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虛寒是中醫的一個說法,多見于各種慢性脾胃系統疾病,比如慢性胃炎、消化道潰瘍、功能性消化不良等。
由于這些疾病的病程比較長,消耗人體脾胃的陽氣,從而出現了虛寒內盛的一種疾病表現。
會表現為胃疼、胃脹、反酸,甚至吐清水、胃部怕冷、愛喝熱水或者愛進食溫熱性質的食物。
如果吃了寒涼或者是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容易導致胃疼、胃脹的癥狀,也可能會出現嘔吐或者腹瀉的情況。
這種情況在治療上主要是以溫中散寒為主,可以選用附子理中丸或者是小建中顆粒來進行調理;如果濕氣重的,也可以合用參苓白術散丸進行調理。
脾胃虛寒的癥狀很多,比如胃痛隱隱、喜溫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減、泛吐清水、納呆、神疲乏力、更重的時候會表現為手足不溫、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虛弱。
脾胃虛寒的人,平時要注意飲食清淡,不能吃生冷涼硬的東西,對于辛辣食物也盡能的要避免。
忌食粗糙多纖維的食物。可以口服半流質飲食,少食多餐,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在臨床中脾胃虛寒是很常見的,多見于身體瘦弱的,對于調整的方式有以下幾點:
第一點、是通過藥物,比如說通過溫煦的藥物對于脾胃進行調整,像附子理中丸、人參理中丸等等,對于脾胃虛寒的進行很好的調治,可以溫煦臟腑,對于消化系統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第二點、是可以通過食物的方式來進行調養,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吃一些溫暖的食物,像雞肉、羊肉等等,也可以在食材中適當的增加藥材,像人參、冬蟲夏草等等都是可以的;
第三點、是通過運動,通過有效的有氧運動,對于改善脾胃功能、溫煦臟腑也是很有益處的,需要制定一個長期的計劃,這樣才能夠使脾胃虛寒得到系統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