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很古老的問題,也是一個很傳統的問題。同時,也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當然,也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
這是一個人人都面臨的問題,哪怕是丁克家庭,甚至獨身主義者。所以,這是一個人人都曾思考過的問題。只是,思考得或深或淺而已。
那么,問題來了:
既然這個問題一直存在,如果突然有人問你,生兒育女的目的是什么?你作何回答?
雖然,經過千百年的總結,“養兒防老”已經演變成一句俗話,但是當這四個字從你嘴里說出時,你真的底氣十足嗎?恐怕不盡然。
別不服氣!因為,養兒能不能防老,不僅僅取決于你的教育能力,還取決于孩子接受教育的能力,更有社會和客觀等諸多因素在起作用。
即便,養兒真的能防老,對于這種過早地把重任強加于孩子的行為,您不覺得有些殘忍和自私嗎?
這似乎是一個最傳統、最無私甚至最有責任感的回答,也應該是一個沒有非議的回答,因為“傳宗接代”是任何一個物種必須肩負的任務。
但是,這不是一個令人驚艷的回答。
今年春節,讀研一的兒子寒假只有半個月的時間,我們朝夕相處,今天他就要乘機返回西安了。在這段有限的日子里,對上述這個傳統得不能再傳統的問題的確進行過思考。但是,我想的最多的不是養兒防老,也不是傳宗接代,而是自己的責任。
在我的責任當中,想的最多的不是給他留下更多財物,也不是如何幫他成家立業。而是如何幫他盡早“成熟”。
因為,我深知“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的道理。
再說了,即便是為了養兒防老或傳宗接代,不也有個質量問題嗎?
所以,盼兒能自立自強,是我的第一希望。
一直以來,我以我的這種育兒理念而欣慰,甚至沾沾自喜自鳴得意,直到昨天晚上聽了兒子對這個問題的詮釋。
說起我兒子,熟悉的人知道,兒子是一個經歷過人生磨難甚至生死的人。
昨天晚上從外面吃過晚飯回來,父子倆在酒店閑聊人生理想,中間也夾雜了這個問題。他說:“……,將來在事業上,我會爭取實現您這輩子沒實現的理想,努力爭取有機會一輩子好好地做學問做研究。但,還有一件重要的事,必須要實現,那就是我要有子嗣!”
聽到這里,我不免有些驚訝,這小子這么早就有傳宗接代的念頭?我雖沒有說話,眼睛里卻充滿疑惑。但他接下來的話讓我不得不驚嘆:“我一定要在這個世界上留下真正屬于我的東西,以證明我確實來過!”
……
雖然,兒子在很多方面還很不成熟,在我眼里還有太多的不滿意,但是對待這個問題上,他比我強,比我有高度。
這個寒假,我又一次看到了孩子的進步,欣慰。
成熟與年齡無關,可嘆!
2018.02.25 于騰沖。(照片于24日攝于城北董官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