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一)陪伴的現狀
1.陪伴成了監視。父母打著陪伴的名義,行的卻是監視之事。比如使用手機上傳作業到微博士時,父母故意裝著不經意地走到身后瞟一眼,目的就是看孩子是否利用手機在玩游戲或聊天。還比如孩子虛掩房門寫作業時,父母借送牛奶、水果之際,招呼都不打一個就破門而入,進來就到處瞧,好像孩子在干不可告人之事似的。這種類似監視的陪伴,孩子發自內心不接受。
2.陪伴變成了干擾。有些父母在陪伴孩子時,毫不顧忌地大聲講電話,放電視超大聲,孩子想要專注看書寫作業都不行。夫妻之間還會為一些芝麻綠豆的事情當孩子面吵鬧不休。孩子們說,這種干擾式陪伴,沒有變更好,一個人做作業最起碼還可以圖個清靜!
3.陪伴變成了責罵。看見孩子寫作業磨蹭,或者心不在焉,就開始責罵:你怎么這么笨呢?我也算聰明,怎么就生出你這么個笨蛋呢?做事慢騰騰的,還懶得出奇!這些父母嘴巴里蹦出來的詞語,全部是對孩子的價值評價。其實我聽到有些學生向我哭訴父母責罵他們時比前文的詞語更惡毒。比如,有父親罵兒子,我養個狗都比你強!有母親罵女兒,早知道你這么不聽話,我還不如生個叉燒。
4.陪伴變成了抱怨。有些父母陪了一段時間后見收效不大,就開始向孩子抱怨:為了你,我很久都沒出去逛街了,以前一起跳舞的姐妹都不認識了,喝酒會友都不知道是幾百年前的事了,你還在這兒不滿意,我到底是為了誰啊?孩子聽著這些抱怨,心煩氣躁,情緒失控時就會向父母發飆,親子關系就交惡了。
(二)優秀的父母怎樣陪伴孩子呢?(陪伴的策略)
2.傾聽孩子說。認真傾聽孩子說的話,尊重孩子。孩子說話的時候,不干擾孩子和打斷孩子,讓孩子可以自主的說話。
3.鼓勵孩子干。要多創造孩子自己做事的機會,不要什么都幫孩子做。家長無法替代孩子成長,孩子能做的事情都讓孩子自己干,不要剝奪了孩子成長的空間和機會。
4.和孩子共讀(親子共讀),堅持和孩子一起讀同一本書
5.養成好習慣。河圖輔導小學堅持推進和不斷實踐的“良好習慣二十條”是值得我們每一位家長學習的,而且要以身作則并引導好自己的孩子努力去遵守、去踐行,在學習、生活中不斷養成這些良好的習慣,奠定人生成長的基礎。
二、良好的溝通是培養孩子成才的基礎
良好的溝通是父母實施一切教育方法的關鍵;與孩子良好的溝通是培養孩子成人的基礎!
1.孩子現在像變了個人似的,不愿意和父母說話。小時候的整天黏在父母身邊,有什么事都和父母說。可現在卻沉默寡言了,放學回家后,除了吃飯,看電視,就是鉆進自己的房間不出來,
(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
之一:父母的自身不足(溝通的十大現狀)
1.對孩子期望過高,管教過嚴;
2.不尊重孩子,為孩子做所有決定與選擇;
3.不表揚孩子,以免孩子驕傲;
4.不相信孩子,不給孩子學會“自律”的機會;
5.愛往孩子身上撒氣,奚落孩子;
6.喜歡橫向比較,說得最多的就是“你看某某……”;
7.有條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
8.輕易許諾,但言而無信;
9.總是限制孩子做他喜歡做的事情。
10.忽略了孩子品格的培養。
之二:孩子成長原因
孩子成長三個叛逆期
1.2-3歲時,出現的叛逆行為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表現,稱“寶寶叛逆期”。
兒童叛逆期的反應:
1.認為大人的話有漏洞,大人的批評常常引起他們反感,反應激烈;
(三)良好溝通的策略
(1)控制情緒是良好溝通的前提
(2)好好說話是良好溝通的關鍵,
3.好好說話,有利于孩子成長
孩子:把最好的一面留給他人,把不好的一面留 給父母。
老師:
舉例:《非暴力溝通》
也許我們并不認為自己的說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是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通過非暴力溝通,世界各地無數的人們獲得了愛、和諧和幸福,當我們褪去隱蔽的精神暴力,愛將自然流露!
2.書面表達
比如,寫信、寫便條,在書寫的過程中進行冷靜的思考,情緒能慢慢穩定,措辭委婉,一旦情緒控制了,接下來的交流會更順暢。
舉例:72封書信
三、尊重
尊重孩子,就是要遵循孩子生命成長規律,順應人的自然狀態,發掘人的獨特天性,喚醒孩子的生命自覺。尊重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情緒……《正面管教》一文告訴我們,在真正尊重,應當從錯誤開始
冷靜面對孩子的錯誤
理性分析孩子的錯誤
合理引導孩子的錯誤
舉例:童年傻事
【第三部分 結束語】
1.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