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們討論最多的莫過于張子楓主演的《我的姐姐》,很多人都被劇情感動,感嘆張子楓飾演的女主安然太難了。
當然了,電影的結局被編劇安排得很溫馨,雖然在接納弟弟的過程中一波三折,但最后安然還是選擇了接納弟弟,并且放棄了前往北京的考研夢。
作為安利女性的一部電影,不僅表達了女人在家庭中受到父母的歧視,也烘托出了女性在生活中的偉大之處。
和電影比起來,現實中就顯得沒有那么溫馨,雖然大多數人都很喜歡電影中的結局,但有些時候現實和理想還是很遙遠的。
2
故事的原型和電影差不多,但姐姐從小被父母嬌生慣養(yǎng),上大學的時候也面臨父母想要一個兒子的想法。
姐姐自然不愿意和所謂的弟弟分享一直以來的愛,所以非常不愿意父母再要一個孩子,可父母卻非常堅持,最后生下了一個兒子。
然而,隨著父母變得越來越老,養(yǎng)兒子成為了一個難題,而姐姐自從知道要了孩子之后,基本上也不再回家,而且已經過上了獨立自主的生活。
父母自然是希望女兒可以分擔一下家里的重擔,而且還希望把她名下的房子改成弟弟的名字。
3
其實,家里的房產是爺爺給的,他非常疼愛自己的孫女,可如今父母卻覺得女兒最起碼應該給弟弟分一套房子,可女兒卻一直不愿意,畢竟這屬于爺爺留給自己的,而且還需要自己養(yǎng)活一個比自己小那么多的弟弟,簡直有些不可理喻。
就和電影里演的一樣,他們的父母也因為意外離開了,弟弟究竟由誰照顧,自然成為了長輩們最關心的問題了。
姐姐自然不愿意照顧突如其來的弟弟,更不愿意把房產留給他,這也是和電影所不同的地方,弟弟最后還是被寄養(yǎng)出去了。
4
有人指責姐姐很自私,為了一己私利拋棄了自己的親弟弟,可在我看來,這屬于父母強行留下來的孩子,本身就是一種不公平,況且需要打破原本和睦的家庭,最終落得如此的下場,真的要把全部的責任都推給姐姐嗎?
在《我的姐姐》中,張子楓飾演的安然也是一直拒絕撫養(yǎng)弟弟,無論是出于對父母的恨,還是對于未來的考量,弟弟的確會成為人生路上的累贅,其實現實中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只不過兩個人的選擇不同而已,但這并不只是一種自私,而是一個人面對人生時的無可奈何,畢竟沒有可以感同身受地理解她,又怎么好意思指責她是自私呢?
除非你經歷過類似的事情,只是很多指指點點的人,沒有經歷過她所經歷的痛苦而已,就像那句“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可能你覺得這樣做是一種善良,可在當事人的心中并不是這樣。
5
看了這部電影之后,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被觸動到,或多或少會讓自己置身其中,我們都愿意為了電影中安然的選擇而驕傲、肅然起敬,但也應該接納現實中姐姐的選擇,因為這就是人生。
有些時候,電影終究是不是現實,我們所期許的生活的確很好,但現實也真的很殘酷,所以我們看到的不應該是一個人的自私,而是生活所帶來的苦難,以及我們都在拼盡全力的去面對它,仔細想一想,每個人不都是如此嗎?
作者:柒情社