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的700萬獎金還沒發完,就收到了表妹要錢的短信:“給我4萬,不然你就等著吧!”對此,莫言輕松回應:“謝謝,請便!”
莫言小時候的家里經常吃不了飯,并且挨餓受凍,然而此時的莫言認為,可以餓肚子,但是不能不看書,莫言的自我覺醒意識已經超過了當時90%的人。
莫言從小就渴望農村的說書人。那時候的鄉村集市上有很多說書人,這是莫言小時候推崇的最高尚、最有趣的職業。那時候我想做一個講故事的人,手里拿著竹板給觀眾講我心里的故事。
并且,受在華東師范大學讀書的哥哥的影響,莫言家里保存了很多語文課本和文學刊物,莫言經常閱讀,也就種下了他熱愛文學的種子。
他一邊努力活著一邊努力創作,直到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莫言成名后,一直看不上他的表妹找到他:“我有你兩個把柄。給我四萬塊錢,我讓你無憂。不然我讓大家看看,中國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是什么!”
誰料到莫言聽到后,只說了四個字:“謝謝,請便。”
表妹見狀大怒,說:“那就別后悔!”然后她就再也沒有聯系過莫言。
這兩個“把柄”是什么?一個是莫言因為之前開會打瞌睡沒有成為大領導,一個是莫言讓重病的父親生氣,導致父親去世。其實這些也只是謠言,根本不算什么,只是她要錢的一種手段。
而這段故事,就被莫言寫進了作品《晚熟的人》內。
這本《晚熟的人》是莫言在獲獎后所作的作品。
也是莫言2011年到2020年間發生的故事。這十二個故事依然是現實與魔幻的重疊,每一個都是他以往小說中從未出現過的。
十二個故事酸甜苦辣,荒誕而現實,是時代小人物的跌宕起伏和奮斗歷程,也是一部從歷史到現實的諷刺喜劇。莫言把自己置身其中。作為敘述者,他既是故事中的一方,也是故事之外的看客。
在這本書中提到了晚熟人的特點。莫言覺得本性善良的人是晚熟的,是被獵人催熟的。后來雖然開始懂事,但還是善良真誠,不斷尋找同類,最后成為最孤獨的一個。
生活中一定有這樣一種人,年輕的時候很傻。無論是和人打交道,還是在職場上,看起來都很傻很蠢。他們根本不懂規則,也看不透事情的全貌,但每天還是很開心。
慢慢的,在經歷了越來越多的人情之后,漸漸明白這個世界的冷漠和殘酷。
但即便如此,他們也不想隨波逐流,總想保留自己天真善良的一面。
他們堅信,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一定能找到幸福,不去迎合和討好,也能過上適合自己的生活。
這就是晚熟的人。
別人聰明的時候,我們傻傻的;當別人千方百計進入衰退期的時候,我們恰好被自己的靈魂開悟,念念不忘自己的耳朵,沉迷于讀書,變得不省人事,禿頂長毛。
甚至有一位讀者說,讀了《晚熟的人》,會讓很多逐漸對世界變得冷漠的人都會有同感。他們曾經用純真善良的心靈面對這個世界,他們很傻,也愿意用自己最善良的心靈去面對。
但是,只要和這個世界相處,你一定會遇到人的感情,感受到這個世界的冷漠和殘酷,最終依舊對這個世界有一顆赤誠的心。
如果你遇到一個晚熟的人,你就知道你會有多幸運。
同時,看完這本《晚熟的人》,很多讀者會在情節和描寫上被作者震撼。
情節是故事的細節。在我們自己看來,有些故事似乎根本不值得講,因為它們很平靜,但在莫言的作品里,卻幻化出那么多有趣的點,像一個素面朝天的女人,化了妝之后讓所有人大吃一驚,用這種感覺看著我。
而描寫很重要,尤其是寫故事的時候。只有描寫得當,故事才能寫得生動。
如果你喜歡閱讀?那么《晚熟的人》是不能錯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