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十分之一的人患有慢性失眠。失眠是第二常見的精神疾病,是抑郁癥的主要危險因素。失眠癥患者臨床和生物標志物檢查結果存在不一致,對某些人有效的治療對其他人卻沒有任何緩解作用,這表明失眠具有異質性。
按照失眠的嚴重程度,失眠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短暫性失眠、短期性失眠、慢性失眠。
1、短暫性失眠(小于一周)
大部分的人在經歷到壓力、刺激、興奮、焦慮時;生病時;至高海拔的地方;或者睡眠規律改變時(如時差;輪班的工作等)都會有短暫性失眠障礙。這類失眠一般會隨著事件的消失或時間的拉長而改善。短暫性失眠的調理方式,主要是養成好的睡眠衛生習慣、不要刻意的去關注。
2、短期性失眠(一周至一個月)
嚴重或持續性壓力,如重大身體疾病或開刀、親朋好友的過世、嚴重的家庭、工作或人際關系問題等可能會導致短期性失眠。這種失眠與壓力有明顯的相關性。
短期性失眠的冶療原則結合導致失眠的原因,進行針對性調理;可以間歇性服用鎮定相關的藥物治療,因這類藥物副作用較大,不建議長期服用;也可以嘗試膳食療法,服用一些藥食兩用的產品進行調理;短期性失眠如果處理不適當也會導至慢性失眠。
3、慢性失眠(大于一個月)
慢性失眠的原因是很復雜的且較難去發現,許多的慢性失眠是多種原因合在一起所造成的。例如:身體或精神方面的疾病會導致失眠;用藥物、酒精等刺激物會導致失眠;睡覺打呼、不規律的呼吸而導致失眠;原發性失眠。
慢性失眠的治療方法:保持正常的醒-眠節律:白天保持正常的精神和體力活動,即便是因失眠而瞌睡,但除常規午睡外,也要強打精神從事活動,均有利于減輕失眠或改善睡眠。慎用各種藥物:藥物的興奮作用、不良副作用、撤藥反應以及藥物的鎮靜作用導致白日瞌睡而影響夜間入睡等,均可干擾睡眠,應盡量避免。長期失眠者,在飲食方面可遵循這樣的原則:平日注意攝取具有養心安神、促進睡眠作用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