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科學知識體系
系統科學知識體系的結構根據其理論概括程度的高低,可以劃分為3個層次:
①系統的基礎理論。奧地利生物學家貝塔朗菲創立的一般系統論,比利時物理學家和化學家I。普利戈金和布魯塞爾學派提出的耗散結構理論,德國物理學家H。哈肯倡導的協同學,分別從生物學、物理學和化學等不同學科出發,探討共同的系統理論正在形成系統的基礎理論學科——系統學。
②系統的技術科學。指運籌學、系統方法和計算科學技術。運籌學包括數學規劃、博弈論、排隊論、庫存論、決策理論、搜索論和網絡技術等。系統方法是合理地研究和處理有關系統的整體聯系的一般科學方法論。系統方法在唯物辯證法的指導下,運用系統理論,為研究和設計各種系統客體提出基本的原則,引導人們有效地解決各種現實課題。現代計算機科學技術主要是電子計算機的應用,這是系統研究和開發的必要工具,它使復雜系統的大量數據的定量分析得以實現。系統的技術科學這一層次是一個中介環節,它為系統理論運用于系統工程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手段,具有應用理論學科的性質。
③系統工程技術。指系統工程或系統分析。在國外,廣義的系統分析與系統工程并無區別,涵義幾乎相同,兩種專門名詞交互使用。狹義的系統分析則是一種決策方法,用于決策階段,而系統工程則用于管理活動全過程。在中國統稱系統工程。系統工程是組織管理的技術和方法,具有應用學科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