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少時起,就不斷地被問,“將來你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隨后,不斷自問,并將一切美好的愿望投射到現實的憧憬之中。可是隨著時間推移,漸漸長大才意識到,真正糾結的問題似乎并不在此。
小時候我們的理想是當科學家,想當畫家,亦或歌唱家等等,那時我們只需要一個最單純的夢,就可以天真的憧憬未來,可后來發現,理想與現實總是存在這樣那樣似乎永遠無法調和的矛盾,理想開始向現實妥協。
我們承托著期望,肩負著責任,我們不敢再任性而為。一切想象與熱情開始離我們越來越遠,我們不再大膽,不敢再玩刺激的冒險游戲。似乎有一條為我們量身而設卻又千篇一律的軌跡,我們不敢越軌。
害怕現實社會的價值評判——你要追求成功,成功就是要獲取成就、地位,獲得能使我們得到崇拜的一切,獲得滿足我們一切欲望的能力。正因如此,我們不敢再將內心中脫穎而出的本性付諸生活。我們害怕失敗而不敢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
尼采曾說:‘我們無法把握生活中發生的事情,但可以把握詮釋這些事情的方式。’
既然生命只有一次,為什么不按自己的意愿去過一生呢?太在意外界的評價無異于自尋煩惱,任何人沒有干預我們人生的權利。只是,我們需要足夠的勇氣去走自己想走的路。
面對世俗的狂流,真正的成功者敢于堅定自我而不淹沒其中。黑塞在《德米安》中這樣說,‘對每個人而言,真正的職責只有一個:找到自我。然后在心中堅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所有其他的路都是不完整的,是人的逃避方式,是對大眾理想的懦弱回歸,是隨波逐流,是對內心的恐懼。’我們是為了實現自身生命的意義而來到世上一起感悟人生,沒有理由活在外界的評價中,按既定的人生模式生活,那是對生命的極大浪費!
人生就像作畫,正如毛姆說的那樣,我們的作畫是由里及表的——如果我們能迫使世人接受我們的眼光,世人就稱我們是大畫家;如果不能呢,世人就不把我們放在眼里。但我們并不因此而有所不同。偉大也罷,渺小也罷,我們才不看重這些世人的褒貶之詞哩,我們的作品問世之后會有什么樣的遭遇,那是無關緊要的;在我們作畫的時候,我們已經獲得了所能獲得的一切。
所以,不要不敢傾聽你內心真正的聲音。那個聲音告訴你什么是你真正想要的東西,是真正的自我。勇敢的堅守它,永不停息,才是我們一生該做的事。
一樣的眼睛,不一樣的看法,一樣的耳朵,不一樣的聽法,一樣的嘴巴,不一樣的說法,一樣的心,不一樣的想法,一樣的錢,不一樣的花法,一樣的人們,不一樣的活法。
這輩子,請為自己而活。
再優秀,也得碰上識貨的人。
再付出,也得遇上感恩的人。
再真誠,也得趕上有心的人。
再謙讓,也得面對珍惜的人。
你所知道的不要全說,你所看到的不要全信。我不太肯定我的方向,但是我希望自己能走的遠一點。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會以為這就是世界。www.yiqi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