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口腔潰瘍;當歸六黃湯;瀉黃散
中圖分類號:R781.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07)05—0028—01
近年來筆者采用當歸六黃湯合瀉黃散加減治療口腔潰瘍30例,取得一定療效,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組病例均為門診病例,年齡20~55歲,平均37歲,其中20歲~40歲10例,41歲~55歲20例,病程最短1周,最長10a。臨床表現為口腔粘膜發生潰爛、疼痛,反復發作,頑固難愈。
1.2治療方法采用當歸六黃湯合瀉黃散加減治療。方藥:當歸15g,生地30g,熟地30g,黃芩15g,黃連10g,焦柏10g,口芪30g,藿香15g,梔子15g,生石膏30g,防風15g,甘草10g。疼痛甚者加丹參30g,乳香15g,沒藥15g;脾虛便溏者去生地、生石膏加薏苡仁、淮藥、茯苓。每日1劑,水煎服,每日3次,7d為1個療程。
2、治療結果
30例患者經服藥治療后,痊愈27例(潰瘍完全消除),好轉3例(潰瘍范圍較前縮小),總有效率100%,服藥最長1月,最短1周。
3、典型病例
患者,女,50歲,2004年8月20日初診,患者自2000年以來,每年秋、冬季出現口腔潰瘍,多方中西藥治療療效欠佳,往往遷延2~3月自行好轉,此次發病lO余天,口腔內多個潰瘍點,表面有黃色膿性分泌物,疼痛輕微,納差,眠可,大便稍干,小便調,舌紅苔薄白,脈細緩。舌脈癥合參屬氣陰兩虛,虛火上炎。擬益氣滋陰清熱治法,處方:當歸15g,生地30g,熟地30g,黃芩15g,黃連10g,焦柏10g,口芪30g,藿香15g,梔子15g,生石膏30g,丹參30g,炙乳香15g,炙沒藥15g,甘草10g,3劑后潰瘍面明顯縮小,疼痛緩解。守方連服4劑后痊愈,隨訪1年,未曾復發。
4、體會
本病屬于中醫“口瘡”、“口疳”、“口糜”等,辨證分型有:心火上炎、胃物熱熾、心脾積熱、肝氣郁結、心脾陰虛、脾胃陰虛等型。方中當歸、生地、熟地入肝腎而滋陰養血,以黃連、黃芩、黃柏、梔子清熱燥濕利濕,合清胃火之生石膏,火熱去則陰自堅,熱清則火不內擾,黃芪補中益氣,藿香芳香悅脾,理氣和中,化濕醒脾,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共奏滋陰清熱,益氣醒脾之功。(歐陽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