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愛就是爸爸愛媽媽,因為它可以影響孩子終身,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對每一個家庭來說才是最大的福氣。可很多家庭都意識不到家庭和睦對孩子的影響。
一、影響孩子的性格。
一個懦弱膽怯的孩子必定會有懦弱膽怯的爸媽,一個暴躁易怒的孩子一定有脾氣暴躁的父母,而一個積極樂觀的孩子他的家庭一定是和睦的。因為從小家里就沒有吵鬧的聲音,他從小就在感受父母之間的相親相愛,感受父母給予自己的愛。當他看到別的孩子哭泣的時候他甚至會覺得很奇怪,為什么這世上的孩子不是每一個人都在童年里開懷大笑?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反過來我們可以在孩子身上看到父母的狀態:父母樂觀,堅強,勇敢,善良,睿智,而孩子在這樣的環境里難道會變成問題少年嗎?所以這個世上沒有壞孩子,只有不稱職的父母。
二、影響孩子的情商。
嬰幼兒時期孩子是離不開媽媽的,如果一個孩子從小沒有媽媽或者媽媽被家庭磨得整日以淚洗面,孩子一定是自卑和抑郁的。他感受不到別的媽媽帶給孩子的充滿正能量的愛。三歲看大,三歲前如果媽媽在不和睦的家庭生活,必然會讓負面的情緒影響孩子一輩子。
過了嬰幼兒時期,就是父親應該擔更多的責任,這個時候媽媽嘮叨再多都不敵爸爸的一句話,爸爸用他的父愛教給孩子信任,耐力,毅力,感恩,還包括人生三觀。所以這些情商的東西父親才能給予孩子,而家庭和睦才能促使父母默契地做好銜接工作,大家互相鼓勵,共同努力給孩子最健康的身心。
三、影響孩子的婚戀認知。
恐婚人群為什么存在?是他們自身出了問題嗎?不是的。是他們沒有從自己的原生家庭感受到婚姻的幸福,從小看慣了父母親爭吵打鬧,所以對他而言婚姻就是讓兩個人過的不幸福的源頭,只有遠離婚姻才可以避免這些問題。
而和睦的家庭出來的孩子,他不僅會勇敢地選擇談戀愛,而且他還會把自己的父母的形象作為篩選另一半的標準,因為在他心里父母是完美的,只有自己堅持和他們一樣才會幸福。
四、影響孩子為人處事的能力。
其實以上所說的影響都是決定一個人在社會上生存的重要因素,畢竟父母養大孩子無非就是希望他在社會上能很好的立足,一定要夠優秀。
所以我們會看到各行各業各種性格的人,有的人有堅毅的性格,能忍受所有的挫折,甚至并會因為一次次的打擊而后退。
可有的人因為老板的一句話就選擇跳槽,這樣的人根本成不了大器,以后也就只能拿著固定欺負不高的收入維持生活。
有的人朋友很多,因為他樂觀,陽光,大度,仗義,所以他在社會上能游刃有余。他的背后絕對不是有問題的家庭,因為問題家庭的孩子要么自卑,要么膽怯,要么小心眼,總之別人是用樂觀的心態在艱難中成長,他是在用悲觀的心在本該的幸福中成長,一個成了棟梁,一個為棟梁打工,這就是原生家庭的力量。
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中,家庭成員之間要學會互相欣賞,互相賞識。要營造一個好良好的家庭環境,那么父母與孩子之間就應該互相欣賞對方的優點,容忍對方的缺陷,互相贊美對方,經常夸獎對方。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家長和孩子的人格更應該保持平等,父母不應該因孩子年紀小而忽略他在家中的地位,這樣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十分不公平的表現,平等是創造良好家庭心理氛圍的前提,無論是父母還是子女,任何一方的優越感都會讓其他的家庭成員產生心理隔閡和心理壓力。
一個甜蜜的家庭,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平等的。父母給孩子相對程度上自由,這對于孩子才是最好的教育。良好的家庭環境影響孩子的一生。我們都希望孩子能擁有溫暖學會感恩,助人為樂,彬彬有禮、對人和善的一種良好性格。花一點時間多多陪伴孩子,明白孩子需要什么,才能進行更好的教育。父母要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不要讓一個壞的家庭環境影響孩子的一生。在孩子教育的道路上,家長們還需更加用心、努力。(馮富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