大特點則是南北政權對峙,與我國南北朝時期的情況不無相似之處。孔雀王朝滅亡后,歷經五百年的戰亂和分裂,北印度在笈多王朝時代才再度獲得政治統一。
那什么是笈多王朝呢。
笈多王朝(約公元320-550)是印度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國王名字都以“笈多”(Gupta)收尾,這個王朝便被習慣性地稱為笈多王朝。公元4世紀初期,320年左右,隨著貴霜帝國的衰落,摩揭陀國境內或鄰近的一個小國君主旃陀羅·笈多一世登基,攻陷華氏城,建立笈多王朝。他在位期間,憑借武力,開疆拓土,于公元330年去世。隨后太子薩摩陀羅·笈多繼位,在位45年,南征北戰,征服中、北、南印度諸多小王國,國力日益強盛。薩摩陀羅·笈多對戰敗者采取懷柔政策。他信奉婆羅門教,卻能對其他宗教采取寬容政策。善音律,能寫詩,有詩王之譽。武功文治,享譽當時。一批詩人和學者常聚集在他的身邊。公元375年,薩摩陀羅·笈多駕崩,兒子旃陀羅·笈多二世繼位。他享有“超日王”的尊號,在位約40年。他是古印度最有名的帝王之一,堪與開創大唐盛世的李世民媲美。在他統治時期,首都從華氏城遷往優禪尼。此時,除西旁遮普和克什米爾外,整個北印度幾乎完全納入笈多帝國的版圖。他繼承前輩政策,對其他宗教繼續實行寬容政策,同時大力贊助文學藝術事業。在位期間,笈多帝國達到鼎盛時期。399年,中國東晉高僧法顯西行求法,前往印度,在印度居留6年。他游歷印度時,正逢超日王在位。法顯回國后寫的《佛國記》一書,是一部可靠的笈多王朝考察報告。按照他的說法,當時的印度“民人富盛,競行仁義”,已是國強民富的禮義道德之邦。
笈多王朝的建立,使印度再次獲得統一機會。封建生產關系開始確立,出現了世襲封建領主。由于政治穩定,社會和經濟獲得快速發展。城市、手工業和商業蓬勃發展。與拜占庭、希臘、埃及、中國以及東南亞國家有貿易往來。然而,在三代英主百年經營之后,笈多王朝逐漸進入守成時期。公元415—455年在位四代君主鳩摩羅·笈多就沒有太大作為。他在位后期,開始連續出現外患。今天阿富汗北部的啞噠人不斷入侵。5世紀中葉,塞建陀·笈多在位期間,戰事連綿不斷,笈多王朝迅速衰落。在異族不斷入侵和蠶食領土的情況下,各地存有異心的割據勢力趁機獨立,建立自己的地方政權。到6世紀中葉,笈多王朝滅亡。印度再度分裂為許多大小不等的王國。
笈多王朝前期的和平,保證了社會的長治久安和經濟發展,為文化與科技的空前繁榮創造了條件。這一時期梵語古典文學和多種自然科學的成就引人矚目。
笈多王朝是一個基本相當于中國唐朝的黃金時代,只是在時間上早了唐朝近3百年。笈多帝國的疆域與孔雀王朝大體相同,仍然以北印度恒河流域為政治中心。在位近40年的旃陀羅·笈多二世統治期間,為笈多王朝的最鼎盛時期。由于國王主張宗教寬容,同時熱衷贊助文學藝術,大作家和經典作品不斷涌現。古典梵語文學的成就達到巔峰時期。印度古代最杰出的詩人和劇作家迦梨陀娑就生活在這一時代。
迦梨陀娑是印度梵語古典文學最杰出的代表,是印度與世界公認的大詩人與大劇作家。他使梵語詩歌與戲劇的創作達到難以企及的峰巔。他是印度古代文學史上首屈一指的巨擘。印度近現代文學巨人泰戈爾將迦梨陀娑奉為楷模。兩人一前一后,形成印度文化與文學歷史上并峙的雙峰。
1956年,迦梨陀娑被列為該年紀念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比較一致的看法是,他大約生活在4世紀下半葉至5世紀上半葉,相當于我國的東晉與南北朝時期。一般認為,迦梨陀娑誕生于圣城優禪尼,就是今天中央邦的烏賈因。這座城市在超日王時期成為國都。是古代印度重要的政治、經濟、科學和文化中心之一。從迦梨陀娑的作品看,他對這座城市相當熟悉,說明他很可能在這里長期生活過。據傳,他也是超日王的宮廷九寶之一。印度文化學者A.L.巴沙姆推斷,迦梨陀娑是個開朗文雅之士,同情別人的苦難,理解婦孺的情感。迦梨陀娑存世作品并不是很多,詩歌只有長篇抒情詩《云使》、抒情詩集《時令之環》等四部,《云使》是他最有影響也最重要的詩作,足以使他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有永恒的地位。
《云使》表現的是一位身處南方的藥叉對在北地的妻子的濃烈的眷戀之情。迦梨陀娑寫得纏綿悱惻,蕩氣回腸。這位藥叉被貶到羅摩山苦行林中,被迫品嘗與妻子分離的痛苦。雨季到來時,他看到一片雨云飄過長空前往北部山區,于是向雨云傾吐心事,拜托它為妻子帶去平安的消息。詩人以優美的詩句描繪了雨云將飄過的大地、河流與城市。在他的筆下,優禪尼城猶如繁華的人間天堂,他是這樣寫的:
雖然在你的北行的道路上有些曲折,
可是別放過不看優禪尼城的亭臺樓榭;
那兒城市美女為閃電所驚眩的媚眼,
你若不去欣賞,就是虛度了年華。 (27)
從窗欞中逸出的熏頭發的香氣使你更加豐腴,
家孔雀也以舞蹈作禮表示戚誼;
印著美女腳底胭脂的樓臺飄散花香,
你看到這富麗景象便會失去旅途的倦意。 (32)
我們從中可以看出,笈多時代的印度社會是相當開放和富足的。細膩的情感,優美的語言,再加上豐富的修辭技巧,使這部抒情詩達到了梵語詩歌藝術的最高境界。
迦梨陀娑不但是梵語古典文學時期最杰出的詩人,而且是整個梵語文學史上空前絕后的大劇作家。他在印度戲劇文學中的地位,猶如莎士比亞在英國戲劇文學中的地位。他留存至今的劇作只有三部:《摩羅維迦和火友王》、《優哩婆濕》和《沙恭達羅》。
《沙恭達羅》是一部七幕愛情劇。這是詩人三部戲劇中的代表作,也是梵語戲劇文學的最高典范。劇中人物近40個,劇中詩歌近200首。詩人以全新的創作手法使一個古老的故事變得美不勝收,魅力無窮,傳遍世界。季羨林先生認為,《沙恭達羅》是一部“萬古長新的不平凡的詩篇”。德國大詩人歌德、席勒等都高度稱譽這部詩劇。20世紀5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中國青年藝術劇院曾兩度在北京隆重演出此劇。“你無論走得多遠也不會走出我的心,黃昏的樹影拖得再長也離不開樹根。”劇中的兩句詩,在中國廣為傳頌。
在超日王統治時期,還有其他文學及學術成就。兩大史詩《羅摩衍那》、《摩訶婆羅多》等重要典籍在笈多時期前后定型。在建筑、雕塑、音樂和繪畫等方面,也獲得了很高成就。舉世聞名的阿旃陀壁畫是印度古典繪畫的成熟和典范之作,存于今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的阿旃陀石窟。阿旃陀石窟在河谷高約20米的花崗巖陡壁上開鑿,29座石窟沿河谷排列,形成一個巨大的半圓。壁畫創作時間約從公元前200年持續到公元650年。石窟中一些最為精美的壁畫就創作于笈多王朝時期。
在笈多時期,隨著印度教的復興,印度教神像雕刻也蔚成風氣。著名的埃羅拉石窟,就開鑿于笈多時期,34座石窟中有17座為印度教雕刻。毗濕奴、濕婆等印度教神明及其化身的大量精美雕像,構成了印度教圖像的巖石百科全書。
印度古代數學的發展在笈多時期達到頂峰,并在隨后的幾個世紀中繼續發展,從而取得了許多世界領先的重大成就。數學家和天文學家阿利耶毗陀(圣使)、伐羅訶密希羅、(彘日)、婆羅門笈多(梵藏),大醫學家妙聞等,可謂人才輩出。
所以我們說,笈多王朝是印度古代歷史上一個名副其實的黃金時代。
那么下一講我們將了解早期留學印度的一代高僧玄奘的印度之行及見聞。
感謝你的收聽,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