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缺糧是必然的,要不然怎么會發(fā)明木牛流馬來運糧,而要說蜀漢與戰(zhàn)國時期對比,為什么戰(zhàn)國七雄打仗數(shù)百年都不缺糧,諸葛亮卻嚴重缺糧呢?
先講一下諸葛亮北伐,諸葛亮總計五次北伐,第一次為公元228年,因馬謖失街亭致使蜀漢失去有利形勢,北伐就此失敗;第二次為228年冬,趁東吳進攻,再次北伐,可是因糧草不繼被迫退兵;第三次為229年春,此次北伐諸葛亮成功奪取武都、陰平,達到目的,擊退魏軍;第四次為231年春,此次北伐因李嚴怕糧運不濟,假傳旨意讓諸葛亮退兵,不過此次確實出現(xiàn)蜀漢糧草供應不足現(xiàn)象;第五次為234年春,諸葛亮經過大量的準備,可是自己卻病死在北伐中,蜀軍不得不退軍。
從這可以看出,諸葛亮北伐,僅第二次和第四次是因為糧草不繼,其中第四次還是有李嚴個人問題,諸葛亮其實在第二次北伐之后,知道糧草是一大問題,有意解決,但缺糧也是蜀軍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第五次北伐之時,司馬懿設想的就是與諸葛亮長期對峙,消耗蜀軍糧草,好讓蜀軍自行退兵。
至于戰(zhàn)國七雄不缺糧,而蜀漢缺糧,主要是有以下幾點:
一:作戰(zhàn)地點不同
戰(zhàn)國七雄之間的作戰(zhàn),大多數(shù)都是在中原地區(qū),好比五國伐秦,也僅僅是攻到了函谷關,那時主要出力的三個國家韓趙魏,皆是中原地區(qū)國家,盛產糧食,自然不會缺糧。
反觀諸葛亮,北伐所戰(zhàn)之地皆是秦嶺山脈,此地形對于蜀漢既是好又是壞,好在于是天然的屏障,有利于保護益州,壞在于秦嶺之險,并不利于糧食的運輸,這造成運糧始終困擾諸葛亮。
正如《史記》所記載:秦嶺天下之大阻也。
第二點:運糧方向
秦國攻下巴國和蜀國,巴蜀之地經過秦國的治理成為秦國的糧倉之一,但是這個糧倉正如當時司馬錯主張滅蜀一樣,司馬錯認為:“得其地足以廣國”、“取其財足以富民繕兵”、“得蜀則得楚,楚亡則天下并矣”。
攻占巴蜀,不僅讓秦國疆域擴大,獲得糧倉,重點是能夠對楚國形成側翼的包圍,為水路南下伐楚提供有利態(tài)勢,而巴蜀的糧食也是通過水路提供給伐楚的秦軍,這樣更加方便,避免了以陸路的形式進行運糧,水路要比陸路更加方便、省力。
秦國利用巴蜀之地糧食,僅是為伐楚提供糧食,可是蜀漢則不同,諸葛亮北伐只能走陸路,而且要面對險峻的地勢,在古代打仗,運糧本就是大工程,再加上地勢的險峻,更加不利于運糧,況且諸葛亮出祁山,想要先占領攏右,這更是加大了運糧的行程,行程越長,運糧隊伍的消耗越大,到達目的地所剩糧食越少。
古代講究“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千里運糧,再加上蜀道難,蜀漢運到前線的糧食應該不足一成,這對于蜀軍來講,糧食消耗遠比魏軍要大得多,說白了就是蜀軍的運量成本太高。
第三點:蜀國國力
諸葛亮北伐的時候,蜀漢確實從夷陵之戰(zhàn)中已經緩過來勁,可是諸葛亮北伐之前,剛剛平定西南蠻夷,國內局勢也算剛穩(wěn)定下來,此時的蜀漢人口也就在百萬左右,但是要養(yǎng)著超過十萬人的軍隊,除去這十萬人之外,再除去老弱病殘,以從商、從官、從吏等人,田地里真正工作的年輕男人能有多少,如果一個國家的土地,要仰仗著女人耕作,那收成會好嗎?
益州雖盛產糧食,可是蜀漢時期人口少,相應勞動力就少,土地再多,種不過來,終究還是缺糧。
當然,這些諸葛亮都知道,畢竟蜀漢兵民國力僅僅是曹魏的四分之一,于是諸葛亮想的就是占領隴山,好吞并攏右之地(即隴西),切斷曹魏與隴右的聯(lián)系,進而吞并攏右,這里不僅是天然的馬場,攏右之地平坦,更是駐兵屯田的好地方,這樣才會大大節(jié)約蜀漢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諸葛亮的想法一直沒有實現(xiàn),所以才不得不一直從益州向前線運糧。
第四點:征戰(zhàn)頻次
諸葛亮六年的時間,五次北伐,難怪很多人都說諸葛亮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想要著急實現(xiàn)“興復漢室”的愿望啊!
可是現(xiàn)實卻是,諸葛亮北伐給國家也背上了沉重的負擔,經濟負荷、國力衰退、人口下降等問題,但很多人都說,蜀漢進攻才是最大的防守,諸葛亮是否也是這樣想的,已經不得而知了。
相比諸葛亮六年五次北伐,戰(zhàn)國時期的戰(zhàn)爭頻次明顯要低,戰(zhàn)國總計254年時間,數(shù)得上的戰(zhàn)爭三十九起,再加上一些小的戰(zhàn)役,就算是一百起,那平均也是兩年半才一次,而且這些戰(zhàn)爭都是七國之間輪流的,甚至還涉及到戰(zhàn)國七雄之外的戰(zhàn)國小國家,所以相比之下,戰(zhàn)國期間的戰(zhàn)爭頻次明顯低出很多。
戰(zhàn)爭頻次也決定著一個國家修生養(yǎng)息的時間,蜀漢明顯就是在超負荷運作,而戰(zhàn)國七雄則是打完休息,休息好了再戰(zhàn)。
諸葛亮其實也不愿意北伐,這與自己當時制定的“隆中對”策相背,畢竟荊州對于蜀漢太重要了,沒有辦法在實現(xiàn)順流而下,從荊州出兵北上的戰(zhàn)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