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導讀
白術為菊科植物白術的干燥根莖,其性溫,味甘、苦,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常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等癥。現(xiàn)代研究表明白術具有利尿、抗菌、抗衰老、抗腫瘤等作用,還具有調節(jié)免疫功能。下面小編為大家具體介紹。
藥用白術
《神農本草經》:“久服輕身,延年。”《醫(yī)學啟源》:“除濕益燥,和中益氣,溫中,去脾胃中濕,除胃熱,強脾胃,進飲食,止渴,安胎。”
白術常用于治療脾胃虛弱,泄瀉,倦怠乏力,食少脹滿。若健脾燥濕止瀉,白術常與陳皮、茯苓等同用。白術健脾燥濕、益氣固表;陳皮理氣調中、燥濕化痰,二者伍用,共奏健脾燥濕、理氣化痰之功,用治療脾虛、濕阻、氣滯之脘腹脹滿、惡心嘔吐及妊娠惡阻、胎動不安等癥。補脾胃白術可與黨參、甘草等配伍;消痞除脹可與枳殼等同用。
治水濕痰飲、停留、水腫,白術常與茯苓皮、大腹皮等同用。白術甘苦性溫,補中益氣、燥濕健脾,功擅補中而利水;大腹皮辛溫,行氣消脹、利水消腫。二者伍用,有健脾燥濕、行氣開壅、利水消腫之功效,用于治療脾虛失運、濕阻氣滯之胃脘脹滿、食少倦怠、腹?jié)M水腫等癥。治寒飲白術可與茯苓、桂枝等配伍。另外白術與黃芪、浮小麥等同用,有固表止汗之功,可治表虛自汗。
白術 《神農本草經》
【來源】為菊科植物白術的干燥根莖。冬季下部葉枯黃、上部葉變脆時釆挖,除去泥沙,烘干或曬干,再除去須根。
【異名】于術、浙術、片術、山薊、山芥、山連。
【性味】味苦、甘,性溫。
【歸經】歸脾、胃經。
【功能與主治】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
【注意事項】陰虛燥渴,氣滯脹悶者忌服。
【用法用量】6~12g。
食膳與實際應用
白術以個大、有云頭、質堅實、無空心、斷面色黃白、香氣濃郁者為佳。
健脾燥濕代茶飲
脾虛或者消化不良型的腹瀉
【做法】車前子30g,炒雞內金20g,焦三仙各20g,炒白術15g,水煎代茶飲,可加紅糖調味。
【解析】這個代茶飲的方子針對的是脾虛或者消化不良型的腹瀉。在此方中,車前子所起的作用是“利小便以實大便”。雞內金味甘,性平,具有健胃消食、澀精止遺、通淋化石的作用。焦三仙即焦麥芽、焦山楂、焦神曲,均有良好的消積化滯功能。具體來說,焦麥芽有很好的消化淀粉類食物的作用,焦山楂善于治療食肉類或油膩過多所致的食滯,焦神曲則利于消化米面食物,因此臨床上常將三藥合用并稱為“焦三仙”。白術味苦、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的作用。方子總體起到的作用是健脾利氣、燥濕止瀉,當脾胃的功能強健了,自然就不容易腹瀉了,因為脾胃為后天之本,具有運化水濕的功能,脾胃自身強健了,自然就能運化水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