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生與徐女士均是醫學類高材生,彼此于2012年確定了戀愛關系后次年就登記結婚,婚后育有活潑可愛及多才多藝的女兒,現年六歲。2018年雙方因故產生不同的家庭意見,也多次產生了爭吵與矛盾,甚至有時候其先生也會在外受氣對徐女士進行打罵及家暴,多次報警求助也并未改變丈夫脾氣與性格。
2018年4月陳先生可能在外受氣及進行了賭錢輸了再次對徐女士進行家暴,徐女士被迫無奈向廣州市荔灣區人民法院申請了《人身保護令》。2019年7月陳先生以徐女士對婚姻不忠提出離婚,一審準予離婚;2019年9月徐女士提出上訴,認為陳先生所言無事實根據,同時提出如果要離婚就要分割陳先生與徐女士名下的共同物業房子一套,并且要求查核陳先生在珠三角與她人在酒店共住的出軌行為,同時也要查核陳先生在婚姻存續期內擅自處分共有財產,未經徐女士同意大額資金支付陳先生的弟弟購買家用小汽車的行為,同時也要分割陳先生的住房補貼及住房公積金,變更女兒的撫養權。2019月11月經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后調解成功,雙方達成共識不離婚。
(小伯樂戰略合作單位)
【案例評釋】
一審法院認為陳先生與徐女士的夫妻感情已破裂,依法應判決離婚。雙方對家庭財產處理達成一致意見,予以采納。
徐女士上訴稱,其認為夫妻感情未破裂,女兒尚小,同時由于事后才知部分的共有財產被挪用,自己也受到家暴,同時陳先生有家族遺傳病史,一系列的行為也不適合撫養女兒,所以如果二審判決離婚,就必須依法重新認定撫養權的條件優先者及財產分割的適用處理,同時對于名下的一套共有物業彼此雙方無爭議,但是對于陳先生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住房補貼與公積金、住房押金在一審法院中無提及也無進行處理,是欠妥的。
【法律解釋】
關于爭訟的住房公積金在離婚案件處理中,作為夫妻共同財產予以分割的住房公積金與住房補貼,只能是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和應得的住房補貼和住房公積金,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之外的,則屬于個人財產歸個人所有。因此,分清資金取得的時間是當事人舉證的關鍵,也是法院審查的重點。在審判實踐中,對于住房補貼與公積金的處理,筆者認為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對于雙方都尚存有住房補貼或公積金的,計算出雙方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各自尚存的資金總額,通過折抵的方法,由一方給予另一方差價補償,使雙方所得資金相當;對于僅有一方持有住房補貼與住房公積金的,則直接予以各半分割。
【筆者代理后建議】婚姻是互相成就又互相經營的“合伙企業”,多予以包容,多予以珍惜,婚姻才能永遠牢固的,同時必須互相思想同頻才是最緊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