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榮。這一集的主題是恍恍惚惚的道,我們要介紹《老子·第21章》。我們一直在強調(diào)一點,你既然學(xué)老子的道家,那對于“道”,實在是不能繞開這個主題,但是偏偏“道”又是無法用文字語言來加以描述的。老子也是盡他的力量,他全書81章,有大概15章(20%)是專門介紹什么是道的。
一般研究道家的人遇到這些章節(jié)都覺得壓力很大,不知道該怎么去說清楚。因為老子一開頭就說過了,“道可道,非常道”,你把它落在言語和文字的層次,所說的不是那個本來的道。但是我們要勉強去說,因為這是避不開的。所以《老子·第21章》就是一個重點。我們還是一樣,先把它原文讀一讀,再設(shè)法作一個扼要的說明。
《老子·21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yǎo)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
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這一段是描寫道的,聽起來有點模模糊糊的,但是它的意思至少字面上我們先這樣去了解。
首先,他說“大德的表現(xiàn)完全跟隨著道”。他在說什么?我們一直強調(diào),我們學(xué)任何東西一定要先澄清概念。不管你是不是知道它的意思,但至少字面上老子的“道”很簡單,就是萬物的來源與歸宿,你把這句話記得,道就是萬物的來源與歸宿。那“德”呢?老子的“德”是說萬物從“道”所獲得的萬物的本性。所以山河大地、花草樹木,每一樣?xùn)|西只要存在,都有它自己的德。
這一段所說的“孔德之容”,我們翻成“大德的表現(xiàn)”,是指什么呢?是說整個宇宙萬物都有各自的德,它們?nèi)绻颊罩碌姆绞絹肀憩F(xiàn)的話,會有什么樣的后果?他后面說“唯道是從”,都是跟著道去走。因為道給你德,安排你有什么樣的本性,你本來就是會按照道的安排去生存發(fā)展。
但是不要忘記,這里面只有人不一樣。因為人的德(本性)里面,包含著認(rèn)知能力,就這四個字是人最大的特色,但也是這四個字給人帶來最大的挑戰(zhàn),這里面當(dāng)然有好有壞了。你的認(rèn)知能力如果只知道區(qū)分的話,就每天跟別人去分來分去、比來比去。你區(qū)分之后,發(fā)現(xiàn)有問題,那你就可以避開災(zāi)難了。避開災(zāi)難還不夠,再往上提升,設(shè)法從道的角度來看萬物。所以,宇宙萬物里面只有人有悟道的可能性。所以他這邊講的“孔德之容,惟道是從”,你也可以把它理解為那是悟道的人,誰啊?圣人,他的觀點。
后面開始,他說:道這種東西是恍恍惚惚的。說實在,這句話就引來很多誤解,原文是“道之為物,惟恍惟惚”,什么誤解呢?我自己念大學(xué)的時候,有個老師教道家,他就從這句話證明老子是唯物論。說實在的,你如果讀原文的話,“道之為物”是說道這種東西,它并沒有說道是物質(zhì)。所以用“唯物”或“唯心”去加在古代的很多觀點上,不見得適當(dāng)。因為唯物、唯心這兩個詞在西方是近代以后,從笛卡爾之后,才分得比較明確的。它并不是我們今天所想象的,好像一切都是物質(zhì),一切都是心。事實上,你從老子這句話實在不能這樣判斷,他只不過說,道這種東西是恍恍惚惚的。
事實上,恍惚、惚恍這個詞前面出現(xiàn)過了。為什么恍恍惚惚呢?底下就說明了,先說:惚惚恍恍啊,其中卻有某種形象;恍恍惚惚啊,其中卻有某種物體。深遠(yuǎn)暗昧啊,其中卻有精微之氣;精微之氣極為實在,其中竟有可靠驗證。連講四句話,描寫什么?說道這種東西,里面有象,有某種形象;里面有物,有某種物體;然后其中有精微之氣,代表不是虛幻的;然后還有可靠的驗證。
連說這四句話,目的何在?說到最后還是表達(dá)兩方面的意思。一方面你不能說道是“有”,你說它是有的話,那麻煩了,宇宙萬物是不是有啊?宇宙萬物是有的話,道就不是這樣的有。那你說它是“無”吧,你說它是無的話也麻煩,無怎么可能生有呢?
所以為什么我們常常強調(diào)王弼的解釋值得尊重,王弼就把《老子》里面談到“無”與“有”的地方(只有少數(shù)幾個地方),特別說:所謂的“無”是指無形,“有”是指有形,他是以人的認(rèn)知能力、感覺能力,你能不能看到,以這個來做判斷標(biāo)準(zhǔn)。對人來說無形、有形,那不是真正的無與有,只不過是你沒看到,它是無形的。這里本來沒有花的,忽然開一朵花出來。以前沒有,是因為無形,現(xiàn)在有,是因為有形,隔了一兩個月花又不見了。花怎么又不見了?變成無了。它不是真的變成無,它分解掉了,你看不到了。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了解的話,就知道老子不管怎么描寫,他的目的都是一個,讓你知道:這個道雖然是非常深刻的、非常奧妙的,但是它不是一般的有,也不是一般的無。但是無論如何,它一定存在。為什么?它如果不存在的話,你說了半天說什么?你根本是浪費時間,給自己找麻煩。
后面就接著說,從現(xiàn)在上溯到古代,“自今及古”。這句話提醒我們什么?以前說過“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所以老子談到古與今是時間上,過去與現(xiàn)在。這一段是從現(xiàn)在上溯到古代,然后說它的名字不會落空,根據(jù)它可以觀察萬物的本源。什么叫做名字不會落空呢?你說“道”這個名字,它是真的嗎?假的嗎?有這個東西嗎?有道這個名稱,他要強調(diào)它名字不會落空,是因為真正有個東西,我后面才稱它作“道”。
我們這一章是《老子·第21章》了,再過四章,到《老子·第25章》,那一章是老子書里面最關(guān)鍵的一章,為什么?因為它里面就提到,“道”這個字怎么來的?是先有東西存在,作為根源作為歸宿,沒有名字,但人類一定需要名字,你跟我講這樣?xùn)|西沒有名字,我怎么認(rèn)識呢?我怎么去了解它呢?但是給我名字的話,我就可以了解嗎?也未必。你跟我講這個道,然后我就聽了就懂嗎?我還是不懂,你還是要說明:道是萬物的來源與歸宿。
事實上,人類怎么可能去了解萬物的來源與歸宿呢?來源一百多億年前,歸宿幾十億年之后,但至少人在思考的時候,他知道任何東西的存在總要有一個來源吧,總要有一個結(jié)束之后去的地方吧,所以老子說:我們叫它作道,道這個字就是名字,它不會落空的。一定有一個來源與歸宿,它叫做道,這個道一旦定了名字以后,就不會落空了。
然后怎么說呢?就是我們常強調(diào)的,根據(jù)它可以觀察萬物的本源,這就重要了。“以閱眾甫”,眾就是萬物,甫就是像父親一樣,萬物的本源。結(jié)論就跟我們所想的一樣了,我們就可以知道老子這個結(jié)論很明確,一定是講道的。他說,我怎么知道萬物的本源是什么樣子呢?根據(jù)就在這里。這就是老子這一章的內(nèi)容。
那么我們怎么去了解它呢?從第一句開始,大德的表現(xiàn)完全跟隨著道,等于是你張開眼睛,看看宇宙萬物的變化。宇宙萬物不斷地生生,不斷地滅滅,一直在發(fā)展中,它都是跟著道的安排。道的安排怎么說?我經(jīng)常用兩句話來說:一句話就是說,萬物它會保持一種生態(tài)平衡;第二句,這種生態(tài)平衡有一種食物鏈的關(guān)系。所以合起來可以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但是人類出來之后,就可以靠他的智慧,發(fā)展人類的文化,改變地球表面的一些現(xiàn)象。但你再怎么改變,改變不了人類自己的命運——就是人也是萬物之一。所以在這個時候你就知道,原來這邊所謂的所有的萬物,它的德的表現(xiàn)都是根據(jù)道的安排的。
后面就一大段都在描寫道是一種什么樣的東西,他就用“惟恍惟惚”來說明,連續(xù)用四個詞——惚兮恍兮,恍兮惚兮,窈兮冥兮,還要強調(diào)其精甚真。“真”這個字就是關(guān)鍵,代表它不是假的,確實有這東西存在。這種描述的方式也提醒我們,老子一開頭在第4章就已經(jīng)說了,他用的是疑似法,好像這樣、好像那樣,他沒辦法跟你說一定是怎么樣,因為那不是語言可以表達(dá)的,但一定有一個道存在。
譬如在這里我們可以對照一下西方近代一位哲學(xué)家的說法,這個哲學(xué)家就是笛卡爾。我想很多人都知道笛卡爾說一句話——我思故我在,但是不要忘記,光靠這句話的話,不足以成為一個大哲學(xué)家。當(dāng)你說“我思故我在”的話,他的意思可以說:我的本質(zhì)就是思考能力,我一思考的話,我的存在就不能被否定。
但是問題是笛卡爾的年代是1596到1650,他已經(jīng)過世了,他現(xiàn)在在哪里呢?他的“我思故我在”這句話,難道只有他在活著的時候可以說嗎?所以笛卡爾在他的書里面講完“我思故我在”,隔了幾段話,他特別強調(diào)“我在故上帝在”。我在故上帝在,像我這樣一個短暫的生命能夠存在,就可以證明上帝的存在。
我們聽到上帝先不要有反感,或者有其他的想法,你不一定要信他的宗教,但問題是,哲學(xué)家所說的“上帝”,就和老子所說的“道”幾乎是一樣的意思,代表萬物的來源與歸宿。所以笛卡爾說“我在故上帝在”的時候,就有點像老子說“我們這些短暫的存在,今天能夠存在,是因為后面有一個道作為來源與歸宿”一樣的意思。
所以為什么我們學(xué)了西方哲學(xué),再回頭看自己的國學(xué)的時候,會覺得道家確實很了不起,尤其老子的思想那么明確,可以給你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所以有關(guān)對于道的認(rèn)識,你不管怎么描述,你都不能忽略一點,也就是莊子用的兩句話,他說“得魚忘筌”“得月忘指”。你要捕魚的時候,你需要竹簍子,你要看月亮是吧?要看別人手指指著月亮,你才能夠按照它所指的方向去看。
所以后代就把這兩句話當(dāng)做什么?你得到魚,就要忘記那個魚簍子;看到月亮,就忘記那個手指。竹簍與手指等于是我們的語言文字,它是一個載體,所以重要的是魚,重要的是月,也就是說重要的是道。你不管聽老子用各種方式來描寫,講到最后他就是要凸顯出來讓你覺悟:宇宙萬物是有來源與歸宿的。
所以在這一集里面,我們再度學(xué)到老子對道的描述,這一方面的資料后面還會出現(xiàn)的。所以我們知道,這是老子思想里面的核心觀念。我們要明白,老子整個思想就是要幫助我們?nèi)ノ虻馈A私馊说拇嬖诓皇且环N隨機的、偶然的出現(xiàn),好像沒有生命的意義似的。道讓我們存在,有它的安排,而我們的主要的任務(wù)就是要悟道,然后可以展示不同的生命的境界。這是我們今天的一些想法。我是傅佩榮,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