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學生談話的藝術(共五篇)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出特有的音響,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講的話發生共鳴,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對準音調。”
我們在和學生談話的時候,如果只是一廂情愿的去關心學生,沒有找準那根弦,即使你是好心,也不能取得圓滿的效果。如果是居高臨下,指出學生的一二三,學生口頭承認,心里卻不服氣,效果會不盡人意。如果是朋友相待,沒找準那個調,也將不得要領,你的“學生朋友”也不會領這個情。如果是尖酸刻薄,諷刺挖苦,企圖促其警醒,那么你將和這個學生的心靈相去甚遠,甚至背道而馳。
因此,找準那根弦,對準那個調,撥動的是心弦,觸動的是心靈,洋溢的是愉悅,產生的就是共鳴。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和學生談話的藝術之(一)
一個學生,就是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里,自有他豐富的內涵。有些細膩,有些粗獷;有些外向,有些內斂;有些親近,有些疏遠,不一而足。有這樣一個談話的個案:
“你這次考得怎么樣?”
“不怎么樣。”
“我覺得就你而言,取得這樣的成績,應該值得肯定的了。”
“那是你對我沒什么期望。”
……
這是我所了解的一次師生談話失敗的個案。從這段對話中看出,學生明顯有抵觸情緒。在這個學生和我的聯系中了解到,這位班主任在班上說了一些同學某些科應該考好而沒有考出應有的水平,對她卻只字不提,這位學生感覺老師對她失去了信心。她還說如果老師把我狠狠地批評一頓,也許我會好受些。
這就給老師提出一個問題,批評也許受不了,不批評又說不批評,真是左右為難,這就是我們做老師的艱難。其實對這個問題,也很簡單,只不過是老師不太了解她而已。因為這位同學,學習很刻苦,對自己的要求很高。她媽媽就常常說要她去散散步,出去走一走,她就是不肯出去。作為老師覺得像這樣的同學,刻苦而沒取得好成績,心里一定很失落,內心深處一定很自卑。所以采取的辦法是以肯定為主,沒想到的是學生很失望,以為老師看不起她。所以對話陷入了僵局。
我班的學生A,中英數和綜合科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而化學的考試卻不及格,才八十多分(一百五十分制)。那天自習課,我把她喊到走廊上。
“你知道我為什么喊你出來嗎?”
“化學唄。” 她臉紅了。
“是啊,我也覺得,就你的水平,起碼應該在120左右。”
她抬起頭,看了我一眼,眼睛里有一絲閃爍不定的希翼,但瞬間就熄滅了,隨即又低頭擺弄著自己的衣角。
“你知道化學老師怎么說你嗎?”
“失望?”她狐疑地看著我,又搖搖頭。
“A的化學沒問題,從她解題的思路就知道,雖然答案錯了,但她在化學方面的感悟能力和化學綜合能力絕對沒問題。”我認真的說。
“真的?”她猛的抬起頭。
我認真的點點頭,并充滿信心地看著她,“你想想,數學科成了多少有志學生的攔路虎,而你過關斬將,游刃有余,這不是明擺著的事嗎?”
她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充滿信心的回到教室。
美國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在視察一所鄉村中學時,曾任意指定一部分學生,說這些學生將有優異發展的可能,結果他的謊言使教師通過笑貌、眼神、語調等方式將自己暗含期待的感情微妙地傳遞給這些學生,使這些學生更加自尊、自信、自強,歡樂和奮發溢于言表,并產生了一種“皮格馬利翁”效應。
美好的期待,對學生而言也許是一劑信心的良藥。
和學生談話的藝術之(二)
英國著名解剖學家麥克勞德,在讀小學時,曾是學校出了名的“人物”。有一天,他突發奇想,想看看狗的內臟是什么樣子,便和幾個伙伴偷偷套住一只狗,宰殺后把內臟一件件剝離開來觀察。誰知他殺的狗是校長家的,且是校長最寵愛的狗。校長得知后十分惱火,決定施以重罰,處罰令人吃驚:罰麥克勞德畫一幅人體骨骼和一幅血液循環圖。麥克勞德知道自己闖了大禍,便認真畫好交給校長。校長看后認為他畫得很好,對錯誤的認識也比較誠懇,“殺狗事件”就這樣了結了。
這也許和他后來榮獲諾貝爾獎的大科學家沒有必然的聯系,但校長的寬容卻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因為“殺狗事件”而失學并成為麥克勞德永遠的傷痛的話,也許世界上就少了一位杰出的科學家了。
我一向反對放縱學生的缺點和不足,認為嚴格要求是對學生的最高級別的愛護。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但是有時候別具匠心的寬容,反而會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應。
近段學生遲到,有遞增趨勢,且越來越厲害。今天我的課,他又遲到了,我盤算著如何處理此事。
“報告!”他滿頭大汗的來了。
“怎么遲到了?”我語氣隨和。
“睡過頭了。”他汗涔涔地,不好意思地摸摸后腦勺。
我示意他進來,同學有些失望的騷動。
“同學們,”我真誠而懇切地說,“他沒有說假話,很誠實;他尊重老師,報告以后經老師同意才進入教室;他努力過,從他臉上的汗可看出。這樣有禮、有節的遲到,我還能說什么呢?相信他以后不會這樣。”
“對不對?”我友好而真誠的看著他。
“再也不遲到了!”這位學生大聲回答。
“給點鼓勵嘛!”我帶頭鼓起掌來,大家跟著鼓起掌來。只見這位學生雙手抱拳,做多謝狀,看那滑稽的樣子,我自己也笑起來了。
“明天我也遲到,也賺點掌聲。”學生大笑,這堂課在輕松活潑歡快的氣氛中完成了我的教學。
她是一個普通的學生,在默寫《涉江》的時候卡住了。我收默寫卷子的時候,她直生悶氣。
“怎么啦,沒寫完?”我和藹的問。
她不但不理我,還把嘴巴噘了起來。我一轉背,她居然把筆摔到地上……我假裝沒看見,依然組織同學們閱卷,宣布一次過關的同學名單,沒過關的同學下午放學后與我聯系。
放學后,她來了。雙手摸著衣角,低著頭,那架式是準備來挨罵的。
“是來挨罵的?”我微笑著望著她。
她囁嚅著……
“你啊,對自己太苛求了,沒默出來也不是什么大不了事情嘛,值得你生那么大的氣?
“我不是生……”
“我知道,你是生自己的氣,對吧?”
“真的?”
“真的!”我笑著說,“你怎么會生老師的氣呢?”
“哇!謝謝老師!我早晨還背得好好的,檢查的時候卻硬是想不起來了,氣死我了!”她的臉上溢出燦爛的笑容。情不自禁地跳了起來。
“對自己要求嚴格是好的。但不要因為自己不高興就不理人,這樣很容易引起誤解的,對嗎?”我和顏悅色地說。
她心悅誠服,直沖我點頭。我用眼神示意她可以走了。她離開我的辦公室的時候,深深的鞠了一躬。
“謝謝老師!”轉身跑出我的辦公室。
我聽見外面走廊上響起了她輕快的腳步聲……
對學生的問題,特別是敏感問題,以“心正、言正、行正”指導自己的行動。以愛動其心,以言導其行。以誠相待,熱愛、尊重、信任他們,建立融洽的心里相容的情境氛圍,學生真正感到老師可親、可敬、可信賴時,他們的心靈之窗就會打開,談話才會和諧,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嚴格的同時,有時適當的寬容一點,也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和學生談話的藝術之(三)
俗語云:“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在生活中,情感幾乎是滲透到各個領域。在教育活動中,教師也一定會產生對教育有促進作用的情感。為了有效的進行教育,就必須維持有利于教育的積極情感。在一般情況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但有時是“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有時甚至是“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我們見機行事,察言觀色,調動自己的情感,以求達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也許是經歷的豐富,也許是多情善感。總之在我的教育過程當中,情感幾乎是無處不在。怒罵中含情,對話中有情,演講中煽情,課堂中更是滲透著真情。舉兩個例子:
她的作業交上來了。一反常態,我幾乎不認識是誰的字了(學生作業上的字跡我都認識)。于是在作業本上寫了一行字:
你是誰啊,我都不認識你了!
作業再次收上來了,她在我的批語旁邊用鉛筆寫了兩個字:嘻嘻!并畫了一個嬉皮笑臉的頭像。
那天在走廊上,和她狹路相逢。
“站住!”她老老實實的停了下來。
“你也要我大聲棒喝嗎?”我把你說得重重的,意思是像你這樣的好學生是不要老師說重話的。
“下次不敢了。”她突然低下頭,感到很不好意思,似乎是在說我下次不會辜負你了。
“你還有下次?”我故意曲解她的話,感到大吃一驚的樣子。
“不!沒有下次了!”她誠懇的說,“我不是那個意思。”
“嗯。”我化怒為喜,朝她揮揮手。
首先找到她的,翻開一看,我樂了。
“罵死這個不爭氣的學生。活該!”還在旁邊畫了一個哭兮兮的臉。
中考過后,他的成績讓人擔憂。在年級里也是數一數二的了。150分的卷子,他居然只有40幾分。雖然我知道他基礎不好,但還是出乎我的預料。
班上總共只有二十幾個人。我和這次考試突然下降的幾位同學一個個進行談話,是在成績剛剛出來的時候,及時把老師的溫暖送上,讓他們感到老師的關愛。在他們熱淚盈眶的時候,及時的給予鼓勵。讓他們面對自己的挫折,重新揚起理想的風帆。談話時他們走出教室時情緒是低沉的,談話的過程中是傷心的,但回到教室時心情是坦然的。
那些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他們學習一般很刻苦,但由于是基礎原因,有些是接受能力的原因,總之是他們的付出沒有相應的回報。這類學生,一般要多肯定他們的刻苦,然后多和他們談談學習方法方面的情況。更重要的是要說明白,如果不努力的話,也許更糟糕。那么,我們的努力實際上是有收獲的。在他們不知東西的時候,在他們茫然的時候,及時給他們明確的方向。同時也告訴他們,多少人的成功,多少人的輝煌,都是建立在無數次的失敗的基礎上的。我還要讓他們明白,老師最關心的就是你們,我相信我們一起合作,一起想辦法,一定會有良好的回報的。這些同學我還及時和他們的家長聯系,讓他們在這方面也做做工作。他們的心態也逐步好起來了。
大家的工作做得差不多了,這期間,我一直不和他說話,讓他有一種被人遺棄的感覺。在他極度苦惱的時候,就是我找他談話的最佳時機。那天,我請他出來。
“你知道我這幾天在做什么嗎?”
……
“你在小學的時候,楊老師說你曾是她的好學生,得過“三好”。那時,你語文成績還相當不錯。初中的何老師說你學習的天分不錯,在考試前狠命的學習幾天,總還是不錯的。只是有時候比較貪玩。高一的時候,你迷上了電腦,學習明顯有所退步。但還不至于今天這樣不可收拾。”然后用真誠的眼光看著他,目的是激起他曾經的自信,也為下面的談話打好情感的基礎,不至于讓他反感。
……
“這個成績,你打算還考大學嗎?”我故意激他。
“嗯。”他點點頭。
“如果你想明年再考一年,看看我班復讀的,不好還是不太好,這意味著什么?在特區,一年的經濟賬你算過嗎?而且,三百多個日日夜夜,多么大的損失啊。期間要花費多大的精力啊。你想過沒有,你思考過沒有?”
“我不想復讀。”他肯定的說。
這也是我要談話的基礎,我把他的思維逼到我的圈套里來了。
“是啊,現在你如果急起直追,即使高考沒考好,起碼還有個差一點的學校,如果你真的懂事了,畢業后,邊工作,邊讀書,各類成人學校到處都是。你說呢?”說完我目光中含有期待。
“我?”他囁嚅著看了我一眼,“只怕……”
“你是怕努力了沒有回報?”我頓了一下,“努力至少說明我曾爭取過,我曾付出過,即使沒考上也不后悔啊。”
“我還有希望?”他看著我,目光缺乏自信,又似乎有點期待。
“你父母都是普通工人,生活很艱難,為了讓你有一個好一點的學習環境,每天加班加點。起早貪黑,圖的是什么?他們自己已經看得很清楚了,所以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你身上。希望你將來能有個好點的工作,他們付出了多少辛勞啊!可你居然連搏一把的勇氣都患得患失,我真的替你的父母親難過。”我故意避開他的話題,企圖動之以情。
“我也很……”他有點哽咽。
“對啊!我們現在不說為祖國而讀書,也不說為自己而讀書,我們說一說為父母,為了父母的期待的眼睛,為了父母那逐步花白的頭發,為了父母那痛楚的心靈,我們至少也要搏一搏對不對?”
他的眼淚出來了,我遞給他紙巾。
“你看著我!”我雙手用力地放在他的肩上,嚴厲地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你這副肩膀,不但要扛起自己的將來,還要扛起你的家庭的未來,而且你的父母的希望也在你的雙肩上啊!”我深情的說。
“嗯!”他重重的點了一下頭。
“當然,在拼搏的路上,會有很多困難。你苦惱的時候,你灰心的時候,你困惑的時候,就來找我,我將用我最大的熱情來幫你,好嗎?”我說完,用充滿期待的目光注視著他。
“好!”他肯定地說。
“拉鉤!”我把手指伸了出來。
他望著我,破涕而笑。伸出手指,用力地拉了一下。
我不敢擔保他就一定能考上大學,但努力了總比自暴自棄好。也許他還會反復,但我們只要有耐心,只要有毅力,艱辛而熱情的對待,或多或少的總會有收獲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有時候,高壓不解決問題,暴風驟雨也于事無補,大聲棒喝也毫無建樹。那么換一種方式試試,也許會有意外的收獲。
喬樹德老校長說過:理要說透,情要給夠。為了我們無悔的事業,盡力而為。
和學生談話的藝術之(四)
清早,在我辦公室門口:高個子的手和矮個子的手疊在一起。我也把手放上去,三雙手友好的久久地重疊在了一起。高個的手充滿歉意,矮個的手充滿寬容,我的手充滿著欣慰。
昨天下午,班上兩個男生打架!
我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已經是晚上八點。我放下電話,怎么也想象也想不出來他倆會打架。個頭一高一矮,座位一前一后,性格一動一靜。事實是他們打起來了,矮個眼鏡打破,臉上還被鏡片劃傷。
我沒有直接找他們,而是先了解情況再說。于是我問了四五個學生,最后弄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原來他倆同是生物班的學生,在實驗室上課。本來也沒有什么事情,只是由開玩笑引起的。起因是他們一起上樓梯的時候,矮個喜歡開玩笑,在后面掰高個的后腿,而高個已經有點老火了,矮個又沒有覺察。上課了,黑板沒擦,矮個又起哄說是高個沒擦。高個心里于是有了怨氣。下課后,高個從后面上樓,故意撞向矮個。于是由爭吵而打架。旁邊的同學扯都扯不開,直到眼鏡打破后,兩人才被同學生拉硬扯拖開了。
“陪我眼鏡,否則沒完。”
“要命有一條,要錢,沒有!”
“我找人放到你,看你給不給?”
“我反正也不想活了,愛怎么辦怎么辦!”
……
我拿起電話,撥打高個家,不通。連撥幾次,占線。沒辦法,找矮個。
“喂,你好!請找某某接電話。”
“喔,老師好!我就是。”聲音很坦然。
“今下午打贏沒有啊?”我有點調侃的味道。
“是他先動手的。”他有點激動。
“這次打架,你該負些什么責任,你想過沒有?”我想引導他檢查一下自己。
“我沒有任何責任,是他先動手的。”他提高了聲音。
“可是他為什么不打別人?”我也提高了聲音。
“反正他不陪我錢,我就跟他沒完。”他避開我的話,聲音有些氣憤。
“想放倒他!可是放倒以后呢?”我想把結果引出來,讓他明白。
“沒想那么多,大不了同歸于盡!”他帶著氣,根本聽不進我的話。
你!”我說,“明天來學校把退學手續辦一下,我在辦公室等你。”我音調不高,卻有力度。
“我……我不是那個意思。”他想解釋。
“那我就不明白了,你反正也是要拼命的,保留學籍也沒有什么用。再說你也不愿意老師插手這件事,對老師也不信任,要自己處理,你說我該怎么辦?”我把球踢給他,并假裝有點生氣的樣子。
“我就白挨打了,而且眼鏡也壞了。”他語氣明顯軟了下來。
“誰說白打了,打人當然不對!該道歉就道歉,該賠錢就賠錢!再說了,如果這件事是他不對,你有理不去說,卻要用你有理的生命去換取不值得的東西,你以為你這樣做值得嗎?而且你考慮過沒有,你爸爸媽媽怎么辦?你完全屬于你自己嗎?如果是這樣,你不僅把無盡的笑柄留給了世人,而且把無盡的痛苦留給了你最親愛的人,你這不是太愚蠢了嗎?”我緩了口氣,“你今晚好好想想。”我義正辭嚴。
“我……”
我看差不多了,要他把電話給他爸爸。
然后我又和他家長進行充分的交流。并表示希望家長做好工作,勸導孩子不要去做傻事。這一點,我和家長的意見是一致的。
我掛通了高個子家的電話。
“喂,你好!”
“喔,老師好!”他聽出了我的聲音。
“今天祝賀你啊!”我不深不淺來了一句。
“我……他要我擦黑……還掰我的……”他語氣明顯有點虛。
“你以為我是祝賀你打贏了?”我提高聲調。
“我知道,今天是我……不太好,心情也……糟透了。”他囁嚅著說。
“我是祝賀你!祝賀你那一拳沒有把他的眼睛打瞎!如果鏡片把眼睛刺瞎了,你這一輩子不得安寧!”我聲調不高,卻很有份量。
“我現在已經很后悔了。”他語氣里包涵著誠意。
“明天怎么辦?”我放緩了語氣。
“我陪。”
“還有呢?”我緊追不舍。
“道歉。”
“好,我相信你!”我誠懇地說,“如果這件事你能處理好,老師很高興。如果你不講道理,一意孤行,那就不是這樣的態度來對待這件事了,明白嗎?”我把明白說得很重。
“嗯。”他答應得很好。
然后再和他家長聯系,家長也通情達理。我放下電話,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
第二天早上,高個子沒進教室,直接在我辦公室門口等我。我一來,他便向我道歉!態度很誠懇。我表示諒解,于是去教室把矮個喊出來。一見面,高個就向矮個鞠了一躬:
“昨天的事,是我錯了,向你道歉!”說著把錢遞給矮個。
“對不起!”高個又說了一句。
“嗯。”矮個也應了一句。
“我希望你原諒我!”高個說著伸出手,矮個猶豫了一下,也把手伸了出來,我也趁機把手放在上面。于是就出現開頭的一幕。
這件事處理完了。我覺得很成功,但我自己也不知道這屬于什么,是胡說八道篇,還是軟硬兼施篇,抑或是柔中有剛篇,還是坑蒙拐騙篇,由大家來評說吧。
和學生談話的藝術之(五)
前幾天,看了hai先生(女士)的《要呵護學生的內心情感》,我不禁深深感慨。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當校長時遇到這樣的一件事。有一天,一位同學偷偷摘取了校園里的一朵鮮花。他的班主任知道此事后向他了解原因。原來,這位學生的母親病了,第二天又是母親的生日,他想送一朵鮮花給母親。班主任沒有批評也沒有指責,相反,也從校園里采了一朵鮮花送給這位學生說:“我也送你一朵,表揚你的孝心。”蘇霍姆林斯基知道此事后,也從校園里采了一朵鮮花,送給這位老師說:“謝謝你保護了這位學生。”
這是多么的善解人意的關愛啊!只有教育者心系學生的心靈,情牽學生的內心世界,才會有如此細膩動人的教育佳話。其實在我的身邊,在我們論壇里,許許多多的教育工作者,也有如此動人的故事。查鳴為學生的成績而深深的自責中找到了解決問題的切入口?詩朋酒侶罷課后意外發現教育的良機,笑春為學生喝酒之事心系學生,佛蘭為樹立集體的形象而為班會的事苦心經營。我也曾為學生的頂撞而拂袖而去,驀然回首,其實,教育的契機就在你舉手投足之間。
她,越來越孤獨了。她瞧得上的人,又嫌棄她,瞧不上的人,又不愿意和她說話。加上她的成績也不盡人意。所以她越來越孤獨。試想一下,倘你在班上大做文章,希望大家和她做朋友,伸出你友好的手云云。她準把你當仇人,不咬你幾口就是好的了,還指望她來接受,這是不可能的事。為什么?我不需要別人的同情,我不需要別人的憐憫,我更不需要別人的星星作態。
軍訓的時候,她獨個坐在那里休息,滿臉是汗,我走過去,我遞張手紙給她,坐在她的旁邊:
“還好吧?”我明顯是在搭訕。
“嗯!”然后就是沉默。
“你們教官兇不兇啊?”我裝作很隨意的問她。
“還好。”她也不冷不熱的回答。
“你照相水平怎么樣?”我看她東張西望,想要見機離開的樣子,我趕快換了一個話題。
“還可以。”她好像有了一點表情。
“幫我照一張,你看我這身戎裝,不然也可惜了。”我自嘲的說。
“這里不好取景,去那邊吧。”她老練地說。
“我這模樣,不適合于景色太美的地方,景色越差,越能反襯一下我的形象。”我兩同時笑了起來。
她感到了她的重要,非常認真地幫我照了一張像。我順便夸了幾句。她欣然接受我的表揚。
春游的時候,她又是單干戶,獨來獨往,當同學們打鬧的時候,當同學們搶東西吃的時候,她一個人。顯出她的高傲和尊嚴。我曾暗中要同學去和她走走,幾個同學立刻敗下陣來。我在尋找機會,并放慢腳步,等她走上來。
“哎,氣死我了!”等她上來了我不失時機的說。
“怎么拉?”她對我并不反感。
“你們只顧自己玩,也沒人理老師。”我假裝有點生氣。
“怎么會?”她不相信。
“走著走著,他們就把我摔了。”我往前面一指。
“一個人走,心里更寧靜。”她言不由衷。
“是啊!你是個好靜的人,不過,某某其實很想和你一起走的,怕你不愿意。”我看看她,不經意的說,“她其實心里很需要別人的理解和關愛的,你有機會去幫幫她。”我用真誠的眼光看著她。
“我?”她驚奇地看著我,嘴巴都張大了。
……
我見機走掉了,不久我看見她倆走在一起,還照了幾個合影。我明白,也許她們會成為互相幫襯的好姐妹的。
我們常把一些學生說成是“刀槍不入”,甚至說是“滾刀肉”。我想:即使是“黑熊”,也會有它的弱點,關鍵是找到刀槍能入的突破口。這不但需要班主任敏銳的洞察力,更需要教育工作者的體察入微的愛心。在同學們討厭他時幫他一把,在他難堪時為他解圍,在他最需要你幫助時你不顯山不露水的拉他一把。在他默默無聞的時候,張揚他的長處,讓他自信的在同學中做人。在和學生接觸的過程當中,幾乎無處不在,無處不有。只要我們有愛心、有耐心、有細心、就會有教育的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