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一提到他,大家都會想起電視劇中的形象,無論是周杰版的包拯還是金超群老師演的包拯,可以說都是非常深入人心的。
但是,無論是電視劇中還是書籍中,大家關心的都是包拯怎么審案,怎么破案,也都知道他各種別稱,包大人、包公、包青天、閻羅包老等等。
包拯在官場上的形象太入人心,以至于人們不關心他在其它方面上的問題。
在當時的宋朝,一般的官員們可以娶一個妻子,納兩個妾,但是包拯確實專情人士,是一夫一妻的好榜樣,他并沒有像大多數官員那樣,妻妾成群。
包拯的第一任妻子:李氏
李氏可以說是包拯的原配妻子,包拯與她也相敬如賓,但是上天不眷顧,李氏在與包拯婚后不久便因病去世,跟重要的是二人并沒有得一兒半女。
包拯的第二任妻子:董氏
董氏出生在官宦世家,從小就接受到很好的教育,并且為人溫和善良、知書達禮,可謂是包拯的賢內助。
包拯在當時要進京考試時,董氏對包拯說到:“大丈夫志在四海,家中瑣事,我會處理,父母大人我會悉心照料,你只專心應對考試便可。”
包拯也不負眾望,考上進士,受任為大理平事,但是為官不久后,因為父母不想他離開自己身邊,包拯出于孝心,便辭職回家贍養父母。
這種事情一般女子都不會接受,而董氏并不埋怨包拯的這一做法,選擇跟他一起回鄉照顧父母,并鼓勵包拯,認為:“先盡孝后盡忠,百善孝為先。”
可以說董氏的做法,讓包拯無比欣慰。
幾年后,包拯父母相繼去世,包拯在雙親的墓旁筑起草廬,直到守喪期滿,還是徘徊猶豫、不忍離去,同鄉父老多次前來勸慰勉勵他,包拯才決定回京赴官,再次赴官已經離當初離職有十一年之久。
包家長子長孫皆病逝
而此時包拯與董氏的孩子包繶,也都已經五歲了。
之后的包拯忙于事業,兒子包繶在被宋仁宗八歲時候就賜封為太常寺太祝,之后又娶了三朝宰相呂蒙正的外孫女崔氏為妻,可謂是事業愛情雙豐收,但包拯的打擊從天而降。
包繶就要在上任太常寺太祝的時候,突然因病去世,包家上下都非常的傷心,崔氏甚至哭的昏厥過去。
幸運的是,兒子包繶還是留下了自己的孩子,名字為包文輔。
可是幾年之后的長孫包文輔又夭折。
董氏與包拯,短短幾年就失去了長子和長孫,可謂心如刀絞。但包家卻想勸自己兒媳崔氏改嫁,崔氏卻說:“公公是天下盡為仰慕之人,吾可代夫君奉養翁姑,心滿意足矣。”
這讓包拯仰天長嘆到:“老天,你為何如此對我,真要叫我包家無后?”
董氏的開明,丫鬟為包拯生子
董氏也深知自己已經五十多歲的人了,早已無生育能力,于是為了給包家留下血脈,力勸包拯娶小妾,但是包拯卻沒有同意。
此時的董氏也在物色人選,而在眾多丫鬟中挑選了一位,其姓為孫。
董氏一邊做夫君包拯的思想工作,一邊做著孫丫鬟的思想工作,最終在董氏的努力下,包拯也算娶了一個小妾。
但是不知道二人為何,卻始終相處不到一起,最終分道揚鑣,可回到家中的孫氏,卻發現自己已經懷孕了。
懷胎十月,一朝分娩。孫氏生下一男娃,而消息不脛而走,被包拯兒媳崔氏知道,于是力勸孫氏回到包府,但孫氏卻拒絕了,并允許他們帶走孩子。
董氏偷偷帶孩子回府,自己撫養起來。
包拯六十得子,對天跪拜
第二年,包拯六十大壽時,兒媳崔氏便給包拯準備了一份大禮,將襁褓中的孩子交給了公公包拯面前。
包拯和董氏認真的聽著兒媳崔氏的話,得知此子是包拯的親生骨肉,二人大喜,而包拯馬上對天跪拜,以示自己之前的不敬。
包拯也因此得以后繼有人,并親自給他取名為包綖。
包綖也就成為了包拯的唯一骨肉,而他的親生母親孫氏,算不上包拯的妻子,也算不上包拯的小妾,而她的身份始終停留在丫鬟上,所以人們都說包拯的孩子為丫鬟所生。
包拯能夠后繼有人,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了,包拯事業在好,沒有后人在當時是大罪過,無言面對祖宗的,長子與長孫的去世可以說打擊到了他,但是老來得子也是一種大喜了,而包拯的兒子包綖也是非常爭氣,為家門爭光結彩。
現在包拯的后人已經很多了,最著名的是便是船王包玉剛,可以說包家的血脈至今延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