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使用抗生素,是個很專業的問題,必要的時候還是要使用,不能因為抗拒抗生素而貽誤了孩子病情,這個要由專業醫生來判斷。需要明確的是,家長不可隨意濫用!一旦使用了抗生素,病后恢復期的調理更是不容忽視。
抗生素以前叫抗菌素,對許多細菌、霉菌、霉形體、立克氏體等微生物具有抑制生長、甚至殺滅的作用,在臨床上用來治療“微生物感染”性疾病。
看起來對付細菌很厲害,為什么國家要提倡少用抗生素呢?
耐藥寶寶,是孩子一出生就對抗生素和有些藥物具有耐藥性。在重慶、廣州等地,都曾接收過多名。這些寶寶,用一代抗生素、二代抗生素、三代、四代都沒效果。
很多人自己也有感覺。以前生病了用一代抗生素效果就很好,慢慢就變成用了就像沒用似的。這就是細菌對抗生素產生了耐藥性。
還有更多不幸的孩子,因為抗生素致殘。著名的“千手觀音”表演團隊里,就有很多孩子是因為濫用抗生素導致聾啞。
一直濫用下去,不僅會傷害孩子,發展到最后,還會變成無藥可用的地步。
抗生素還有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殺敵一千,自損五百。
細菌也分好壞。一股腦的抗生素涌進身體里,不分敵友就“大開殺戒”。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孩子用完抗生素后雖然癥狀沒有了,但體質卻越來越弱。
也正因為如此,中醫把抗生素理解為“虎狼之藥”。且抗生素都是大苦大寒的性質,用起來最傷脾。脾受損了,體質自然也會變差。
有人可能會說,我用抗生素怎么沒什么感覺?
沒感覺,不代表沒有傷害呀!
對抗生素沒有理解的人,會認為抗生素“包治百病”,只要一生病就會想到抗生素。但其實抗生素對很多疾病,都是沒作用的。
例如病毒引起的感冒、流感、腹瀉、皰疹性咽峽炎、流行性腮腺炎、毛細支氣管炎等。
這些情況,用了抗生素不但不能治療疾病,還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當然,國家提倡不濫用抗生素,也不代表不能用。在對癥又必須要用的情況下,該用還是得用。
咱們能做的,就是在孩子用抗生素后,如何把對身體的傷害降到最低。
抗生素最大的副作用,就是對孩子脾胃腸道的損害。脾是后天之本,因此使用抗生素之后,通常孩子體質都會下降。
那么使用抗生素之后,家長要怎么幫助孩子快速調理恢復呢?
使用抗生素之后,孩子的脾是很弱的,非常容易積食。病好之后,保持飲食清淡1-2周。一般3天后再開始逐步增加肉類、魚類。如果孩子沒有胃口,不要哄喂。如果孩子胃口變好,可以適當增加飲食內涵。一定要每天觀察孩子消化情況,如果消化不好,飲食繼續清淡,少食多餐。
如果腸道功能明顯紊亂的孩子,可以用1-2周的益生菌來幫助腸道菌群的恢復。但是不可服用過長時間。
一般2周以后孩子的消化情況會慢慢恢復,消化好的時候健脾益氣,可以用健脾益氣的食療方。適當增加營養,重點還是在三餐的飲食上,飲食上要均衡,可以給孩子吃肉、魚、蛋。但是一定要控制量,讓孩子的飲食豐富,但是同時不要吃太多,少吃多餐,消化好的時候逐步增加,時刻顧護脾胃。
病好兩周之內,一定要讓孩子多休息。一些戶外活動要減少,不要讓孩子玩得太興奮。如果可以,先不要去幼兒園,在家里休息1周以上。這個時候是最容易有外邪入侵的,不要看孩子馬上又很有活力了,就疏忽大意。
特別是用過大量抗生素的孩子,病好后晚上睡覺會容易盜汗、磨牙甚至開始尿床,不要因此就給孩子大補。慢慢調理脾胃,慢慢健脾益氣,就會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